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振
人都是愛美的,因而總是希望在電視、電影上看到比較漂亮的演員、主持人之類。但是人又是很理性的動物,對于美的愛好,不可能是停留在視覺的表層。一般地說,總是從表層的漂亮,逐步進入深層的美的欣賞。如果一個主持人外表的漂亮和內(nèi)在的美能夠統(tǒng)一,那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完美的可能極小。更多的是外表和內(nèi)在的美有一點矛盾。在二者發(fā)生矛盾時,一般的觀眾往往對于外表漂亮的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給予了特別的青睞。這就造成了一種很矛盾的現(xiàn)象:對于漂亮而缺乏內(nèi)涵的女主持人,起初是給予了過高的期待,等到后來,又由于長期的失望而厭倦甚至“惡毒攻擊”起來。反過來說,對于不太漂亮的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則在開始時嗤之以鼻。再后來,即使逐步感到其談吐確有不俗之處,可是在一段時間里,在感情上常常轉(zhuǎn)不過彎來。
這也許是我們國家電視文化比較年輕的緣故。在西方國家,據(jù)我觀察,倒是并不特別強調(diào)主持人的外部造型美的。在美國走紅的宗毓華、靳羽西都算不得美女。在德國漢堡,我曾問一個已經(jīng)成為該國公民的老同學,德國出美女在歐洲是有一點名氣的,為什么電視節(jié)目的女主持人虎碧、戈特里,長得倒并不怎么出色。那位老同學說,初到德國時,他也有這種感覺,到后來,才明白了。德國人就是不太注重主持人的外表漂亮的。在美國,自然有長相十分可人的女主持人,但是也有像“DONEIIUE”談話節(jié)目那樣的女主持人。她四十歲左右,身材已經(jīng)有點臃腫,半墨西哥半黑人血統(tǒng)的臉部造型可以說不漂亮,但是,這個節(jié)目卻是個名牌。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大會的女主持人,竟已經(jīng)接近五十歲,皮膚已經(jīng)開始干枯,連下巴都開始尖削起來了,無論如何是可以說比較丑的。但是我已經(jīng)兩次在電視上看到她主持奧斯卡金像獎典禮了。這位已經(jīng)沒有任何青春之美的資本的女性,卻憑她的幽默和機智的語言征服了觀眾。
我們的電視文化還很年輕,我們的主持人可能比之我們的觀眾更不夠成熟。在演藝界有所謂青春派、偶像派,都是把表層的漂亮過分看重的結(jié)果。這可能與電視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有關(guān)系。但是電視文化本身也是可以提高的。令人非常高興的是臺灣電視主持人金馬獎的獲得者凌峰,得到我們廣大觀眾毫無保留的欣賞。凌峰無論如何是算不上漂亮的,但是他能以機智的語言來把自己的不優(yōu)越的長相,變?yōu)閮?yōu)越的幽默感。例如,對于他那并不漂亮的臉,他經(jīng)常主動地加以自嘲,說“中國五千年滄桑都寫在我的臉上”。他說他的長相“使得長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的女同胞忍無可忍”。在另一次晚會上,他在亮了他的光頭以后又說,他所到之處,他的長相使得大陸男同胞一個個“自命不凡”,下面男觀眾立即鼓起掌來。他馬上指著那些鼓掌的觀眾說,你看這些自命不凡的家伙都來了。接著又說,但是他的長相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使女同胞都“很有安全感”,下面不但男觀眾而且女觀眾也立即鼓起掌來。有一次他和一個廣東很美麗的小姐同臺主持金話筒晚會,他的外表的“丑”固然和那位小姐形成對比,但是他的幽默和機智,他內(nèi)在文化修養(yǎng)的豐厚卻使得那位女士相形見絀。有時那位女士對于他的雙關(guān)語,毫無反應,弄得一臉傻相,簡直可以說是出丑。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一個問題,主持人的長相雖然不可忽視,但是也不可過分重視。漂亮不一定是美,丑不一定是不美,丑人可以出美,美人也可能出丑。幾乎所有主持人都希望出彩兒,但光是在化妝品和時裝上投資,在所謂包裝上下工夫,而不在文化素養(yǎng)上下長期的工夫,可能是很難奏效的。
摘自《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