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貴
校園文化鮮明地反映了學校的教育取向、精神內涵,反映了師生員工的精神風貌、道德準則等,是一種無形的環(huán)境力量,只有當其融入每個學校成員的心理結構之中,積淀為深層的心理基礎,才會影響其行為,促進其發(fā)展。一所學校,要真正成為“打造金藍領的搖籃”,就必須增強文化意識,努力構建既符合時代要求,又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深刻認識校園文化內涵,增強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的使命感
1.師德建設是學校精神文化的靈魂
教師的行為、道德是否與社會公德相符甚或是否高于社會公德的要求,教師在教學與服務是否人性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是否具有先進性,都是影響一代代學生的行為及其價值取向的根本因素。一個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的教師對學生會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能以人格的魅力折服人、以自身的能力培育人。
2.公德意識是學校精神文化的表象
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效果,可以從師生員工的個體行為體現出來。大到面對困難時的舍身取義,小到日常的一個動作、一個承諾、一句口語、一次寬容等,都可以體現出人的公德意識。
3.人文環(huán)境是精神文化建設的保障
人文環(huán)境文化的建設,最需要的是充分尊重每個人的存在價值,營造民主科學的校園氛圍,來引導和調整師生的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心理狀態(tài)和人際關系,為師生提供一個能充分展示其能力和價值的競爭平臺。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各種活動,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提高欣賞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二、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培育高素質人才
1.搭建人文素質教育的網絡平臺
校園網是社會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它的運用改變了教學方式,拓寬了教學視野,豐富了教學內容。現階段,依托校園網建設校園文化不僅是大勢所趨,而且是勢在必行。但是,因各種原因和地區(qū)差異,我們的網絡應用技術普及并不盡如人意,部分教師還不能成為課件制作與多媒體教學、網頁制作專家或網絡開發(fā)利用者。因此,首先教育者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掌握信息傳播的校園網絡,改變教育觀念,以校園網建設為契機,調動電教、網絡、人文教師各方面的力量。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以“美觀”為突破口、以“思考”為核心、以“情感”為紐帶、以“學生主動參與”為途徑,借以網絡、多媒體與周圍世界相聯(lián)系,完善校園文化形態(tài),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越的學習情境。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和諧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審美、認識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朝氣蓬勃、秩序井然、和諧、創(chuàng)新的良好校風。
2.利用學校閉路電視系統(tǒng)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學??梢猿浞掷眯@閉路電視臺,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播放各類教育意義的節(jié)目,從音、美、好奇心上先引起學生的興趣。各欄目工作人員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各負責一個欄目,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采風、拍攝新聞片、寫解說詞、同期編輯、錄音,制成節(jié)目錄相帶播放。在節(jié)目制作、播放期間,明確規(guī)定觀看時間,并根據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和欄目制作情況提出建議加以改進,不斷完善節(jié)目質量。試播期間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學生對校園電視臺的節(jié)目的創(chuàng)意和意見;另一方面通過評比與班級節(jié)目比較,論證校園電視臺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讓學生在制作、欣賞節(jié)目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
3.注重在實踐過程中提升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始終與時俱進
校園文化是一種積淀,這種積淀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注重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升校園文化,需要我們把握每一個學校校園文化的脈絡,進而沿著這個走向不斷地加以改進。具體地說,就是要十分注重校園文化與一切先進文化的嫁接和融合,讓校園文化始終處于先進文化的行列,同時要注重提煉學校在教學及管理過程中的成功做法和有效經驗,讓校園文化體現多面性和多層性。最后,還要注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先進個人、典型個案的培植,讓先進和典型成為校園文化的代言,把校園文化最直接地展示出來。從而使每一個師生即使在不經意的時候,也能感受到校園文化無限的魅力和彌足珍貴,從而積極投身到共同培育校園文化的實踐之中,使校園文化成為一個學校實力的象征、形象的標志。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