綠 島
我這一輩子,做過的最大一件錯事,就是吃了4個戰(zhàn)友最后的一個救命饅頭。當然,我也做對過幾件事:一是當了兵,二是娶了個好老婆,三是退伍后重返天山為班長和犧牲的戰(zhàn)友守墓。我想一直陪著老班長,陪著這168名戰(zhàn)友,死了就和他們埋在一起!
——陳俊貴
在新疆尼勒克縣喬爾瑪天山獨庫公路烈士陵園,老兵陳俊貴是一個特別的守墓者。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條通天大道穿越天山中部最險峻的一帶,像一道彩虹,使天山南北變成通途,這條路就是獨庫公路(獨山子至庫車)。
在修筑這條公路的10年間,有上百名解放軍戰(zhàn)士因雪崩,泥石流等原因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其中就包括陳俊貴當年的班長鄭林書。
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陳俊貴和包括班長鄭林書在內(nèi)的4名戰(zhàn)士遭遇暴雪圍困,生死關頭,鄭林書將最后一個饅頭留給了新兵陳俊貴,而自己卻光榮犧牲了。
為了報恩,復員回家不到兩年的陳俊貴帶著妻兒重返天山,給長眠在那里的班長和戰(zhàn)友守墓,這一守就是24年。
救命饅頭
1979年9月,遼寧籍戰(zhàn)士陳俊貴隨部隊來到新疆新源縣那拉提,參加修筑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zhàn)。
1980年3月1日,陳俊貴被從一班調(diào)整到四班。班長鄭林書是湖北人,中等個子,圓臉,說話總愛帶把兒。陳俊貴起初并不大喜歡他。
一個月后的一天,天山下了場大雪,把道路全部掩埋了。為了保證山上戰(zhàn)士的糧食供給,必須用推土機把山路上的積雪推開??僧敃r通訊電纜被大雪壓斷了,部隊決定抽出4個人上山傳送派遣一推土機下山的消息,陳俊貴,羅強、陳衛(wèi)星被班長選中一起前往執(zhí)行任務。他們帶著炊事班僅剩的20個饅頭,背上一支步槍及38發(fā)子彈上路了。
開始,他們沿著剛修好的公路走,路上的積雪只有半尺深,走起來不是很吃力??商炜旌诘臅r候,風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到處白茫茫的,連路基在哪兒都看不到,他們只好順著電線桿子走。很快,地上的積雪沒過了大腿,走起來非常艱難,許多地方他們都是爬過去的。
天快亮的時候,4名戰(zhàn)士已是筋疲力盡,棉襖、棉褲里全是汗水,外面沾滿了冰雪。趴在雪地上休息了一會兒,棉襖。棉褲就被凍住了,像盔甲一樣。鄭林書用槍托砸掉自己身上的冰,爬起來又幫其他人砸。他們不敢再休息了,掙扎著繼續(xù)往前爬,一直爬了兩天兩夜。
第三天早上,4名戰(zhàn)士爬到一處山坡上,看看路標,這里距離目的地還有8公里,可此時大家都已疲勞到了極限,都虛弱地倒在了雪地上。這時,班長鄭林書用顫抖的手拿出了最后一個饅頭,
一路上,他們所帶的20個饅頭都由班長掌握和分發(fā)。這最后一個饅頭外面的皮已經(jīng)磨沒了,看上去爛糟糟的,但大家心里很清楚,這個饅頭意味著生死存亡,誰吃下去,誰就有可能活到最后。
鄭林書看著大家,舉著那個饅頭嚴肅地說:“我們剩下這個饅頭了,我和羅強同志8天前剛被批準為預備黨員,陳衛(wèi)星是老兵,我建議這個饅頭讓新兵陳俊貴同志吃,大家有沒有意見?”
羅強第一個響應說我沒意見。陳衛(wèi)星遲疑了一下說,我服從班長的決定。
陳俊貴搖著頭說,我不能一個人吃,要吃大家一起分著吃!鄭林書堅定地說,就一個饅頭,大家分著吃,對誰都沒有作用。就這么決定了,陳俊貴,我命令你把饅頭吃下去!
鄭林書把饅頭遞給陳俊貴,扭過頭去,其他兩人也扭過了頭。陳俊貴眼含熱淚吃完了這最后一個饅頭,其他3個人在一邊挖雪充饑。
大雪仍在下,狂風仍在吼。4個人繼續(xù)往前爬,走到中午的時候,鄭林書突然倒下了。當時,大家以為班長太累了,躺下休息一會兒,喘口氣就好了。羅強讓陳俊貴守護班長,他和陳衛(wèi)星去找點柴禾給班長取暖。
陳俊責緊緊地抱住班長,用自己的身體給他取暖。過了一會兒,班長緩緩睜開眼睛,氣息微弱地說:“告訴羅強,你們要繼續(xù)往前,一定要完成任務!”
陳俊貴用力地點頭,噙著淚水說:“班長,別擔心,我們會背你出去!”班長看著陳俊貴,吃力地說:“如果你能活著回去,幫我看看我的父母……”說完,無論陳俊貴如何搖晃,班長再也沒睜開眼睛。
羅強,陳衛(wèi)星回來后,看到死去的班長,十分悲痛,他們鳴槍為班長送行。此后,三人繼續(xù)前行,沒過多久,羅強也倒下了,再也沒有醒來。
羅強犧牲后,陳衛(wèi)星很快也昏了過去,陳俊貴咬牙拖著陳衛(wèi)星往前走,走著走著,他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覺。
這時,一位哈薩克老牧民路過此地,發(fā)現(xiàn)了昏迷的陳俊貴和陳衛(wèi)星,把他們救醒后,又幫助他們完成了這次艱難的任務。
重返天山
在這次任務中,陳衛(wèi)星左腳趾頭被全部凍掉,被評為甲級殘廢,后來退伍回了廣東老家。而陳俊貴右腿上的大腿肌肉被凍死,在醫(yī)院住了3年,被評為乙級殘廢。1984年年底,陳俊貴也復員回到了遼寧老家。
離開新疆后,看望班長的父母就成了陳俊貴最大的愿望。然而,直到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班長犧牲時,他和班長僅僅相處了38天,只知道班長是湖北人,具體哪個縣他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班長的父母呢?原以為可以回部隊找,可當陳俊貴再次回到新疆時,部隊已經(jīng)不在天山了,具體搬到哪兒,他也打聽不到。
這時,陳俊貴在老家縣城已有了一份電影放映員的工作,又找了一位賢淑的姑娘做妻子。妻子叫孫麗琴,當時在縣征稽站收養(yǎng)路費。兩人結婚時,民政局分給他們一套房子。
陳俊貴本以為日子會這樣一直過下去。殊料,一部觸動他靈魂的影片讓他寢食難安,使他隨后做出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重大決定。
那是1985年10月,陳俊貴第一次放映故事片《天山行》,內(nèi)容就是反映當年陳俊貴所在部隊修筑獨庫公路時的英雄事跡??吹绞煜さ奶焐?,陳俊貴一下子激動起來;那個男主角鄭志同,不就是已犧牲的戰(zhàn)友李善國嗎?陳俊貴邊看邊流淚,真想站起來朝黑壓壓的觀眾喊:電影里演的就是我們部隊!電影上的那些人就是我以前的戰(zhàn)友!
那天晚上,陳俊貴回到家里,悶著頭一支接一支地抽煙,妻子看他神情有些異樣,忙問他怎么了?陳俊貴說,今天放的影片《天山行》,講的就是我們部隊當年修路的事情,我又想我們班長了,要不是他把那個救命饅頭讓我吃掉,我可能正在天山腳下的墓地里躺著呢!可班長讓我去看他的父母我也沒能做到,我心里有愧啊!孫麗琴是個善良的女人,她理解丈夫的心情,就極力勸慰他。
1986年春天,孫麗琴生下了兒子陳曉宏,兒子剛滿3個月,陳俊貴就決定辭去工作,赴天山為班長守墓3年。妻子深知丈夫的脾性,嘆了口氣說:“你如果不還這個愿,這輩子你都活不好。我和兒子就陪你去吧!”
就這樣,陳俊貴頂著親人和朋友的不解,懷揣變賣家產(chǎn)換來的幾百元錢,坐
上了遠赴新疆的列車。
陳俊貴一家三口千里迢迢來到天山腳下的烈士墓地時,那里還是一片荒蕪。陳俊貴和妻子在班長墓碑旁400米處找了一塊平地,挖了個地窩子,地上鋪上磚,里面打上土炕,還搭了一個灶臺,跟他們在東北老家一樣,與土炕相通,白天做飯時就燒熱了土炕,晚上就不會冷了。附近的山坡,成了他們開荒種地的地方。
雨季到了,陳俊貴的家里幾乎變成了“水牢”。在這種潮濕的環(huán)境里,陳俊貴的腿傷愈發(fā)嚴重,家里的重活都落在了妻子一個人的肩上。妻子30歲剛過,頭發(fā)就變得花白了。
只要一有空,陳俊貴就走到班長的墳前,為墓地培土,坐下來和班長嘮家常,一嘮就是大半天。每年春節(jié)、清明和中秋,陳俊貴就會帶著鋪蓋到班長的墳前去守墓,陪班長過個團圓節(jié)。
終于,3年期滿,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妻子開始收拾早已破舊的棉被和滿是補丁的衣服,沒說一句話。3歲的兒子脆生生地問:“爸爸,我們可以回家了嗎?”
陳俊貴默默地點了點頭,抱起兒子,走出了家門。走了10分鐘,陳俊貴覺得腿越來越重。他把兒子放在地下,猛地回頭又朝著班長墓地的方向跑去,撲通一聲,跪在墓前失聲大哭。
妻子和兒子也回來了。妻子幽幽地說:“你要實在舍不得這里,我們就留下吧!”說著,又把收拾好的行李一個個抱進家里。
又是6年過去了,二女兒和小兒子也相繼來到了人世。陳俊貴為戰(zhàn)友守墓的事情被新源縣領導知道了,他們很受感動,給陳俊貴一家落實了戶口、分了田地,并讓他們搬到喜歡的鄉(xiāng)鎮(zhèn)去。陳俊貴和妻子商量后,搬到了那拉提鎮(zhèn),這里離墓地不是太遠,他可以經(jīng)常過來清掃墓地。
一生守護
守墓這么多年,陳俊貴從沒停止過對當年部隊的尋找。只要在路上遇見解放軍,他都會上前問一問,打聽他原來的部隊去了哪里,可每次都沒有結果。無奈之下,他只得往各地方部隊寫信,而且只要有了一點積蓄,他就會外出尋找當年的部隊。10多年間,陳俊貴的足跡走遍了江蘇、四川等六個省。仍然未能如愿。
兒子陳曉宏長大后,本想考大學,卻被父親逼著參了軍,離開家門那天,他固執(zhí)地沒有和父親說一句話。入伍后,他才理解了可貴的戰(zhàn)友情,理解了父親為戰(zhàn)友守墓的舉動。
陳曉宏也沒忘記幫助父親尋找部隊。一天,他從武警新疆總隊交通第二總隊(簡稱二總隊)的幾名戰(zhàn)士那里得知,這個部隊的前身就是由其他部隊改編合并起來的。進一步打聽后,陳曉宏了解到這個部隊其中有一部分人竟然就是來自父親當年的部隊!
得到這一消息,陳俊貴激動得淚流滿面,他一口氣跑到班長的墳前報告這一喜訊,堅定地對班長說:“這一回,我一定要找到你的父母和家人?!彪S后,他給二總隊打電話,請求部隊幫助尋找班長家的家庭住址。
二總隊政委當年參加過獨庫公路建設,非常理解當時的艱難和戰(zhàn)友之間的深情。他交代政治部無論如何都要把鄭林書的家人找到,并帶陳俊貴去看一看。政治部的工作人員通過尋訪當年的老同志和查找原部隊檔案,終于找到了鄭林書烈士家鄉(xiāng)的具體地址: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xiāng)上馬石河村。
2005年10月,二總隊政治部干事陪同陳俊貴一起到湖北省羅田縣尋找鄭林書的親屬。臨行前,陳俊貴再次來到班長墳前,流著眼淚說:“班長,我就要隨戰(zhàn)友到你的家鄉(xiāng)看望兩位老人了,到時,我一定把他們接到新疆,讓他們安享晚年?!?/p>
經(jīng)過兩天的行程,在眾多熱心人的幫助下,陳俊貴終于見到了班長的親人。遺憾的是,鄭林書的父母都已去世,陳俊貴緊緊拉住鄭林書的姐姐和弟弟的手,哽咽著說:“對不起,我來晚了!”
陳俊貴來到鄭林書父母墳前,為兩位老人點了一把香燭,灑下三杯清酒,跪到墓碑前放聲大哭:“老人家,我是班長共患難的戰(zhàn)友,也是你們的兒子。今天尋到這里來,還是沒有見到你們的面,這叫我如何向班長交代?”
從老人的墳上回來,陳俊貴心情好了一些。他說,沒能見到班長的父母他心里很難過,不過終于能來這一趟,見到班長的姐弟,了卻了20多年的牽掛。陳俊貴了解到當?shù)卣畬α沂考覍俸苷疹?,倍感欣慰?/p>
從湖北回來后,陳俊貴多方奔走,并拿出自己僅有的兩萬元積蓄,加上兒子參軍后積攢的5000元,一起上交給了部隊領導,希望部隊能整修當年的烈士陵園。
陳俊貴的舉動感動了部隊領導和當?shù)卣?006年5月,二總隊和新疆自治區(qū)交通廳等單位投資200多萬元,把陳俊貴的班長鄭林書以及散落四周的烈士墓地搬到了一起,建成了如今的尼勒克縣(與新源縣相鄰)喬爾瑪天山獨庫公路烈士陵園。陳俊貴一家也搬到了陵園內(nèi),他被邀請成為陵園惟一的守墓人,每月有1300元的固定工資。
讓陳俊貴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三個孩子相繼成才,大兒子陳曉宏當兵7年,年年受到表彰,并人了黨,提了土官。當陳曉宏聽說獨庫公路提升等級的施工要由二總隊來修的時候,便向領導提出要調(diào)到父親的老部隊參加公路建設。部隊同意了陳曉宏的請求。
陳俊貴的女兒陳曉梅在烏魯木齊一所高校就讀,明年就要畢業(yè)了,學費是哥哥從生活費里省出來的。小兒子今年高中畢業(yè),也考上了大學。
斗轉(zhuǎn)星移,陳俊貴在天山守墓已整整24年。在這期間,他沒有回過一次老家。父母去世時,因為籌不到路費,也沒能見上父母最后一面。
陳俊貴說:這些年來,他最對不起的是妻子,妻子今年才43歲,頭發(fā)卻全白了。還有遠在老家的父母,自己未能盡到為人子的孝心,心里很歉疚。不過,對于給班長和戰(zhàn)友守墓24年,陳俊貴表示無怨無悔,“班長和許多戰(zhàn)友長眠在這里,我要為他們守一輩子墓,死了也埋在班長身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