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后農作物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控
洪澇過后,大量的農作物病原菌隨洪水漂流擴散,農作物受災后易造成更多的傷口,加上高溫高濕天氣。造成病蟲的侵染和滋生繁殖。
1水稻病蟲害。①稻紋枯病將加重發(fā)生,其中高產區(qū)及地處低洼的稻區(qū)病害大流行的幾率較高,稻瘟病將偏重發(fā)生;②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兩種遷飛性害蟲遷入數量較大,由于連續(xù)降雨,影響了害蟲的防治效果,害蟲將進一步繁殖為害。早地作物上的粘蟲等夜蛾科害蟲有暴發(fā)成災的可能。
2經濟作物病蟲害。①茄科、瓜類、芋等作物的疫病、炭疽病、青枯病,葉菜類等作物的軟腐病,柑桔的潰瘍病、瘡癡病,甘蔗鳳梨病、赤腐病,姜瘟,桑樹疫病,蔬菜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將偏重發(fā)生。②雜食性的夜蛾科害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福壽螺、蝸牛等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區(qū)將偏重發(fā)生。
3區(qū)域性害蟲。洪澇過后如遇高溫干旱天氣,土蝗將偏重發(fā)生,其中局部地區(qū)的甘蔗、竹林、牧草等作物暴發(fā)頻率較大。
4防治意見。由于受災作物種類、受災程度及其生育期存在差異。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各地在做好抗洪防澇工作的同時,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開展病蟲的監(jiān)測和防治指導工作。①農業(yè)防治:及時、合理施肥;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有條件的增施有機肥,適當施用微量元素;及時開溝排水、清理殘渣:及時清除洪水堆積的殘渣.減少侵染病源;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②化學防治:對創(chuàng)傷的植株和病害的常發(fā)區(qū)要保護性施藥,如預防稻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可噴施葉青雙、消菌靈等;瓜菜類軟腐病、猝倒病、疫病可施用多菌靈、百病治、農用鏈霉素等。③物理防治:選用頻振式殺蟲燈、捕蟲板、誘捕器誘殺害蟲;推廣套袋技術保護果實。
543002廣西梧州市農業(yè)局羅慶斌
姜瘟防病四要點
1輪作防病。選擇新地種姜,嚴格實行輪作。山區(qū)和丘陵宜選擇新墾坡地或未種過姜的坡地,平地要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地方種姜。冬季翻土凍垡,熟化土壤。同時每畝施熟石灰50千克左右。給土壤消毒。
2消毒防病。選用無病種姜,并對種姜實行消毒處理。種姜在催芽前,應選晴天硒1~2天。剔除弱姜病姜,留下碩大健壯的姜塊作種姜。如果在病區(qū)留種、調種,應對種姜實行消毒??蛇x用1:100倍的甲醛(福爾馬林)水溶液浸泡種姜1小時左右,然后將種姜撈出攤放在草墊上,覆蓋塑料薄膜悶種6~12小時;或用“姜瘟凈”500倍液,浸泡種姜約1小時。撈出瀝干;也可用農用鏈霉素2000倍液浸種約1小時.然后催芽。在種姜催芽過程中,發(fā)現病姜隨即揀出淘汰。
3管理防病??茖W管理肥水,提高植株抗病力。生姜耐肥,需鉀肥尤多,種姜時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農家肥2-3噸。多施火土灰和富鉀肥料。在生姜根莖膨大期。施2-3次追肥。同時培土蓋蔸,但要注意勿傷根系。生姜喜蔭,懼怕烈日,雖喜濕潤怕干旱,但又怕漬。因此,雨季要做到溝內無積水,旱季溝內保留淺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淹沒生姜根系。若在夏、秋季搭1米高的蔭棚,或在姜地間作瓜類作物,遮光降溫。有利于生姜生長。
4廈早防治。一般在生姜齊苗后,開始用藥劑保護,或在發(fā)病初期,拔除病株,普遍施藥治療。用農用鏈霉素(每包對水50-75千克)、葉青雙、代森銨等藥劑淋蔸防治。
542406廣西平樂縣農業(yè)局源頭推廣站吳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