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儀
星期天,家里來了4個小客人,再加上我的一雙兒女,6個孩子團團圍繞著我,讓我無法工作。于是我下令:“去院子里挖蚯蚓!”孩子們一聲歡呼,拎了水桶、鏟子,飛奔到院子里玩去了。
一個小時后,我的工作結(jié)束,孩子們還在院子里玩。我檢視了一下6個孩子的骯臟程度:果然,我家女兒是“冠軍”,一件灰色洋裝全毀,泥巴重到讓裙擺都往下墜,臉上、頭發(fā)上、腳上全都是泥。她很得意地說:“老師說,要抓蚯蚓就要灌水?。 蔽乙豢?,慘了!院子半毀,阿媽種的菜有一半都淹沒在水里。她驕傲地展示烏漆麻黑的雙手給我看:“媽,我很臟吧!”
其中兩個孩子衣著整潔,因為他們只敢用指尖去試著挖一點點泥土,并且從頭到尾踮著腳尖,不敢碰到泥水。他們的媽媽很得意地說:“哈哈!我就知道,他們才不敢給我玩泥巴!”
我笑了,女兒臉上的泥巴跟燦爛的笑容告訴我,她玩得很開心。
我想到前幾個月,幾個媽媽約好到宜蘭去玩。到了溪邊,孩子們大多都興奮地跳下水,捉蝌蚪、小魚,不亦樂乎。但有一個小女孩,站在岸邊,捏緊了衣角,猶豫地不敢下水。我鼓勵她:“下來玩啊!”她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地看著溪水說:“可是我的衣服會被弄濕。”我說:“那就把衣服脫掉??!”她又猶豫地看了看四周說:“可是我媽媽說,脫光衣服不好看?!倍∨⒌牡艿?,帶著好幾輛玩具小火車,別說溪水了,連溪邊的階梯都沒有走下來。
我很為小姐弟倆惋惜。一個領(lǐng)略過大自然魅力的孩子,絕對不會認為玩具小火車比溪水好玩、芭比娃娃比沙灘有吸引力。
曾經(jīng)有一位學者感嘆,我們的下一代“玩”的時間太少。她很擔心,沒有充分地玩耍,孩子們心胸不夠開闊,創(chuàng)造力也會大打折扣。而我更擔心的是,弄臟、弄濕、不好看、危險、細菌……這些成了現(xiàn)代小孩的緊箍咒,也剝奪了孩子親近大自然的快樂,更讓他們天生的驚奇與敏銳逐漸消失。過多不必要的保護,讓我們的孩子無法享受大自然,失去跟大自然親近的機會,變成了貧瘠而制式的“文明人”。
女兒的某一次課外自然課上,老師要求孩子們脫光了鞋襪,在草地上翻滾,又鼓勵孩子們爬樹。我女兒在同伴還猶豫時,二話不說脫光了鞋襪,手腳并用像小猴子一樣飛快地爬上樹去,高高地坐在樹干上向我揮手。在老師要求的獨處時間里,她亦毫無懼色,一個人遠遠地跑到了小山丘上,拿著她的繪圖本,專心一意地畫下她心中的美景。在自由時間,同伴玩起“紅綠燈”游戲時,我看到她竟獨自一人,以沙包當枕,翹著二郎腿,遠遠躺在藍天白云下。
回家后我問她:“你為什么沒有跟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呢?”她說:“游戲我在學校常常玩?。】墒墙裉?,我覺得那里很美,而且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好舒服喔!”她還對我說:“媽媽,我很喜歡坐在樹上。如果不是老師說時間到的話,我還想在樹上多坐一會兒?!蓖蝗婚g,我有一種深深的感動。看著她紅潤的臉頰,我知道她已經(jīng)領(lǐng)略了生命中最美好的經(jīng)驗——自然的慰藉?;蛟S,她不是頭腦最棒,不是功課最好,但我相信她這一生都會是大自然的寶貝——一個到哪里都輕松自信、充滿好奇、心胸開朗、感受得到美與驚喜的寶貝。
(方子摘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