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練當空舞
“奧爾巴赫是一個完美的教學者與領導者,也是籃球運動的先驅人物。如果沒有奧爾巴赫,籃球根本不會是現在的樣子?!薄狽BA總裁大衛(wèi)·斯特恩。
誰是NBA歷史最具有統(tǒng)治力的球員?理所當然的回答會有兩種,第一種答案,是邁克爾·喬丹,聯盟歷史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第二種答案,是張伯倫,地球上唯一一個能一個人打爆對手五個人的超級怪獸。這兩種答案的孰是孰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肯定,兩種答案的持有者都會窮盡口水做大篇幅辯論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可是,若將這一個問題修改為“誰是NBA歷史最具有統(tǒng)治力的主帥?”——請注意!答案只有一個,不是“禪師”杰克遜,不是“神算子”萊利,不是拉里·布朗,只能是奧爾巴赫,他是最具有統(tǒng)治力的主帥,不容置疑,且毫無爭議。
至高無上
觀察比較主帥的功過強弱,每一位籃球愛好者心中都有一本賬,無非戰(zhàn)術指導能力,臨陣指揮能力,球隊凝聚力等等因素,可不論你列出多少因素,都會發(fā)現奧爾巴赫在此領域雄踞首位。
很多優(yōu)秀主帥,都有各種各樣的卓越優(yōu)勢可以發(fā)掘,可別忘記,絕大多數主帥是在先人既定的戰(zhàn)術理論基礎情況下繼承且發(fā)揮。奧爾巴赫則不同,他壓根兒就是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或者說,他締造了很多籃球領域出類拔萃的理念,經過凱爾特人王朝的驗證后,成為足以傳世的經典。這大致是什么概念?某一位當代武術大師得到至高榮譽,可他永遠無法與這一武術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相提并論?沒有最初創(chuàng)始人奠下基石,地球上就不會有這一武術流派存在,更談不上傳承與發(fā)展。
奧爾巴赫便有著創(chuàng)始人的多重身份在內,各種戰(zhàn)術理論的嘗試和定論,均為奧爾巴赫執(zhí)教生涯中濃墨重彩的紀錄;這些戰(zhàn)術理論,前無古人,卻從奧爾巴赫開始逐漸執(zhí)行,最終成為籃球領域百分百確立的鐵律。
就算拋開一大串開天辟地意義的創(chuàng)新不談,“功績”這一硬指標上,也沒有任何主帥能與奧爾巴赫相提并論,想想凱爾特人13年12次殺入總決賽11次奪冠,其中包括被ESPN譽為“職業(yè)體育界最大奇跡”的八連冠,何等氣勢?又豈是任何挑戰(zhàn)者所能比擬?
奧爾巴赫有著強大的靈感,他叼著雪茄陰著臉思考,也許是幾分鐘,也許是幾個小時,也許是幾天甚至于幾周,當他作出一個決定時,往往并不被怎么看好,可在若干歲月后,人們總能驚訝地發(fā)現奧爾巴赫猶如未卜先知一般預計到事情發(fā)展的軌跡并且提前做好了鋪墊。這一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奧爾巴赫若稱史上第二,就沒誰敢自稱史上第一。
人文力量
奧爾巴赫的出生在一個有著猶太血統(tǒng)背景的家庭,他是四個孩子中的一個,一個必須要提及的事件背景是奧爾巴赫出生的1917年,恰是一戰(zhàn)發(fā)生階段,世界格局動蕩;而奧爾巴赫長大成人的青年階段,又是二戰(zhàn)期間,這將對奧爾巴赫人生觀世界觀產生重大影響——沒有文獻表明,奧爾巴赫如何描繪這一段歲月以及對他產生何種影響,但筆者從考證歷史邏輯性的角度分析,始終相信奧爾巴赫后來會有人文領域的諸多跨世紀舉止打破膚色堅冰,與其血統(tǒng)以及那段時間歐洲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潛在聯系。
俗話說,閱歷決定看世界的高度,奧爾巴赫,這個13歲離開俄羅斯便一直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qū)的孩子,他的人生觀形成階段便是不停能在報紙上看到歐洲戰(zhàn)局的日子。奧爾巴赫的一輩子精彩之極,人們對他的由衷敬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籃球領域的登峰造極,也因為他永遠不畏懼傳統(tǒng),敢于挑戰(zhàn)膚色悖論。在NBA最初問世的年頭,球迷們習慣性輕視黑人球員,甚至敢從看臺上直接向黑人球員投擲雜物,奧爾巴赫用實際行動向世人反擊,他從不怕使用黑人球員并且給他們更多的戰(zhàn)術戲份,幫助黑人球員建立自信心,也用黑人球員在籃球場的成就回敬那些種族歧視者:籃球是不分國界不分膚色不分信仰的運動,誰都可以參與籃球運動,不該歧視任何一位有色人種球員。
奧爾巴赫“以身作則”,他旗下的凱爾特人也效仿主帥,這是聯盟歷史上第一支內部完全無視膚色的超級勁旅,球員們從不管黑人白人,也許看臺上仍然會有不知死活的種族狂熱份子挑釁黑人球員,可白人隊友們敢于與黑人球員一起迎接謾罵和侮辱,敢于面對世間俗論的不公正評價,用實際行動還擊種族歧視。
俗話說NBA的歷史就是反抗種族歧視的歷史,顯然,奧爾巴赫在此人文領域扮演著先驅角色,若沒有他的努力,自然也會有黑人球員進入職業(yè)聯盟隨后揚名立萬的傳奇,但這必然將延緩很久很久,而不是發(fā)生在奧爾巴赫初露鋒芒的上世紀50年代。
偉大軌跡‘
“紅衣主教”這個諢號從何而來?很多球迷印象中的奧爾巴赫雖沒謝頂到寸草不生的地步,卻也沒幾根頭發(fā)遮陽避寒,無論如何都與“紅衣主教”這個綽號風馬牛不相及。不過,把眼光往前放,早在奧爾巴赫還青春年少的時候,他可是一頭火紅火紅的頭發(fā),外加打球時近似于癲狂的精神狀態(tài),為其贏得“紅衣主教”美譽。
奧爾巴赫的籃球起步很順利么?并非如此,他天生有著哮喘病,身體又相當瘦弱,并不具備卓越的機動性和彈跳,可這小子著實有著一股子能嚇得死人的韌性。他一度入選過布魯克林區(qū)第二陣容——這是奧爾巴赫籃球生涯的最高獎項,若以而今的NBA動不動就是美國年度第一陣容的水準來說,奧爾巴赫顯然并不是卓越的籃球選手。
有狂熱未必就會成功,但缺少熱情的嘗試注定不會成功。奧爾巴赫,這個并不如何成功的籃球人高中一畢業(yè)便將個人未來職業(yè)鎖定在“籃球教練”,他接受了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籃球課程,就在這一階段,年輕的奧爾巴赫醉心于研究快攻理論,他發(fā)現這一戰(zhàn)術特征在于攻守轉換后的快速推進,接著形成局部多打少的優(yōu)勢。
1941年,奧爾巴赫開始了夢寐以求的籃球教練生涯,他最初是執(zhí)教圣奧爾本學校男子籃球隊,1943年,奧爾巴赫進入美國海軍執(zhí)教三年,該階段,華盛頓的超級富豪邁克爾·尤蘭注意到這個年紀不大卻沉著冷靜的小伙子。兩人一拍即合,奧爾巴赫拿到新成立的BAA(NBA前身)華盛頓國會隊的聘書,搖身一變成為職業(yè)球隊主帥。
回過頭想想,這一次角色轉變極具戲劇性,那個年代的職業(yè)籃球隊并沒什么人氣,沒人會覺得職業(yè)籃球主帥就比高中籃球主帥地位高多少,這一點在而今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奧爾巴赫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軍職業(yè)聯盟,可以肯定邁克爾·尤蘭沒看錯人,奧爾巴赫致力的快攻理論很快奏效,華盛頓國會隊在1946—47賽季的聯盟初演中拿下49勝11負的卓越戰(zhàn)績,聯盟第一勝率,若非季后賽中意外不敵芝加哥牡鹿,”紅衣主教“奧爾巴赫大有可能執(zhí)教職業(yè)聯賽第一年就帶上冠軍戒指。1946—47賽季,華盛頓國會隊的連勝紀錄是17場,這份創(chuàng)造于BAA第一年的連勝紀錄保持了整整22年,到1969年才被打破。
應該說,奧爾巴赫執(zhí)教華盛頓的三個賽季絕對風生水起,他的球隊引起所有對手的恐慌,可是有句話叫生不逢時,華盛頓國會隊每一年季后賽都會遭遇霉運,愣就是沒能拿到過冠軍。對于此,奧爾巴赫相當郁悶,他向老板邁克爾·尤蘭提出準備徹底遣散現有班底,要徹頭徹尾打散球隊開始重建,可資本家邁克爾·尤蘭卻不這樣想,在這個問題上,尤蘭和奧爾巴赫產生嚴重意見分歧,幾度交涉未果,奧爾巴赫毅然離開華盛頓。
三城黑鷹是奧爾巴赫執(zhí)教生涯的第二站(三城黑鷹,亞特蘭大老鷹前身),說來有趣,奧爾巴赫的確是為了目標就能不懈努力的典型代表。他之所以選擇三層黑鷹無非是加盟前就與黑鷹老板本·科納達成協(xié)議,必須不干涉他重建球隊的操作措施。在大老板的授意下,奧爾巴赫大展手腳,一個半月內連續(xù)交易超過24名球員,切實換來黑鷹隊戰(zhàn)績的提升,可好景不長,由于黑鷹隊交易走了奧爾巴赫心目中最鐘愛的戰(zhàn)將約翰·曼肯,奧爾巴赫再度雷霆暴怒,拍了桌子遞交辭呈遠走他鄉(xiāng)。
跳躍性思維
奧爾巴赫最成功的執(zhí)教成績理所當然出現在波士頓凱爾特人。在這一方籃球熱土,奧爾巴赫得到管理層充分信任,他身兼主帥與總經理兩大職位,大權在握,說一不二,因此,奧爾巴赫才有施展抱負的空間。
上文提到過奧爾巴赫與三城黑鷹隊不歡而散,相映成趣的是,黑鷹隊(后老鷹隊)偏與奧爾巴赫一輩子有著斬不斷里還亂的糾葛。話說奧爾巴赫1950年接管波士頓凱爾特人,他駕輕就熟的快攻調教方式,迅速將綠衫軍轉換成為NBA攻防轉換速度最快的球隊。當其他球隊還在為攻擊力匱乏苦思不得其解時,奧爾巴赫早就吆喝著他的球員們滿場飛奔狂轟高分——即便如此,凱爾特人仍然拿不到冠軍,奧爾巴赫將其歸咎于攻守不均衡。為此,他極度垂涎比爾·拉塞爾。這是一筆被看作凱爾特人球隊歷史最強悍的交易,用成名中鋒埃德·麥考利與克里夫·哈根的選秀權換拉塞爾的選秀權,交易對象就是老鷹隊,奧爾巴赫的老東家。
凱爾特人13年12次總決賽11次奪冠,其中,早期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老鷹,不妨如此認為,正是凱爾特人與老鷹的這筆關于拉塞爾的買賣改變了兩支球隊,雙方都獲得了成功。凱爾特人來說,他們獲得了最優(yōu)秀的防守中鋒,為奪冠道路清除了最后一個障礙;對老鷹來說,他們得到的埃德·麥考利與克里夫·哈根都為未來名人堂成員,成為“鷹王”佩蒂特最強大的左膀右臂。凱爾特人的第一次奪冠出現在1957年,也就是拉塞爾的菜鳥年,接踵而來的1958年冠軍便落在老鷹手中,隨后凱爾特人從1959年到1966年的八連霸攀升到王朝的極致水平。再做一個假設,若無拉塞爾這一筆買賣,凱爾特人何來冠軍?繼續(xù)假設一下,凱爾特人得到的拉塞爾拿到11個冠軍,可1958年打斷凱爾特人王朝的恰是老鷹隊,若無老鷹隊橫出一腳,凱爾特人的傳奇就是10連冠,而非八連霸。
通過交易得到拉塞爾,是奧爾巴赫一輩子無數神奇舉止中影響力最大的代表作,可以從側面見證奧爾巴赫的跳躍性思維達到何種地步。他是一位極具挑戰(zhàn)性的控盤者,那個時代的球探報告遠沒有而今完善,視頻錄像等也是稀罕玩意兒,這意味著每一位主帥或者執(zhí)行官都得依賴感覺選取球員,請務必注意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凱爾特人總能在選秀大會上淘到金礦,綠衫軍不同于超級都市球隊洛杉磯湖人,湖人永遠靠財大氣粗交易獲得球員,凱爾特人卻永遠靠選秀選擇菜鳥接著培養(yǎng)成巨星,這兩者之間的高下之分自不必言。為凱爾特人養(yǎng)成該傳統(tǒng)的奧爾巴赫功不可沒,他總能從蛛絲馬跡判斷出哪一些球員是球隊最需要的,他總能給這些球員最適合的任務物盡其用。所以說,凱爾特人的強大不能簡單歸于球員彪悍,幕后抽著雪茄的真正大佬控制著局面,他才是下棋的手。
理論締造者
什么叫做猛人?猛人的意思就是別人還在石器時代用石斧石刀,你已經渾身名牌鐵甲用著方天畫戟,裝備差異自然可以形成橫沖直撞的局面。凱爾特人能在上世紀整個六十年代橫著走,主要便是因為戰(zhàn)術理念的卓越性所造成,籃球這項運動起源于1891年,在20世紀最初的50年內,籃球運動雖不停在發(fā)展,卻遲遲沒能形成系統(tǒng)戰(zhàn)術理論,伴隨職業(yè)籃球運動的蓬勃展開,贏球成為每一個主帥挖空心思的目標,壓力之下自有理念突破,奧爾巴赫便是執(zhí)牛耳者。
奧爾巴赫帶來的第一個理念突破便是攻防轉換速度理論,上文提到過,他前半輩子致力于快攻路線的研究,在凱爾特人,奧爾巴赫的理論大成,他強調的不是快攻推進速度,而是從守轉攻的速度,從拿到籃板球到快速傳遞,跨場長傳或者三線快攻,在對手完成陣地布防之前已經把球裝進籃筐。這一路數,在現在的籃球理論看來是天經地義的套路,可在奧爾巴赫之前,沒有球隊這樣打球,奧爾巴赫創(chuàng)歷史先河。
奧爾巴赫能令綠衫軍形成統(tǒng)治力,自然不局限于三板斧,他還創(chuàng)造了“板凳優(yōu)勢理論”。這個理論的大致思路是將一位具有不遜于首發(fā)球員戰(zhàn)斗力的球員安插在替補席上,隨后,這位球員將上場很長時間,先后頂替兩到三名首發(fā)球員,以保證48分鐘內不停歇的壓力,迫使對手不得不在更多時間里將首發(fā)球員留在場上直到筋疲力盡——凱爾特人球員弗蘭克·拉姆希,就是奧爾巴赫“板凳優(yōu)勢理論”的受益者。他長時間以替補球員身份活躍,奧爾巴赫靠這一奇兵打贏過多少硬仗?仍然看看現代籃球,安插一位卓越的替補搖擺人兼顧兩到三個位置已經是常見行為,這也是拜奧爾巴赫所賜。
有人會說,奧爾巴赫的執(zhí)教相當輕松,因為他手下有著成群結隊的名人堂球員,在凱爾特人更衣室,沒個名人堂資格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實則不然。究竟是球員造就奧爾巴赫?還是奧爾巴赫造就凱爾特人的諸多優(yōu)秀球員?嚴格意義來說,凱爾特人目前陳列在名人堂的一批頂級人物中,并不全都是個人能力相當出色的典范,一些球員只是在王朝中以角色球員身份存在,照樣贏得了名人堂資格的垂青,緣何如此?一大串戒指自然是真金白銀的硬件,他們在凱爾特人陣營中完成主帥奧爾巴赫賦予的任務也是重要的一個因素。
奧爾巴赫的思路的確是超時代的,他最初意識到“角色扮演智商”的概念,他灌輸給球員的是不需要每個人都得分如砍瓜切菜,可必須團隊中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干些什么,因而,凱爾特人球員們永遠是職責分明又鐵板一塊,既能把戰(zhàn)術執(zhí)行到盡善盡美,又人人有著明確分工——能把球隊調教到這種地步,奧爾巴赫絕對稱得上天神級主帥水準。
權傾朝野
職業(yè)球隊的主帥,是一個職位,是拿工資的職位,也是打工者。因此,每每老板不樂意就會用主帥當撒氣筒,奧爾巴赫的本質遠遠不只是一名主帥,他還是NBA歷史最優(yōu)秀的運營官,在他執(zhí)掌凱爾特人的歲月中,永遠是一手遮天控制凱爾特人的人事權,有著直接對話大老板并且抗旨不遵的強硬。
凱爾特人的各個層面管理者,誰都不敢與奧爾巴赫相悖,很奇怪,你如果和奧爾巴赫意見相左,最后事實會證明他永遠是對的,時間長了,自然也沒人和奧爾巴赫唱對臺戲,畢竟“紅衣主教”奧爾巴赫的見識與閱歷均為一等一水準,沒多少人能與他比判斷力。
不同球隊的組織結構不同,有的球隊掌握實權的是主帥,有的球隊是總經理,有的球隊是CEO,有的球隊是籃球運作部總裁,而凱爾特人的漫長歲月中,都維持著一個奇怪的狀態(tài),就是不論奧爾巴赫是主帥還是總經理還是顧問,他都有著拍板權,這種權力模式,在NBA獨此一家沒有第二支球隊敢克隆,這主要是奧爾巴赫過于才華天縱,地球上哪兒還能找到第二個這樣的主兒?
NBA的“年度最佳主帥獎”,名字叫做“奧爾巴赫獎”,這意味著奧爾巴赫在執(zhí)教領域已經成為一個形象象征;
1980年,奧爾巴赫被美國職業(yè)體育撰稿人聯盟評選為“NBA歷史最優(yōu)秀的主帥”;
1981年,奧爾巴赫贏得NBA年度最佳總經理獎項;
2006年10月28日,奧爾巴赫與世長辭,享年89歲;
他辭世的時候,整個波士頓乃至于NBA都悲聲不絕,他引領了一個時代,那一支輕輕叼在嘴邊的雪茄,象征的是智慧、霸氣、統(tǒng)治力,以及上位者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