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瑜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每位語文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1.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新地教。教師要在新課改理論指導下,用新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上課切不可再用“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等老一套教學方法來應付教學了。這些“老掉牙”的方法只能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的學生,與新一輪教學改革格格不入。語文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所以教師要改變口若懸河的唱“獨角戲”的角色,不能包辦學生的學習。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重心移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探究、認識、思考、創(chuàng)造。
教師還要改變價值觀念,評判學生不僅僅憑分數,而要把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起來。以往評價學生是看傳授知識和獲取知識的程度,要知道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更為重要。
2.讓學生變換角度來創(chuàng)新。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注意引導他們打破常規(guī),進行逆向思維。學生的寫作角度有了很大的轉變,作文有了新意。
如一個學生這樣設計《誰給我讓位》:“我”是一位老奶奶—上車沒有位置—期盼有人給自己讓位—但沒有人讓位—這時一位殘疾人讓位給我—大人和學生都很慚愧。
一學生設計《老師向我請教》:平時我們向老師請教—今天,語文老師碰到一串英語,不懂—我就向老師講解—老師終于懂得了—后來,他經常問我們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而我們也經常問老師。
逆向思維讓學生對作文有了全新的感覺,久而久之,他們寫作興趣提高了,更主要的是,創(chuàng)新意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扎根了。
3.讓學生在提問中創(chuàng)新?!皢栴}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提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基礎。學生的質疑是必要的,學生只有大膽質疑,善質疑,才有創(chuàng)新的可能。
我在教初中九年級《囚綠》時,鼓勵同學們踴躍地提了很多有助于理解課文的問題:
①誰囚綠?②為什么囚綠?③綠是什么?有什么特點?④囚綠的方法是怎么樣的?⑤結果怎么樣?
甚至還有學生提出:“囚綠不如自己種綠?!瘪R上引起全體同學的好奇,紛紛討論起來,課堂的氣氛十分熱烈。同學們在激烈的爭辯中,不知不覺地消化了課文內容,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很好的體現。
4.讓學生在活動中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空間十分廣闊,語文能力形成的渠道很廣,所以單靠課堂學習是不夠的,必須讓學生拓展視野,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會創(chuàng)新。
如:“點評作文”——
首先,讓他們寫好一篇作文,然后讓學生互相給作文打分,再根據分數的高低評出優(yōu)勝者。接著,讓大家來就文章的優(yōu)點和缺點來點評。(就開頭、結尾的設計、內容是否新穎、情節(jié)有無曲折、語句是否生動等方面來評)。
其次,在點評的時候,他們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既評優(yōu)點,又評缺點。這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很多學生說:我在點評和被點評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不但不怕寫作,還期盼寫作呢!
5.讓學生在鑒賞中創(chuàng)新?!白寣W生學會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感受美,最終目的是學會創(chuàng)造美。因此,語文教師應帶領學生去創(chuàng)造美?!?/p>
沒有一個學科像語文科這樣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向我們展示如此五彩繽紛的情感世界。所以,我要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作文》、《滿分作文》、《中學生學習報》中收集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精彩片段等來鑒賞,讓他們在欣賞名句后懂得錘煉寫作語言,懂得化腐朽為神奇。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的,語文學習也應該是開放的,在語文教學中,激活自己的想像力和感悟力,融入自己的情感經驗積累和生命意識,重新創(chuàng)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義來?!彼?語文教師時刻都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
(責編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