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進林
【摘 要】基于新課改的精神,分別從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完善試驗教學的組織工作、發(fā)揮教師指導職能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四個方面,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做出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生物學 實驗教學
按照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對于生物教學實驗而言,首先需要學生通過自主獨立來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與實驗相關的一系列探索活動來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增強?;诖?下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詳細討論如何針對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課程來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生物學與其它自然科學的實驗相比,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必須有完好的實驗材料,同時這些材料的搜集和運用易受地方性和季節(jié)性的限制;二是對于某些生理性實驗,并不能立竿見影。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1.事先做好生物實驗教學的計劃
在每學期初,教師應該結合當?shù)氐膶嶋H狀況,對該學期的生物教學實驗做好統(tǒng)籌安排,將實驗的課題和需要準備的實驗材料詳細列在本學期教學計劃表中,并及時采集、培養(yǎng)或浸制有關材料。同時,準備的材料盡可能與教材上的要求一致,對于學生較為熟悉和常見的材料,可以安排學生參與采集,這不僅可以調(diào)動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對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生活習性獲得充分的感性認知。
2.精心設計生物實驗的程序
概括而言,需要教師認真?zhèn)湔n,具體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備教材就是根據(jù)教材的要求來確定探究實驗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驟。例如,為什么要做這個探究實驗、通過實驗應該使學生獲得哪些生物知識和技能等等,以便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從而提高生物實驗的效果。備學生就是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和動手能力來綜合分析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備教法是指根據(jù)實驗內(nèi)容和學生水平來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從分析和推理,并最終獲得結論。
3.做好預備實驗
提高生物實驗的教學質量一個重要途徑,在于教師必須練好基本功。具體來說,在每次實驗課前,教師都要先動手進行實驗,以便掌握生物全過程,從而使自己的操作更加規(guī)范、熟練。同時,通過實際操作,還可以預見學生在今后的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出現(xiàn)的錯誤,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在實驗中的差錯,使學生的實驗能夠按要求順利完成,并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
二、完善試驗教學的組織工作
大量生物教學實踐表明,開展學生生物實驗離不開嚴密的組織和精心的安排。因此,教師必須認真做好以下組織與準備工作。
1.認真督促學生課前預習
教師應布置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前的預習,同時要復習與實驗相關的知識、閱讀實驗指導、了解實驗目的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等,并通過思考提出做好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而完成實驗的預習作業(yè)。
2.培訓實驗組長
由于初中班級的學生數(shù)目較多,這就可以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實驗。為了提高效率,很有必要安排培訓組長來充當教師的助手。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選擇知識比較扎實、動手能力、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讓他們參加預備實驗,幫助教師準備實驗材料以及相關實驗器材。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實驗教學的指導職能
1.教師要精心指導關鍵實驗環(huán)節(jié)
對于生物實驗中一些直接影響實驗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密切注意的環(huán)節(jié)以及技巧較強的操作,都需教師精心指導。
2.生物實驗常用儀器要指導學生反復練習
例如,顯微鏡是生物實驗中使用最多的儀器之一,必須熟練掌握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使用方法,才會在使用顯微鏡時有充裕的時間觀察相應的標本,從而提高探究實驗效果。
3.讓學生學會觀察實驗
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并掌握正確、規(guī)范的觀察方法來觀察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一般是先整體,后局部,先外部,后內(nèi)部,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較完整的認識。同時,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實驗目的、性質,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觀察,例如,對家鴿的內(nèi)部結構的觀察,主要是觀察家鴿的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心臟的內(nèi)部結構,在觀察心臟結構時,可以按由表及里順序,先觀外形,再剖開心臟看心臟的四個腔觀察氣囊。
四、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僅僅培養(yǎng)其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是不夠的,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是否到位才是問題的關鍵。
1.明確觀察目的
明確觀察目的是形成觀察能力的前提。在每一次觀察實驗之前,教師要對學生正確引導,講清觀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督促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觀察的對象上。應該注意的是,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正確的觀察程序和方法,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一般可采用程序觀察法、對比觀察法、用科學的觀點觀察等。
例如,洋蔥表皮細胞的顯微觀察是學習使用顯微鏡的起始課,學生往往把注意點放在顯微鏡上,錯把裝片中的氣泡當作觀察對象,這就需要教師及時作出引導,讓學生明白此項觀察要求,看到洋蔥表皮細胞的形狀及結構,具體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學生在明確了目的之后,帶著任務去觀察,就不會走馬觀花,草率了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是很必要的
2.關鍵在于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參與實驗是學好生物基礎知識和掌握生物科技的關鍵。學生只有自己動手進行生物探究實驗,才能提高實驗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探究實驗操作的熟練性和創(chuàng)造性。例如,對于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從選材、遮光、光照、脫色到檢驗的整個過程,體現(xiàn)了生物科學探究全過程。因此,教師可以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讓學生獨立操作和探索,待實驗結束時,學生不僅弄清該實驗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葉片放在酒精中要隔水加熱以及如何來檢驗有淀粉的產(chǎn)生等道理,而且還能掌握各步驟的操作技能。
在該實驗的基礎上,教師還應進一步引導學生研究葉綠素的形成是否與光有關、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水和二氧化碳等實驗,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又強化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3.密切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生物探究實驗以觀察為線索。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先積極指導學生提問題、作假設、說現(xiàn)象、議結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和概括能力,實現(xiàn)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飛躍。例如,對于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方案的設計,要求學生能夠緊緊圍繞所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設計實驗方案。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思考。這對初一學生的思維就是一種有效的訓練,該實驗研究的是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作出的假設是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這就需要在設計實驗時,給鼠婦提供明亮和黑暗兩種環(huán)境,并觀察鼠婦對環(huán)境的選擇。學生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能是由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就應當使諸如濕度、溫度等除光照以外的其他非生物因素條件都相同,確保只有光照是這個探究實驗中的變量。
綜上所述,生物學教師需要更具新課改的精神,不斷改進和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勤于觀察、樂于動手、深入思考,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來解決問題,并以此不斷循環(huán)上升,持續(xù)培養(yǎng)和不斷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以及相關的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汪忠.生物新課程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