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友
關于國花的評選,時起時落,爭論不休。由開始的牡丹,到牡丹、梅花之爭,后來演化成一國兩花,一國四花甚至一大四小。這表面看似乎中國名花太多了,讓人選花了眼,可謂滿目名花迷人眼了。但是大多是集中了對花在我們文化積淀中象征意義的爭論,而遠離了國花選定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層面。
國花評選,很多國家有很好的先例,這些標準不外乎栽培歷史和面積,文化的喜好,國民精神的象征意義。比如櫻花,日本擁有世界37%的品種,國民喜好,優(yōu)雅、質(zhì)樸、獨立的精神也為日本人推崇。郁金香則是世界培育大國荷蘭的國花。很多沒有獨特花種的國家,則一般選擇栽培廣泛的花卉為國花,如英國、西班牙等。
牡丹顯然是在傳統(tǒng)文化上很受推崇的花卉。有人統(tǒng)計,光全唐詩中就有100多首詠牡丹的詩歌。在我們的文化積淀中,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是牡丹的象征定勢。劉禹錫《賞牡丹》中“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更是給了很多人心理暗示,其實這不過是一首詩而已,只代表劉禹錫自己的觀點。更何況這兩句詩怎么看都顯得有些夸張。我在某市的牡丹節(jié)里到牡丹園賞花,卻怎么也體會不到動京城的那份感覺。當然牡丹給人那種富貴安康的感覺,也確實是過去一直在艱苦生活中追求幸福的民眾的理想。
梅花被推崇則更集中在她的品格象征和勵志上。王安石自《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北磉_的正是這種君子的品格。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也成為人們勵志的常用語。想一想宋時的文化,也可以想象梅花正是在那時被推崇的緣由了。
至于蘭花的孤芳自賞、菊花的悠然野芬,還有荷花的污泥不染,則更象征了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情懷。
如果從精神象征上講,這其中每種花都可以成為國花。
但是國花的選定,并不是只集中在精神的象征,她還有更廣泛、更平實的內(nèi)容。
根據(jù)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提案,國花評選專家組提出的國花評選條件是這樣的:(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性格特征。(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效益。
如果按照這個評選國花的標準,那么上述這些花的不足之處就都明顯了??赡苤挥芯栈ㄟ€是比較合適。蘭花對環(huán)境的要求太苛刻,其花期也是很短。荷花其生長環(huán)境和花期還不如蘭花。
牡丹盡管帶著強大的文化強勢,但也只是在黃河流域分布,可觀賞的時間也非常集中。梅花其分布主要在長江流域,分布面也是比較窄的。
讓我們來看看杜鵑吧。
論分布,全國已知除了寧夏和新疆,每個省區(qū)都有野生杜鵑的分布,全國集中分布面積達到30萬平方公里,而隨著緯度和海拔的變化,杜鵑的賞花季節(jié)可以從3月到10月。至于獨特性,中國是全世界杜鵑核心分布區(qū),杜鵑種類占全世界的60%。
說到花姿,姹紫嫣紅的杜鵑色彩豐富,與牡丹比花型也有清雅也有肥碩,如果和梅花比則更有傲霜斗雪的品格。更重要的,作為木本花卉,從觀賞到采集使用,都要比草本花卉有更多獨特優(yōu)勢。
說到文化積淀,盡管主流文化忽視了杜鵑,但是在廣大的民間,杜鵑已經(jīng)深入民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試想,還有哪一種花像杜鵑這樣,在寒氣未盡的初春就漫山紅遍?有哪種花像杜鵑這樣,伴隨著民眾一年四季的生活和豐富的情感寄托?以至于在一些地方杜鵑成了清明花、節(jié)日花、民族花。
因此如果我來投票選國花,我首推的是杜鵑。她是中國之花,中國56個民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