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羅馬尼亞讓年輕一代自覺擔負起歷史責任
10月20日,正在羅馬尼亞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布加勒斯特中羅建交60周年研討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10月20日,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會見羅馬尼亞各界友好人士
2009年,對中國和中羅關系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年,中國人民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羅兩國人民共同迎來中羅建交60周年。兩個60周年紀念日在今年金秋10月聯袂到來,使中羅兩國人民都感到歡欣鼓舞。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1949年10月5日,在新中國誕生的第五天,羅馬尼亞就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上世紀50年代,貴國為新中國建設提供了無私援助。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1971年,貴國大力支持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從兩國建交到現在整整60年過去了,中羅兩國關系始終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
60年來,在維護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斗爭中,兩國人民始終站在一起,相互給予對方堅定支持。1968年,當羅馬尼亞面臨外來軍事威脅之時,中國政府發(fā)出了支持羅馬尼亞維護獨立、抵御外來威脅的正義之聲。在臺灣、涉藏、涉疆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羅馬尼亞一貫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大業(yè)。
60年來,在各自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兩國始終本著平等互利原則,積極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合作,造福了兩國人民。雙邊貿易額已由2000年不足3億美元躍升至去年的32億美元,增長了10倍。雙方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旅游等領域合作成效顯著。兩國地方及民間交流日益密切,已建立24對友好省市關系。
60年來,在抗擊重大自然災害的斗爭中,兩國人民總是互相同情、患難與共。特別是去年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羅馬尼亞政府和人民給予中國人民極大同情,向災區(qū)提供了慷慨援助,譜寫了中羅友誼新的篇章。
60年來,在國際舞臺上,兩國一直保持密切合作。雙方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中相互支持,并及時就重大國際和地區(qū)問題加強溝通、協調立場。
60年的實踐表明,友誼和合作始終是中羅關系的主旋律。中羅友好關系具有長期性、全面性、穩(wěn)定性的特點,目前正處于重要發(fā)展時期。
中羅關系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順利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第一,雙方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內政原則,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照顧對方核心利益和關切。第二,兩國領導人始終把中羅友好合作關系視為兩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從戰(zhàn)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fā)展雙邊關系,牢牢把握國家關系發(fā)展的正確方向。第三,兩國人民始終坦誠相待、友好相處,中羅友誼深深植根于兩國人民心中,兩國關系基礎牢固。第四,雙方始終高度重視以各種方式培養(yǎng)繼承和發(fā)展中羅友誼的接班人,讓年輕一代自覺擔負起傳承和弘揚中羅友誼的歷史責任。
回顧中羅關系6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成功經驗,展望中羅傳統友誼穩(wěn)步發(fā)展的美好前景,我們對新形勢下繼續(xù)推進中羅友好事業(yè)充滿信心。我深信,在中羅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中羅關系一定能得到新的更大發(fā)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10月20日習近平在中羅建交60周年研討會上的講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