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榮 錢為鋼
[摘要] 對動畫電影《風云決》的敘事結構進行了分析,論證了其故事情節(jié)在因果關系上的混亂和沖突設計上的單調重復。并運用格雷瑪斯的角色模式理論,發(fā)現(xiàn)“主角”迷失掉“對象”,是產生以上問題最終導致整部影片敘事失敗的根源所在。
[關鍵詞] 風云決;主角;對象;因果;沖突
《風云決》是2008年推出的國產武俠動畫電影,3 000萬的票房佳績尤為可賀。但責難聲也不絕于耳,尤以故事情節(jié)最為人詬病,不少觀眾反映根本看不懂影片在說什么。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因此有必要對其故事內容和內在敘事結構進行分析,探尋癥結所在。
首先,凡故事影片,其情節(jié)皆由因果關系銜接而成?!巴ǔ#^眾會主動地通過因果關系來連接事件。就一個事件而言,我們會去猜想是什么導致了它的發(fā)生,或者它導致了什么的發(fā)生。也就是說,我們在尋找因果動機?!币虼?,合理的因果關系是觀眾理解故事的前提。而《風云決》中不合理的因果關系比比皆是,以至于可以歸納成類。
1.同因不同果:按照劇中邏輯,一旦入魔則無法回頭。這是在劇中被一再強調的因果關系,也是構建風、云二人之間矛盾糾葛的重要前提。但這個本該是堅不可摧的邏輯卻被一號人物聶風所破壞。他曾先后三次入魔,但前兩次都恢復了正常。2.有果無因:有些人物,如劇中的無名,莫名其妙地出現(xiàn)、消失,并再度出現(xiàn)。這種“只要愿意他幾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出現(xiàn)在任何一處他想(實際是導演)出現(xiàn)的地方。”的有果無因式敘事手法,使得故事情節(jié)缺乏起承轉合,無法令觀眾信服。3.有因無果:影片開頭部分,身在天下會的風、云二人,合力謀殺了既是他們的師傅,同時也是幫主的雄霸。這種大事件必然應該產生后果。但在隨后的劇情里,卻對此毫無交代,導致故事缺乏閉合性。
其次,情節(jié)的吸引力依靠沖突來營造?!笆澜缟辖^大多數(shù)的動畫情節(jié)主要都是在沖突的基礎上設置戲劇化的情節(jié),并以此構成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妙世界,展示著有趣的人物和具有一定啟發(fā)意義的創(chuàng)作意圖”《風云決》中的沖突,數(shù)量不可謂不多,單是武打場面就有14場之多;程度不可謂不激烈,幾乎場場都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件。表面上看,這些沖突會令影片跌宕起伏,激動人心,實則不然。被公認為世界銀幕劇作教學第一大師的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1941—)就曾這樣告誡過我們:“即使作家感覺到他要每隔15分鐘就努力創(chuàng)作一個重大的逆轉,于是就利用生與死的場景來轉折一幕幕高潮,生與死,生與死,生與死,生與死,但如此重復七八次,厭倦感也會油然而生。用不了多長時間,觀眾就會打哈欠:‘這并不是一個重大轉折?;钤撨@家伙倒霉。每隔15分鐘就有人要殺他。
劇中風、云二人的主要情節(jié)有:1.二人刺殺雄霸,聶風入魔;2.風、云大戰(zhàn)后失散;3.紫凝姑娘救下步驚云;4.第二夢救下醉酒后的聶風;5.步驚云失憶,成為紫凝手下;6.聶風打擂臺成為周老爺保鏢;7.夢姑娘再救醉酒后的聶風;8.紫凝安排步驚云寶庫行竊被捕后逃脫;9.仇剛刺殺聶風;10.馮老大尋仇聶風,聶風再度入魔;11.紫凝安排步驚云救下周老爺;12.風云相見,步驚云的轉變。13.聶風和第二夢的愛情;14.聶風遭到斷浪毒害第三次入魔;15.聶風被傲決捕獲;16.為救聶風步驚云大戰(zhàn)傲決;17.步驚云入魔,風云二魔決斗;18.步驚云魔性消除后救下聶風;19.步驚云攜紫薇共赴蓬萊島;20.聶風受到第二夢的看護。
其中,1、2、6、9、1O、11、14、15、16和17這10個情節(jié)直接是性命攸關的武打場面,3、4、7、8和18雖非武戲但也同樣事關生死。剩下只有5個情節(jié)為非生死類沖突。由此可見,在風、云二人情節(jié)沖突的設計上,有三分之二正是對“生與死”的不斷重復!我們甚至可以把聶風這個一號人物事跡歸納為:被救4,被救7,再次被救18;決斗2,決斗10,再次決斗16??蓱z的聶風,要么是為魔性所驅,淪為喪失人性的武打機器;要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成為別人仇殺的倒霉蛋兒。原著中氣質超凡、備受欽慕的聶風,就這樣被改寫為劇中最沒有靈魂的人物。
以上所談,是造成《風云決》敘事失敗的表層原因。若想更進一步,探究是什么導致因果關系混亂和情節(jié)重復單調,則需深入故事探尋其內在結構。這里不妨借用敘事學的基礎理論,認真剖析其敘事病癥。法國結構敘事學家格雷瑪斯(Algirdas Julien Greimas,1917—1992)的角色模式理論,可為我們提供這樣一種簡便的分析工具。但對于動畫行業(yè)的制作編導而言,這個理論或許還比較陌生,因此有必要先做些簡單介紹。
在格雷瑪斯的理論中,故事中的眾多人物被區(qū)分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六種相互關聯(lián)的基本角色,如下圖示。
根據(jù)這個角色模式,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其身份是由他們各自之間的關系決定的。比如說主角,他成為主角的前提,是“如果一個角色x希望達到目的Y,那么X就是主角,Y就是對象?!倍邩嫵闪恕肮适轮凶钪匾年P系”,即“追求某種目的的角色與他所追求的目的之間的關系?!薄爸鹘羌热灰非竽撤N目標,那么就可能存在著某種引發(fā)他行動或者為他提供目標和對象的力量。這種力量格雷瑪斯稱作‘支使者,而獲得對象的則稱為‘承受者?!薄爸拐摺痹诤芏嗲闆r下可能并不是一個人,而是某種抽象的力量,如社會、命運、時代、智慧等。換句話講,對象為主角提供行動的目標驅動,并以此關系確立主角的地位;支持者為主角提供行動的力量保障;助手則在某地或某些環(huán)節(jié)起到具體的幫助作用;對手則反其道而行,用于制造矛盾沖突,增加主角實現(xiàn)目標的難度。
這個角色模式的意義在于,它從內在結構層面揭示了主角之所以為主角,故事之所以為故事的原因所在。即,主角存在于主角和對象的追求關系之中,故事則產生于主角追求對象的過程之中。如果一個主角,在故事中沒有自己的對象,當然也就不會有追求對象的過程,那么這個主角將僅僅停留在故事編撰者的臆想之中,無法成為真正的主角,也無法演繹出真正的故事。這個結論,不僅僅來自理論工作者的案牘之上,同樣也來自于好萊塢編劇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之中。羅伯特·麥基就持有這樣的觀點:“一個主人公欲望的能力形成了故事設計中一個被稱為故事脊椎的重要成分(又叫貫穿線或超級目標)?!边@里的超級目標,指的是貫穿全劇、統(tǒng)領主人公各個場景內的小目標的總目標。它正是格雷瑪斯角色模式中的“對象”。
現(xiàn)在,讓我們從抽象理論回到電影《風云決》上來。在角色模式這把鑰匙的幫助下,我們得以拋開故事內容層面的表面現(xiàn)象,直接深入角色的內在結構,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的核心問題。這就是:主角迷失了對象!
《風云決》影片開始部分,有一段由兩個武打情節(jié)組成的背景故事。講述了風云二人在刺殺雄霸的過程中,聶風入魔,步驚云依照聶風之前的叮囑,不得不手刃聶風,導致風、云二人大戰(zhàn)并失散的事件。在此情節(jié)中,出現(xiàn)過兩個目標,一是報仇。但它不能算是角色模式中的“對
象”,因為雄霸被成功刺殺的同時便意味著這個目標的結束。二是步驚云不得不殺死入魔后的聶風,從而引發(fā)兄弟情誼和忍痛殺之的情感糾葛。這個矛盾糾葛,也是在劇中唯一得到首尾呼應的主題。在影片開始處,聶風交代步驚云:“我要壓不住魔性,殺了我!”在影片結尾處,步驚云做出回應:“原來的我會(殺死入魔后的聶風),現(xiàn)在的我不會?!边@種貫穿首尾的二元逆轉,說明它正是角色模式中的“對象”。
但遺憾的是,這種貫穿僅限于片頭和片尾兩處。在除此以外的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銀幕時間內,再難覓“對象”的蹤跡。繼第一次風云大戰(zhàn)后,聶風誤認為步驚云已為鱷魚所食,于是就開始了借酒澆愁的潦倒生活,間或還需應付針對他的數(shù)起謀殺事件——這些謀殺和聶風在“對象”內的“被殺”沒有任何關聯(lián)。因此,聶風完全脫離片頭塑造的舍生取義之路,失去了自己的“對象”。步驚云則失去了記憶,當然不可能再去尋找聶風,并承受親情和道義的痛苦煎熬。這使得步驚云脫離了既有“對象”所指引的方向,也令步驚云身上大義滅親的俠義光環(huán)消失殆盡。因此,兩位主角在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中,完全迷失掉了自己的“對象”。他們在完成主角追求對象的道路上,真可謂迷途遠矣!
角色模式理論告訴我們,缺乏對象的角色,無法擔當主角重任。而電影總是要有主角的,觀眾也總在尋找主角,好在他的身上寄托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時候,傲決便成為了混淆視聽的“主角”。雖然身為三號人物,但他卻位于相對健全的主角框架之中,具有構成主角所必要的諸多外部條件,即對象(麒麟血)、助手(段浪和殘姬)、支使者(野心)、對手(無名和風、云二人)、承受者(決劍)。之所以說他是在混淆試聽,冒充主角,是因為電影中的其他情節(jié)明白無誤地告訴觀眾,主角應該是風、云二人。從故事中的愛情副線來看,只對風云二人的愛情進行了美輪美奐的渲染;從故事的首尾呼應,或是說故事整體上的二元逆轉上來看,也是風、云二人在擔負這個逆轉。這些都表明風、云二人應該是主角,只不過是兩個塑造失敗的主角而已。
角色模式理論認為故事形成于主角追求對象的過程之中,而對象的迷失,決定了風、云二人在片中缺乏自己的行動動因。但主角總是要有所行動的,既然自己動不起來,那么就安排別人來驅動他們吧!因此,兩位主角變成被動的木偶:云被紫凝發(fā)現(xiàn)并救起,蘇醒后失憶,成為紫凝手下,先后被支使過當模特、偷狗、行竊和救人;風先后被第二夢救過兩次性命,被周老爺挑中當保鏢,被馮老大尋仇,被邱剛刺殺,被段浪殘害,被傲決捕獲,被魔性驅使和步驚云決斗,最后的下場是被第二夢看護和囚禁。這些完全脫離“對象”的故事情節(jié),生拼硬湊,根本是無法承擔故事“發(fā)展”重任的。
現(xiàn)在看來,對象的迷失,正是《風云決》敘事失敗的根源所在。按照角色設計的初衷,沒有理由出場的主角要找個理由上場,以保證主角應有的出鏡率,這導致因果關系的混亂;而沒有了對象羈絆的情節(jié)反而擁有了絕對的自由,可以隨心所欲地發(fā)展,所以生死沖突才能大行其道,這造成情節(jié)的單調和停滯。雖然在美術人員的努力工作下,電影最終營造出了精彩的視覺效果,但敘事的失敗,卻把它們降格為眼花繚亂的視覺快餐,無法具備激動人心的藝術力量。有個細節(jié)或值一提,在《風云決設定畫集》提供的《制作人員名單》中,詳盡列出了上至導演,下至錄音,乃至網(wǎng)絡支持等多達72類制作人員的姓名,唯獨難覓編劇的身影。這種現(xiàn)象,值得動畫行業(yè)好好反思。
注釋:
①大衛(wèi)·波德維爾,電影藝術一形式與風格,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84頁。
②馬榮成,風云決設定畫集,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09年,其內提供的劇中人物排序方式是:聶風步驚云傲決……
⑤范志忠,馬華動畫編劇學,浙江大學出版杜,2009年第125頁。
④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原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第259頁。
⑤⑥動畫電影《風云決》改編自馬榮成先生的代表作品《風云》,后者為香港漫畫經(jīng)典之作。
⑦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原理,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8年第227頁。
[作者簡介] 趙明榮(1973—),女,碩士研究生學歷,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藝術學系,現(xiàn)任職于上海電視大學文學藝術系,講師,研究方向:國產動畫電影;錢為鋼,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現(xiàn)任職于上海電視大學文學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