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訓康
要使老師和學生都盡快進入課堂狀態(tài),這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在上英語課前都要做好應有的準備,如果準備不充分,英語課上就有可能聽不懂,因而失去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學習英語的時間也會就此浪費掉,久而久之,也預示著英語學習的危機在不斷地增加。為了提高英語課堂學習的效率,學生課前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英語課前要保證有旺盛的精力
上課是積極的思維活動,要使自己的各項機能處于最佳狀態(tài),就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位研究學生學習行為的專家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劃為兩種:一種是百靈鳥型,主要特點是早睡早起,白天精神特別好;另一種是貓頭鷹型,主要特點是晚睡晚起,夜里精神特別好,而上課精神很差。這種劃分很通俗。因為課堂學習是在白天進行的,這就要求學生白天精神必須飽滿,筆者認為第一種生活方式比較符合課堂學習的需要。
睡覺晚的原因比較多,有的學生意志薄弱,貪玩,不抓緊時間學習,結(jié)果把功課全都擠到了晚上;有的學生晚上看電視沒有節(jié)制;還有的學生因為學習水平低、效率低,所以需要的學習時間長,只好開夜車,加上英語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不但要做題目,還要背生詞,所以,有的學生一拿到英語書,就有點要昏睡的感覺。由于睡得晚,因此早晨就感到又困又乏,不愿起床,為了不遲到,勉強從床上爬起來,邊揉眼睛邊趕往學校,常常又擠掉了早飯時間,所以,很多學生上午是在先困后饑的情況下度過的。遇到上英語課,要背、默、寫、讀、聽,非常費力氣,為了遵守課堂紀律,這些孩子就要不斷地與困乏和饑餓作斗爭,學習時嚴重分心,很難做到跟著英語老師的啟發(fā)思考問題,英語學習的效果一般就好不了了。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論是上英語還是上其他學科的課,他們都能精神飽滿,全神貫注,根本見不到他們打瞌睡。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們的意志品質(zhì)比較好,能夠長期堅持早睡早起,不開夜車。他們中午一般也會休息好,午飯后留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下午照常能夠以飽滿的精神學習,課間十分鐘也不做作業(yè),而是積極到課外活動??梢钥闯?他們飽滿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效果,與他們課前的身體準備以及重視課堂學習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
二、英語課前要努力做好功課的預習
英語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進入高年級后,生詞的熟記和默寫,課文的朗讀和背誦,英語課外材料的閱讀等,一般都是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的,所以,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而這種準備主要是通過預習來進行的。筆者認為,主要必須做好兩個方面的事情,一是預習時能了解英語新模塊的知識體系,排除聽新課時的知識障礙;二是要注意英語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復習好相關(guān)的舊知識,如果上課時因為涉及舊知識、舊概念,而使自己出現(xiàn)聽天書的現(xiàn)象,那就說明上課前的知識準備工作沒做好,需要及時調(diào)整。
三、英語課前要做好學習用品和相關(guān)資料的準備和收集
英語學習用具、上課用的書、資料、練習本、筆記本都要準備好,以免上課時因為尋找這些東西而影響聽英語課的效果。每個學生都應該養(yǎng)成上學前整理好書包,上課前做好課前準備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在英語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英語課堂學習時才心里踏實,才有可能從容地獲取知識,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四、英語課前要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
有的學生只要一進教室便心煩,尤其是見到英語老師就反感——因為英語老師可能要默寫生詞等等,所以他們覺得上英語課沒意思,完全沒有求知的欲望和向英語老師學習的謙虛精神,總盼著早點下課。在這種厭學英語心態(tài)的支配下,課堂英語學習的效果肯定好不到哪兒去。
有的學生進了課堂,覺得英語老師講得有意思就聽,認為沒意思就不聽或不好好聽,上英語課時做自己的事或想自己的事,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呈現(xiàn)一種無所謂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當然會使英語學習效率大大降低。
有一種學生一見英語老師進教室就分外高興,總盼著上課時能向英語老師學點新東西,解決些新問題,英語老師在他們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種對學習英語如饑似渴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能夠極大地提高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
學生們要仔細分析一下自己處于哪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努力使自己能達到一種理想的心理狀態(tài)。
(責編 周侯辰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