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語文的工具性首先是作為學習知識的基礎學科出現(xiàn)的。小學語文主要是加強字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積累、理解、運用詞語的能力。初中語文在字詞教學的同時,感悟課文的文化內涵,實現(xiàn)從工具性向人文性的過渡。高中語文課本則主要是文選性質的教材,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培養(yǎng)學生感悟古今中外文化的特點,接受人類文化的熏陶。
但是,長期以來,小學字詞教學不到位,學生字詞基礎打得不牢,語文基本功不扎實,給以后的語文教學帶來很大困難。在日常交際中,甚至在廣播、電視里,漢字誤讀的現(xiàn)象常有;在大街小巷中,標語、廣告、通知的錯別字屢見不鮮;就是在中央電視臺的電視劇中,沒有哪一部沒有錯別字。種種現(xiàn)象提醒我們,加強字詞教學,規(guī)范語言文字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壓在教育工作者身上的重任。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課文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發(fā)生了變化,字詞教學逐漸從課文教學中淡出,課文教學的目標轉入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一般不專門進行字詞教學,認為字詞教學會影響教學進程,割裂文章的整體性。因此,在高中教學中一般沒有字詞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高中教學也應繼續(xù)進行字詞積累。高考試卷中,有字音字形的檢測題;2008年考綱更重視對字詞的檢查,作文中每出現(xiàn)一個錯別字扣一分,上不封頂。
漢字,這種世界上獨特的方塊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傳承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漢字非常值得學習,一個漢字一個世界,一個漢字一個哲理。加強漢字教學有著十分重要深遠的意義。
在預習課文時利用注釋或工具書識字積累新詞。高中生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漢字、詞語,自學能力強,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學生應自覺利用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難詞,養(yǎng)成課前預習自覺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隨機的檢查與點撥。教師具有扎實的字詞基本功,在課堂上進行隨文點撥和強化,把這些字詞置于特定的語境中,能夠給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學生終身難忘。關鍵字詞的點撥,對文章的理解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文教學中有效地進行字詞教學,正是在貫徹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在寫作練習中要求學生必須嘗試使用積累的新詞。學以致用,新積累的字詞的運用,能起到強化鞏固的效果。在平時單元練習測試中,給以一定的分數(shù)比重。
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隨著字詞量的增加,自然會提升到對內容的理解積累鑒賞上來,重視字詞教學不是將字詞教學作為教學重點,而是一些常見常用的字詞作為生字生詞出現(xiàn)在課文里的時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不要因為我們的興奮點在課文內容上而忽略了字詞教學,忽略了對字詞的正確理解、把握與運用。我們在品味課文內容時,既不能放任字詞的學習,也不能把字詞教學與課文理解割裂開來,把語言理解與內容領會搞成兩張皮。
黃建新,教師,現(xiàn)居貴州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