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蕾
小小紅薯,四次革命,成就了中國薯業(yè)和粉絲行業(yè)的第一品牌。8月鄉(xiāng)約鄒光友《時代人物》雜志邀您準時收看。
鄒光友,四川光友薯業(yè)的董事長。他是一個從小吃紅薯長大的農家孩子,如今帶領60萬薯農締造了“紅薯王國”。1960年鄒光友出生在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鄒家溝村。那個年月紅薯是口糧。就是這救命的口糧,讓鄒光友得了嚴重的胃病。1989年,年僅29歲的鄒光友當上了科技副區(qū)長,帶領全區(qū)搞紅薯開發(fā)。紅薯變粉絲千百年來早已有之,但是鄒光友讓粉絲變了樣:由黑變白了,去掉糖分了,吃多了也不得胃病了。之后,他發(fā)明了中國第一碗方便粉絲,第一碗不含明礬的健康粉絲,第一碗營養(yǎng)價值無流失的全薯粉絲。專利證書52項,讓曾經貧賤的紅薯增值30多倍。2008年鄒光友的方便粉絲銷售量:碗裝5800萬碗,袋裝1.26億盒,銷售額3.8億元。
談起當年辭官賣紅薯的經歷,鄒光友感慨萬分。那時候沒有錢,還是他的一位同學借給他的本錢。鄒光友租了一個村辦的粉絲廠做加工,吃住都在廠房里,很快5噸的粉絲加工出來了,可是怎么銷售呢?鄒光友先是雇了兩個銷售人員去銷售,可是一天下來一斤粉絲也沒銷出去,顧客都說紅薯粉絲是黑的,這白粉絲肯定是假的。銷售人員頂不住壓力紛紛請辭,鄒光友只好自己去街頭叫賣。鄒光友明白了搞市場經濟,要靠自己找市場。到商店、火鍋店里去推銷:租攤位、扯橫幅、免費品嘗等一系列促銷手段,舉辦培訓班、賣技術、賣加工設備,1993年購買三輪車、1994年購買面包車、1995年買地、1996年蓋樓,1997年紅薯粉絲開始掀起第二次革命。他將粉絲制成方便面。紅薯粉絲裝在盒子里,用水一泡就能吃,方便是方便,價格比方便面還高,但很快銷售一空。而這之后競爭者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鄒光友為了應對競爭,又開始開發(fā)無明礬的粉絲。中國傳統的粉絲都要加明礬做添加劑,長期食用會導致老年癡呆癥、皮膚粗糙、皺紋增多、骨質疏松、關節(jié)疼痛等疾病。無明礬就是紅薯粉絲的第三次革命。這讓鄒光友又走在了前列。無明礬預示著方便粉絲已經進入了食品安全時代,鄒光友拿到了進軍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2000年鄒光友在綿陽高新區(qū)征地18畝,籌建起全國首條萬噸方便粉絲生產線。就在鄒光友豪情萬丈之時,成都日報刊發(fā)表了一篇《光友粉絲含明礬》的文章。之后,舉報、投訴、公開信、經銷商退貨、執(zhí)法人員勒令停產、起訴。林林總總的波折竟催生了紅薯粉絲的第四次革命——在方便粉絲中加入黏液蛋白質和膳食纖維。鄒光友把塊8毛錢一斤的紅薯加工成紅薯粉絲,增值40多倍,為四川紅薯產區(qū)新增收入3億多元,四川當地60萬薯農因此受惠致富。光友薯業(yè)也由此進入“農業(yè)產業(yè)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之列。
節(jié)目現場鄒光友如何炮制巨形粉絲?秘魯副總統又為何向鄒光友學習神秘的粉絲舞?送給希拉里的方便粉絲又得到了怎樣的評價?8月時代人物雜志邀您共賞CCTV-7鄉(xiāng)約欄目《紅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