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芹
[摘要]法語語法教學在目前存在諸多弊端,根據(jù)相關語言和教學理論以及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高職法語教學中新的語法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法語語法教學 顯性語法教學 隱性語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910136-01
隨著交際教學思想的傳播,一直在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語法在教學中的地位被嚴重削弱。在我國,甚至有人把學生口頭交際能力較差的原因歸結于語法學得太多,因而也出現(xiàn)了“淡化語法”的現(xiàn)象。在法語教學中,語法是研究詞形變化和句子結構的規(guī)則體系,它是為培養(yǎng)技能,形成語言交際能力服務的。語法知識對高效率的交際起著制約的作用,語法是交際能力的一部分,語法教學要重視,決不能淡化和排斥。因此,怎樣使枯燥的語法規(guī)則具體化、生動化,并力求使學生在運用語言的實踐中比較輕松地逐步熟練和掌握語法就成了法語教師在當今的教學中不斷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一、語法教學的理論基礎
在外語教學史上,圍繞該不該教語法以及如何教語法曾有過長期的爭論。語法教學受不同教學法理論的影響幾經(jīng)興衰。由于Krashen的語言監(jiān)控理論的影響和交際法的盛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后語法教學在西方外語教學中受到嚴重削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國外外語教學界對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有了比較一致的看法,語法教學又重新受到重視。教育專家提出了兩種方法:顯性語法教學(“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和隱性語法教學(“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
顯性語法教學是指通過學習語法規(guī)則來達到掌握語法的目的,側重在教學中直接談論語法規(guī)則.語法教學目的直接明顯,強調的是教師一方的作用。在顯性語法教學課堂上,首先要求教師呈現(xiàn)或描述語法結構或語言點,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語法練習。顯性法把法語語法看作一套知識體系。通過教師的系統(tǒng)講授和學生有意識的學習操練達到掌握的目的。隱性語法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語法規(guī)則,主要通過情景讓學生體驗語言,通過對語言交際性運用歸納出語言規(guī)則,強調的是學生一方的作用。隱性教學法強調學生學習語法必須置身于有意義的可理解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盡可能自然地習得目標語語法。隨著顯性語法教學與隱性語法教學這一對立概念的出現(xiàn),語法教學現(xiàn)在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樣的語法教學最有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形成。
二、法語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在過去的語法教學中,法語教師通常依賴于傳統(tǒng)的顯性教學法,即采用演繹法來教授語法規(guī)則。演繹法的教學模式為:規(guī)則-例句-練習。盡管演繹法直截了當,省時省力,學生壓力較小,但它也會養(yǎng)成學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教師灌輸?shù)恼Z法知識,他們更多地依賴記憶。在客觀上,這就造成法語教學中長期存在重視語法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狀況。其結果是學生講起語法來頭頭是道,口頭交際的能力卻很差。
如今,在以培養(yǎng)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的高職法語教學中,語法不再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等級來劃分的培養(yǎng)目標。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種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語法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中語言知識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為了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一總體目標,這就要求法語教師重新認識語法教學的目的,改變語法教學的方式。不要把語法學習當成是簡單地記憶一些語言規(guī)則,而是應將語言的形式、意義和交際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內(nèi)化語言規(guī)則,從而使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
三、法語語法教學的策略
高職法語教學中,教師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完成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又要努力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并非易事。這對于已經(jīng)習慣了漢語語言,且又具備了邏輯思維能力的高職生來說,徹底放棄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也并非明知之舉。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就法語語法教學的策略及方法談幾點體會。
(一)探究性教學法
它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研究為手段,實踐為途徑,過程體驗為重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實施中有三個相互交叉推進的階段——進入問題情景、實踐體驗、表達和交流。比如在學習法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實物比較(如三個球,三個高矮不一的學生,三本大小不一的書)和學生問答,引出所講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然后給他們相應的例句,讓他們從中找出不同之處,嘗試總結其中的規(guī)則,同時加以適時地提醒并總結。然后讓學生進行反復操練,如根據(jù)其用法編對話等。這樣以來學生既掌握了語法知識,了解了法語的語言結構,又學會了靈活運用語言,達到了語言交際的目的。
(二)情景教學法
教師應利用真實的環(huán)境或設置模擬情景進行語法教學。其中包括利用實物、真實的語境、狀態(tài)語言、非語言手段及多媒體手段,使語法教學更加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例如,利用音像資料組織學生觀看法語教學錄像,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查閱資料展開對話,在對話情境中練習所學的語法知識。這樣既可以傳授語法知識,又有助于學生了解法語語言中所蘊含的文化氣息,從另一側面吸引學生學習法語的興趣。
(三)活動教學法
活動教學法是指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調動起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學生思維活躍,記憶就會更深刻。教師應把語法規(guī)則活化為活動,把教學活動活化為交際活動。設計巧妙、難度適宜的游戲活動往往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練習si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時,教師可設計“接龍游戲”,即一個學生說完一個由si引導的主從復合句后,下一個學生造句時須將前一個學生所說的主句內(nèi)容作為自己從句內(nèi)容。例如:E1:S'il ne pleut pas,nous irons au parc.E2:Si nous allons au parc,nous pourrons jouer au football.這種開放式的練習,既練習了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同時學生造句不乏幽默與樂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四、結束語
我國是非法語國家,本身語言環(huán)境就不夠,不可能讓學生完全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自然習得。因此,我們要依靠隱性語法教學在交際與情景中獲得語法知識,也不能忽視了顯性語法教學對于外語學習者的優(yōu)勢?,F(xiàn)代教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講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形式,語法教學也應該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運用中掌握語言。
參考文獻:
[1]崔剛,語法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7(3).
[2]戴煒棟、陳莉萍,二語語法教學理論綜述,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
[3]黃和斌等,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4]尹枝萍、郝興躍,明示語法教學與暗示語法教學討論,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