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演: 韋家輝
編?。?韋家輝 歐健兒
主演: 劉青云 林熙蕾 閻清
攝影: 黃永恒
地區(qū): 香港
類型: 懸疑/劇情
上映: 2009年7月10日
劇情
十年前的一次車禍讓12歲的湯樂兒失去了爸爸湯有亮(劉青云飾),自此跟媽媽程希文 (林熙蕾飾)和5歲的弟弟湯樂童相依過活,十年過去,長大后的湯樂兒 (閻清飾)發(fā)覺媽媽依然非常掛念爸爸而一直活在傷痛中,決定跟媽媽和弟弟一起創(chuàng)作小說,讓媽媽寄情小說借此療傷,與在小說世界中“再生”的爸爸再一次“團聚”。
小說跟現(xiàn)實是一個相反的世界,相同的車禍,結(jié)果是爸爸活下來,湯樂兒、媽媽和弟弟卻在意外中死去,爸爸同樣非常掛念妻兒,也想到寄情寫小說,創(chuàng)作出一個有鬼的小說世界,讓妻兒回來,跟自己“團聚”。 寫書,可以滿足看書人的夢,也同時可以讓寫書人面對夢魘,媽媽和爸爸在不同的世界,逐漸從喪親的傷痛中康復(fù),走出暗霾。
創(chuàng)作的世界可以隨心所欲,現(xiàn)實卻變幻無常,媽媽和弟弟在突如其來的意外中死去,獨留湯樂兒一個活在世上,憤怒、無助的湯樂兒執(zhí)著地要再一次借小說,讓媽媽和弟弟“再生”。小說里,湯樂兒挑戰(zhàn)死神,攪亂生死,讓陰陽永隔的一家四口,在“往生的世界”圍聚,寫作過程再一次發(fā)揮療傷作用,湯樂兒情緒得以渲泄,最后終於放棄自殺……
雖然湯樂兒到最后還不知道,誰定生死,是誰在編寫世人的命運,世界是否有神,有鬼……但卻肯定知道:“已死的靈魂,會因在生者對他們的思念而‘再生!”
海外攻略
韋家輝六月攜新片《再生號》出席“紐約亞洲電影節(jié)”。電影講述因車禍喪父的女兒希望憑借創(chuàng)作小說讓爸爸在故事中重生,也讓家人在共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得到療傷的機會;同一時間,在小說中再生的爸爸,卻正在書寫另一個故事,藉創(chuàng)作與死去的妻子、兒女在虛構(gòu)世界中重聚。故事中有故事、現(xiàn)實與虛構(gòu)互相滲透,猶如《蘇菲的世界》中對真實世界的哲學(xué)叩問,韋家輝直言,寫作於戲中的重要性,正在于思考生命中的主宰問題。
該片作為電影節(jié)的開幕電影在美國首映后好評如潮,除了峰回路轉(zhuǎn)的故事劇情夠吸引外,戲中精致的計算機特技亦受到不少外國影評人贊賞,認為戲中接送亡魂去投胎的CG《再生號》列車,甚有《哈利波特》的魔幻味道。多份美國報章的電影版編輯及網(wǎng)站影評人撰文大贊。當?shù)匾晃恢霸u人將韋家輝的才情媲美《傀儡人生》﹙Being John Malkovich﹚的著名編劇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他認為《再生號》中觸及生、死、愛、無常等近乎佛教思想的主題,肯定它是一部“很多好萊塢制片家想要買下來重拍的亞洲電影”。同時,影片在紐約放映兩場后反響很好,已有買家主動接洽發(fā)行權(quán)與重拍版權(quán)。
幕后
影片《再生號》于2007年12月開機,2009年初拍攝完成,其中在后期計算機特技上花了一年多時間。導(dǎo)演韋家輝對《再生號》的計算機特效非常緊張,要求特技公司嘗試多種風(fēng)格各異的效果去展現(xiàn)戲中幾個不同的世界,最后他摒棄恐怖氣氛、藝術(shù)味道濃厚兩種效果,選用了貼近現(xiàn)實得來又帶點魔幻的風(fēng)格,希望一方面給觀眾帶來新鮮的視覺官感,一方面保留電影中真實的動人情懷?!对偕枴返墓适律婕叭齻€層次的世界,當中有不少場面均要用綠幕拍攝并配以計算機特技以表現(xiàn)出陽界、小說世界及陰界之間的遙遙相隔又重重相疊、相互關(guān)連的狀態(tài),可以說是文藝劇情片的一大突破。
主要演員方面,除了延續(xù)《神探》的班底劉青云和林熙蕾之外,新人演員閻清則和劉青云飾演父女。首次飾演盲人的劉青云開機之前也是下足了功夫去適應(yīng)盲人的生活。劉青云早前抽空為電影配音,看到多個已完成計算機特技合成的場面后感到非常滿意,尤其對當中一場講述妻子的靈魂運用法力把家中一件一件的家具“飄浮”半空飄到墳場去的場面非常難忘,既新穎又魔幻。
此外,該片片名經(jīng)過《思念》、《往生河》的數(shù)度修改,最終確定為《再生號》。
導(dǎo)演
入行將近30年,人稱韋Sir的韋家輝,無論創(chuàng)作電視劇集(《義不容情》、《大時代》)和電影劇本(《一個字頭的誕生》、《孤男寡女》)都曾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2007年,他跟老拍檔杜琪峰再次合作,合力炮制《神探》,錯綜的人物關(guān)系、嚴謹?shù)姆赴覆季?,卻又事先張揚偏離推理邏輯的兇案真相、游走于常理與偏鋒間的心理追兇,使之堪稱近年華語片中的第一佳構(gòu)。
韋家輝稱,在拍完《神探》之后,本來想拍一個簡單的關(guān)于家族和思念的故事,但最終將之豐富成一個關(guān)乎生死、喪親之痛等的療傷的故事。 他認為生與死是電影中必然的部分,以前拍《義不容情》、《我左眼見到鬼》,甚至《神探》,一樣有觸及,不過本片是第一次純粹由生死出發(fā)。在拍攝前,他一直以為自己可以掌握生死這個大題目,但開拍后方覺原來沒有一個說法可以講得通,亦無辦法將關(guān)于生死的問題加上句號說清楚,所以到最后才發(fā)覺,原來最終只可以在人類的層次去講一個思念的故事?!盎蛘呖梢赃@樣說,正因為生死無所以然,亦必然說不穿,人生才有意義。”
(責(zé)編/Str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