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zhí)行/邵 荔薛 華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這樣描述父親:“父親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著人類生存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的作者孫云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一個隱患?!?/p>
他還說到這樣一件事:在某未成年人犯管教所,每到母親節(jié),這些未成年人犯都爭著領賀卡給母親送祝福。到了父親節(jié),管教所提供的賀卡卻沒有一個人去領。他們對母親還抱有感激,對父親卻無話可說,很多都沒什么好感。
冷落父親節(jié),恐怕跟“父教缺失”有著很大關聯(lián)吧。
據(jù)最新調查,60.7%的網(wǎng)友認同父教缺失。對父教缺失的原因,有69.2%的人認為是“生活壓力大,男性忙于賺錢養(yǎng)家”,還有40.0%的人覺得是“父親不知怎樣教育孩子”。
從調查來看,“沒有時間”成了爸爸不參與育兒堂而皇之的理由,而“不會教育”又成了父教缺失的第二大理由。
不管是沒有時間,還是不會教育,趕快改變“只要媽媽教育孩子就夠了”的觀念是首要。有人說,如果爸爸能在孩子5歲到7歲的時候傾聽他們,那么孩子到了15歲、16歲或17歲時也會傾聽爸爸。當你抱怨孩子和你不親、不愿意聽你的話時,也許是你自己沒有好好把握住打開童年之窗的時間,而等你有了時間,孩子的童年之窗恐怕已經(jīng)永遠地關上了。
當父親這個角色缺席時
春 子
陽陽剛滿4歲,先生就因工作原因,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了。
我成了一個“單身媽媽”。上班時間將兒子交給幼兒園,一下班就急急忙忙去將兒子接回來,盡可能多陪陪他。但幼兒園的老師說兒子的性格偏文靜了些,還愛和女孩子一起玩。于是,我在朋友的建議下和先生通過電話商量下來,決定改變教養(yǎng)方式。
首先,我開始鼓勵兒子多和男孩一起玩。一開始他很膽怯,我就將小區(qū)里的男孩們請到家里來,兒子在家里比較放松,和小伙伴很快就熟了。從那以后,兒子和男孩們能玩到一塊兒了。我又考慮到家里沒有男性,就每個周末帶兒子到我弟弟家去住2天,讓弟弟帶著他出去踢踢足球、坐坐“過山車”什么的。兒子偎在他舅舅的懷里,又是拍手又是尖叫,一張小臉興奮得通紅。
其次,我要求先生每個月給兒子寫封信,和他談心、教他做人。我會告訴兒子:“看,這是爸爸專門寫給你的信!”然后讀給他聽,兒子也許并不能完全理解信的內(nèi)容,但是他會知道在遙遠的美國,他有一個爸爸,爸爸雖然不能每天接送他上、下學,卻是那么愛他、關心他,他和別的小朋友是一樣幸福的。每周,先生還會通過電話直接和兒子交談。他們會溝通一些男孩感興趣的話題:“拿破侖為何兵敗滑鐵盧?”“世界杯上巴西隊能獲勝嗎?”儼然像成年男人之間的談話。最后,先生總要叮囑兒子一句:“陽陽,爸爸不在家,你要照顧好媽媽!”“我知道!”兒子每次都一臉鄭重地回答,我想當父親這樣信任兒子的時候,兒子一定覺得自己是個肩扛責任的男子漢了吧!
我原本的擔心漸漸消失,但同時我也陷入了思考:在如今這樣一個飛速發(fā)展、競爭激烈的年代,也許一家三口長相廝守的生活已變得有些奢侈,為了自己的事業(yè)和發(fā)展,我們不得不一次次離開家、一次次面對分離,可是為人父母,我們有責任用我們的智慧和愛心,不讓這種分離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是至關重要的。
爸爸給孩子的另一種愛
何彩平
雖然媽媽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愛,但是爸爸的愛對孩子來說是另一種不同的愛,它深沉含蓄又富有力量。
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和權威。你親近他,他會十分地自豪和快樂。而孩子幼稚可愛的表現(xiàn),可以讓你下班后疲憊的身心為之一松。
在工作之余照顧孩子,既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促進夫妻感情,更有利于家庭和睦。據(jù)一項家庭滿意度調查顯示,爸爸越是積極參與育兒,家庭生活的質量和滿意度越高。
1.形成完善的個性
爸爸經(jīng)常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剛強與溫柔、理性與情感的統(tǒng)一,有利于孩子形成完善的個性品質。在孩子的成長中,如果經(jīng)常得到爸爸的肯定和鼓勵,就能夠不斷發(fā)展其獨立、自信、果斷、堅強、敢于冒險進取、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等現(xiàn)代社會必需的個性品質。
2.獲得更多知識技能
有人說,媽媽的愛是促進孩子感性思維的發(fā)展,爸爸的愛則是理性思維的催化劑。有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爸爸照看的男孩擁有更高的自尊心,更成熟自立。由于爸爸的一些性格和智力特征,孩子可以從爸爸那里獲得更多的知識、自尊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也更容易激發(fā)他的求知欲和形成各種興趣愛好。
3.形成性別意識
在家庭中,爸爸媽媽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這既是生理、心理的性別角色使然,也是文化、職業(yè)和社會地位等所決定的。孩子在性別角色形成期,更多的是從爸爸媽媽身上得到對兩性的最初感性認識。一般而言,爸爸應該是嚴格而寬容的,理性又富于感情的;而媽媽則是溫柔感性的,剛柔并濟的。這樣孩子形成的是雙性化的健康人格。有研究表明,孩子對爸爸媽媽性別、性格等的認知還會影響到其長大后的擇偶標準呢!
爸爸,要說愛你也容易
上海市南匯區(qū)周浦鎮(zhèn)幼兒園
從調查來看,冷落父親節(jié)的緣由,到頭來還是爸爸自己造成的。愛是互相的,要讓孩子愛你,爸爸也要愛孩子。也許爸爸們有意見了,我賺錢也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可問題是孩子不一定能感受到那份愛。
慶幸的是,現(xiàn)代老爸也在改變,不善言語的他們正在蛻變,他們在媽媽眼里變得越來越溫馨。
3個現(xiàn)代老爸的蛻變
A 忙爸爸:放任不管→積極參與
以前幼兒園組織孩子春、秋游,都是他媽媽帶著去的,我平時工作忙,孩子的事都不太管的。聽說這次幼兒園讓爸爸參與親子活動,我開始沒當回事。誰知道,孩子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討好我。當我終于點頭說好的時候,孩子樂得勾住我的脖子不放手,在我臉上親了又親。當時,我心里挺開心的,他已經(jīng)好久沒和我如此親熱了。
秋游那天,我們玩沙灘足球賽,讓我重拾童年的快樂時光。賽后,我們班的爸爸隊贏了,孩子飛奔過來擁抱我說:“爸爸,你太棒了!你真行!”那是我當爸爸以來最自豪的一刻!秋游后的那段日子里,孩子幾乎天天在家夸我。表面上孩子是在夸我,其實他也在無意中提醒我以前對他關心太少,對他愛的表達太少。我想我要好好參與教育兒子的事了。
B 天使爸爸:一味溺愛→嚴愛結合
女兒最喜歡逛超市,每次都要買玩具,以前她喜歡什么我就買什么。直到發(fā)生了那件令我非常難堪的事后,我才有所醒悟。
那次,我們帶女兒去參加同事的婚禮,在飯店門口女兒看中了新娘手中的花球,吵著要花球,我們不同意,女兒便在飯店門口哭鬧起來。我抱起女兒,一邊往里走,一邊向她保證喝完喜酒一定帶她去買新的娃娃。沒想到女兒還不罷休,邊哭邊抓我的頭發(fā),甚至還扯掉了我襯衫上的紐扣。
我終于明白,無原則的滿足只會讓女兒越來越任性、蠻橫。愛不僅是滿足需要,還要正確引導,有時更要堅決說“不”。記得第一次拒絕女兒買玩具的要求時,她哭了好久,后來很久都不理我,我還是堅決不買?,F(xiàn)在,我們帶她去超市前總要“約法三章”,并依原則堅決執(zhí)行,我再也不怕女兒出難題了。
C 嚴厲爸爸:嚴厲管教→榜樣引導
我一直對兒子嚴格調教,所以兒子見到我一直很害怕。不過,在他升入大班后,他的個性越來越強。我不能容忍兒子和我唱反調,兒子便在我的“武力鎮(zhèn)壓”下和我越來越疏遠。
有一天,我看到兒子畫了個妖怪樣的人,邊上寫著“我的爸爸”。我的怒火一下子被點燃了。妻子把我拉到鏡子前,指著鏡子里的我說:“你看,兒子畫的不就是現(xiàn)在的爸爸嗎?”我看著鏡子里氣得吹胡子瞪眼的自己,開始反思??我不想和兒子變成“冤家”,我要嘗試改變和兒子的對立關系。
改變從我去幼兒園接他開始。在和老師溝通后了解到兒子是個熱情、勇敢、樂于助人的小男子漢。但遇到不能解決的事,就和對方打架。接著,老師問我:“你在家里也經(jīng)常打他吧?”我尷尬默認。老師接著說:“你兒子在遇到問題時,也是先用武力解決,這種解決方式可不好?!甭犃诉@話,我的心情一落千丈。老師安慰我說,今后要換一種和孩子講理的方式,要多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點評:
理想的爸爸是“嚴愛結合”的,但要把握好“嚴”和“愛”的度是需要思考的。曾經(jīng)有一位父親這樣對自己的兒子說:“在你16歲之前,你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跟我說,但最終要聽我的;當你過了16歲以后,希望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都能夠聽我說,但最終還是聽你的?!?/p>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既是對母親教育的一種強化、配合與補充,也能減少母愛中的負效應。父親對開闊孩子的視野、發(fā)展其認知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協(xié)調母親與孩子或祖輩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都會起到積極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爸爸們正在學著適度地教育孩子,并在生活指導之外,用上了一個有效的方法——親子游戲。不過我們發(fā)現(xiàn),爸爸掌握的親子游戲很少,很多是“拷貝”幼兒園里小朋友之間的游戲。這些游戲中并不能體現(xiàn)爸爸的權威、力量和堅強。爸爸們,要加油哦!
和爸爸的快樂約定
陳昌玥
創(chuàng)意玩色
——激發(fā)孩子的無限創(chuàng)意,感受色彩的多樣性,發(fā)展孩子的精細動作。
準備?空的眼藥水瓶、廣告顏料、各種紙
玩法
將調好的顏料水注入空的眼藥水瓶。
在紙的上方滴上各色少許顏料,再將紙輕輕對折,然后打開,呈現(xiàn)出對稱的圖樣。
可以嘗試用各種紙,感受不同的吸水效果。如干的紙、濕的紙、蠟光紙、鋁箔紙等。
愛心提示:
還可以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如:海棉、棉花球、牙刷、粉撲等輔助工具在紙上著色,感受不同的紋理帶來的美。
除了在紙上作畫,還可以在布、木材、購物袋等材料上作畫,會有新的樂趣。
玩細沙
——發(fā)展觸覺和視覺,感受游戲的快樂和趣味。
準備?膠水、較厚的紙、細沙、廣告顏料
玩法
做一做
爸爸在較厚的紙上畫出字母的形狀。
讓孩子用足量的細沙鋪在字母紙片上,粘上白膠。
等膠水干后搖動紙張,使多余的細沙落下。
鼓勵孩子為字母涂上喜歡的顏色。
認一認
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臉或手,或者干脆赤著腳去感受字母,直接用感官去認識字母。
猜一猜
將做好的字母放在桌上,蒙上孩子的眼睛,聽指令找字母。指令由爸爸說,可以比賽速度,也可以考概念、方位等。比如,讓孩子從桌上的字母中找出一個字母可以完成某個單詞。如:貓,c_t,孩子找出字母a,即cat。
3人球賽
——感受多人游戲的快樂,體驗合作的樂趣。
準備?小球1只
玩法
全家3人圍成圈,在圈內(nèi)互相傳球。以最快、最準為勝。
游戲指令可變,3人球賽開始嘍!
當指令為“高球”時,參賽者將球舉過肩傳給接球者。
當指令為“矮球”時,參賽者抬起腿,并將球由腿下方傳給接球者。
當指令為“轉球”時,參賽者在原地轉一圈后,將球傳給接球者。
待孩子熟悉游戲規(guī)則后,可發(fā)出雙重指令,以增加游戲的難度和趣味!
愛心提示:
鼓勵孩子學習傾聽,并加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變化性。
宜在寬敞的地方進行,去戶外就更好了。
小編的話:
在教育中還是“half time”原則好,父母親分工合作,設定“白班媽媽”和“夜班爸爸”,或反過來。這樣就可以把兩人的優(yōu)勢最大化。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兩人的教育理念一致。還可以是這樣的組合:運動爸爸+知識媽媽,既靜又動,既有才智又有體魄。
孩子不僅僅需要母親的溫柔陪伴,更要爸爸用愛伴他成長。不要說你沒有時間,不要擔心你教育不來,孩子是從生活中學習的。不要做傳統(tǒng)式的嚴父,別再把愛深埋心底,換一種方式愛你的孩子!你喜歡什么讓他知道,你愛玩的帶他一起玩,這樣你就會成為孩子心中最棒的好爸爸啦!
海外鏈接
美國的全國父親網(wǎng)絡自1985年起逐漸發(fā)展實施“父親支持方案”,政府還設立了美國父親與家庭研究中心等機構。
日本于2008年舉辦國內(nèi)首次“育兒爸爸能力測試”,約1000名有孩子的男性參加,除了測試父親對育兒知識的掌握情況外,同時給了家長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問題的好機會。
瑞典國會于1994年通過一項父親法,這項法律強迫父親要分擔妻子照顧嬰孩的責任。比如,父親要請一個月“產(chǎn)假”參與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