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霞
[摘要] 隨著衛(wèi)生部對采供血工作“一個辦法、兩個規(guī)范”的頒布實施,加強了對采供血工作的管理,采血模式發(fā)生了以采血車采血為主的轉變,針對采血車護士在血液采集工作中職業(yè)危害隱患的日漸凸顯,加強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的管理,減少危害隱患,保證護理人員的健康,促進血站事業(yè)的科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 采血車;護士;職業(yè)危害;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8(c)-102-02
血站是為臨床提供合格血液及血液制品,而且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公益性組織。自1998年《獻血法》頒布實施以來,血站的采血模式從先化驗后采血到快速初篩后直接采血的轉變,從計劃指令性獻血到街頭自愿無償獻血的轉變,棗莊市中心血站的臨床用血98%來自街頭的流動采血車,街頭的流動采血車就成了主要的采血場所,為廣大的獻血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由于采血車特殊的環(huán)境、位置等因素,獻血人員流動性大,來源復雜,采血護士所采集的血液有可能含有HBV、HCV、HIV等病毒,而且采血操作頻繁,針頭等銳器還可能刺傷皮膚,對天天與血液打交道的采血護士,在工作中有較高的職業(yè)損傷率[1],存在著一定的職業(yè)危害隱患,我站充分重視這些因素,護士配合,加強綜合防護管理,護士滿意度大大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分析如下:
1潛在的職業(yè)危害隱患因素
1.1環(huán)境因素
街頭采血車是一個個流動著的血站,在繁華的商業(yè)路段和鬧市區(qū)???流動人口大,采血車護士經(jīng)受著噪音、空氣等的污染危險,如川流不息的車輛,沿街商販的叫賣,商業(yè)促銷的大聲宣傳,形成了高分貝的、不能人為控制的噪音。采血車空間相對有限,采血護士的前期的宣傳、解疑等工作都需要在車外進行,汽車產(chǎn)生的尾氣、大氣中的浮塵等造成的空氣污染,威脅著護士的健康,影響人的生理變化。醫(yī)學專家研究認為:這些噪音、污染,易造成頭昏、頭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jīng)衰弱癥狀和惡心、嘔吐、胃脹、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對心血管系統(tǒng)及視覺器官也均有不良影響。棗莊市中心血站有三輛采血車,隨著無償獻血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市民知曉、參與程度越來越高,采血量越來越大,逐年增多,全年的采血量98%來自于街頭采血車,還需要安全、耐心、細致的全程服務,任務繁重,護士普遍編制不足,每個班常常連續(xù)工作超過6 h以上,每周的兩個休息日常常得不到保障,最遠的采血點,醫(yī)護人員來回需要2.5 h車程的顛簸勞頓,再完成大量的采血工作,常年的大量的體力消耗也威脅著護士的健康,對每個采血車護士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1.2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毒性因素。采血車空間狹小,盡管醫(yī)護人員嚴格按照《供血者健康檢查標準》篩查獻血者,獻血者的血液和體液還會有傳播病原體的危險,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研究結果顯示,含病毒較高的血液和體液依次為血液成分、傷口分泌物、精液、陰道分泌物、羊水等,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的血液、體液,HIV的感染率為0.1%[2]。大量的獻血者的血樣,HIV感染的“窗口期”的血液形成的氣溶膠或氣霧等。
1.3物理因素
采血車護士在整個的采血過程中,隨時有可能被污染的針頭和其他銳利的器物擦傷,有研究表明0.004 ml帶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針刺傷可傳播20多種血原性疾病[2],工作中被直接采集的陽性血液的針頭刺傷的皮膚會有0.3%的感染危險[3],每天采血車常規(guī)X線消毒,如不進行有效的防護,也會造成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造血功能低下,甚至誘發(fā)腫瘤。
1.4化學因素
采血車環(huán)境封閉,消毒劑的揮發(fā)氣體在空調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可以引起呼吸困難,眼睛和呼吸道炎癥、接觸性皮炎,頭痛、關節(jié)疼痛、記憶障礙、注意力分散,甚至生理功能異常。采血車消毒要求嚴格,護士需頻繁接觸各種消毒滅菌劑,常用的消毒劑:戊二醛、過氧乙酸、84消毒液等,是用于空氣、物體表面、臺面、地面和物品的消毒常用的揮發(fā)性消毒劑,對人體的皮膚、黏膜、呼吸道、神經(jīng)系統(tǒng)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可引起變態(tài)反應、哮喘和胎兒流產(chǎn)。
1.5心理因素
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工作環(huán)境、工作壓力、工作風險有關,采血車環(huán)境封閉,空間狹小,采血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壓力大,護士的編制不足,護士的心理問題尤為突出,特別是獻血者多,常常超負荷連續(xù)工作,大腦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tài),易導致護士情緒煩躁、頭痛、頭昏,身心疲憊。引起生物鐘紊亂導致失眠、焦慮、抑郁等疾病。
2危害隱患的防護管理
2.1安全教育
樹立采血車護士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強職業(yè)防護培訓和教育,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推行標準型預防,即假定每份血液都潛在傳染性,接觸時均應采取防護[1],制定安全有效的防護措施,嚴格執(zhí)行《消毒技術規(guī)范》、護理操作規(guī)程和醫(yī)療垃圾的分類管理等醫(yī)療制度,提高防護的依從性,提高執(zhí)行率。
2.2改善采血車的環(huán)境及設施
采血車停放的地域,選擇遠離噪音的清潔的區(qū)域地段,與周圍的店面做好協(xié)調溝通,盡可能減少噪音、浮塵的污染。采用層流通風,安置循環(huán)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或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器,落實好口罩、隔離衣等防護措施,進行動態(tài)空氣消毒,減少采血車內空氣污染,定期檢測空氣細菌培養(yǎng)結果。
2.3生物性因素的防護
實施屏障保護,戴好口罩、隔離衣。工作服或工作臺面染上血液時,及時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漬,提高采血車護士的洗手依從性,如無條件應及時用以乙醇為主的無水洗手液洗手[4]。每次采血前后都用浸泡過84消毒液的小方巾擦手,避免二次污染,并定期檢測方巾的消毒效果。留做化驗用的血樣,盡可能加蓋或密封,減少外置時間,減少氣溶膠、氣霧的產(chǎn)生,采血用的治療盤、鉗子、剪刀等器具,嚴格按照《消毒的技術規(guī)范》進行浸泡和消毒。
2.4物理因素的防護措施
防止銳器傷,安全使用針頭、剪刀等銳器,正確操作及用后的安全銷毀,用過的針頭應裝在防水耐刺的容器中,集中儲存并焚燒,做無害化處理。避免用手分離污染過的針頭和注射器,禁止直接傳遞針頭等銳器物,應用金屬容器盛放后傳遞。在處理用過的針頭時,應佩戴防護手套,且工作要細心,一旦發(fā)生銳器劃傷或刺傷:應立即從傷口的近心端至遠心端擠壓出血液;用肥皂清洗傷口并用大量的流動水沖洗傷口;再用碘酊、酒精消毒后用輔料包扎傷口。并抽血做相關病原學檢查,確認是否存在感染,并進行隨訪觀察。疑有特異型感染上報單位感染科,必要時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進行早期預防。
2.5化學因素的防護
合理使用化學消毒劑,掌握其使用方法、濃度、時間,并嚴格按規(guī)范進行操作和使用,解決好消毒和環(huán)境污染的矛盾,接觸各種化學消毒劑之前,應先了解該消毒器的性能和不良反應,進行消毒操作時戴較厚的合成橡膠手套,可以有效避免皮膚與消毒液的接觸,并注意將消毒液存放于有蓋的容器內。
2.6心理因素的防護
在采血工作管理中,護理人員配備充足,盡可能地避免護士的超負荷工作,注意人力資源合理安排,保證護士的休息和體力,減輕勞動的強度,加強業(yè)務技能培訓,減輕因學習新知識帶來的心理壓力。采用激勵機制,提高護士的信心和榮譽感,還要注意合理飲食營養(yǎng)和休息,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加強鍛煉,增加自身抵抗力,并接種免疫性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棗莊市中心血站有三輛流動采血車,每年接待的獻血人數(shù)達4萬余人次,且每年以12%速度遞增,做好采血車護士的職業(yè)防護管理,減少危害隱患,符合血液ISO9001國際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要求,符合和諧社會的發(fā)展要求,與時俱進,促進獻血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血站發(fā)展新跨越。
[參考文獻]
[1]陳瓊芳,王惠珍,廖玉聯(lián).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健康問題與職業(yè)健康促進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4):152-153.
[2]鄒宇華,陳少賢,周舒冬,等.醫(yī)護人員的防護知識和防護意識與SARS感染的關系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6(4):663-665.
[3]劉燕玲,劉星輝.英國銳器傷害醫(yī)護人員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4,23(4):150-153.
[4]李映蘭.介紹美國護士的經(jīng)血液傳播疾病的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633-634.
[5]張興友,范江.艾滋病病毒感染與艾滋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
[6]王宏柏.院內洗手新進展[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6):719-720.
(收稿日期:200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