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澄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在憧憬過后會黯然失望,好比終于到手的寶物沒有想象中美麗,最后得到的工作做得卻異常艱辛。
在某風景名勝,山陰道上游人絡繹不絕。在同一條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過。上山的人興致勃勃,汗流浹背,滿懷著希望問下山的:“山上好玩嗎?”
下山的人疲憊不堪地搖搖頭:“一個破廟,幾尊菩薩,到處都是差不多的。我勸你不必上去。”上山的人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鄙仙降娜藫]舞著竹杖,擦拭著汗水,繼續(xù)拾級而上。
過了若干時分,那位上山的人下來了,又碰上一些興致勃勃向上爬的人。
向上爬的人問道:“喂,山上好玩嗎?”
下山人答曰:“沒有什么了不起,一個破廟,幾尊菩薩……”
上山的人同樣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
如此這般,周而復始……
這是最近讀到的一則小故事。故事內(nèi)容雖然短小,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其寥寥數(shù)語間蘊含著著深刻的人生內(nèi)涵。
山,一座座,綿亙大地,默無聲語。
人,一批批,絡繹不絕,心態(tài)各異。
上山人腳踩山石,任屐音于空谷中蕩響。一路奔波,憧憬中的山頂美景在上山人心中縈繞。任疲倦吹拂,汗水澆灌,那美麗漸次清晰。山間有花,點燃春的明媚,裝飾陽光的額角。山間有樹,扎根山石,伸展著山的靈魂,為上山人提供一片綠蔭。山間有炊煙,曲曲直直,濃濃淡淡,訴人情冷暖。山間有寺,寺鐘敲響天幕的空靈,為上山人的步履伴奏。這是山給予上山人的厚禮。上山人終忘不了想象中山頂?shù)拿利?忍著風吹雨打和腿腳疼痛,將下山人“上面不過如此”的勸誡付之一笑,緩慢但堅定地向前。
上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那么多艱辛的付出只為一覽山頂之美。那美麗該是令人感動的,就像尋求多年未得的珍寶,或是尋求多時未如愿以償?shù)墓ぷ?。那未知而美麗的景色讓無數(shù)人在人生之山攀爬不止。我們匆匆穿越山路,平坦或曲折的。匆匆略過風景,平凡或奇麗的。然后終有一天到達山頂,那里的美景在上山人心中激起波瀾后,懷揣各種感念的上山人開始下山。
下山,輕踏碎石,聽清風在山間低語。有人欣喜滿足,腳步輕快,笑語風生。有人悵然失望,疲憊蹣跚,而后者似乎占絕大多數(shù)。畢竟山頂雖好,但與心中想象多時的完美還相距甚遠。于是下山人開始回顧山間的花草,在樹下停留,看淡淡炊煙,聽晨鐘暮鼓。于是,山本身開始變得美麗。山間有路,那是爬山者縱深的想象,是腳板磨出的不打標點的詩句。山間有亭,遞過叮囑與期待,透過許諾與憧憬。山間有風,于是枝生亂影,花送遠香,山溪泛波,竹斜萬竿。山間有橋,那是系緊小河兩岸的一個情結(jié),是道路斷裂處的一段充實。下山人心生感動,原來跋涉山間,盡力上下,已是這山上最美的風景。
下山是一種人生理念。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在憧憬過后會黯然失望,好比終于到手的寶物沒有想象中美麗,最后得到的工作做得卻異常艱辛。于是,我們在下山時開始反思,體會人生的本味。也許更多時候我們親近山是為了得到上山的憧憬與下山的深思。跋涉本身在最后卻真正顯得彌足美麗與珍貴了。每個人的人生跋涉,何嘗不是如此?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第一中學高二(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