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宜民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質(zhì)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chǔ),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chǔ)。因此,讓學生學好語文,是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農(nóng)村學生語文水平較低,常常讓“教者費力,學者吃力”,雙方都吃力不討好,究其原因,我認為存在以下3個問題:
1.學生自身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持久性。
2.“電腦熱、英語俏”的影響,使很多學生認為學好英語、電腦是求生的法寶,語文也慢慢成了“豆芽科”。
3.不負責的教師教學馬虎了事,得過且過,讓學生失去了學語文的機會和興趣。
盡管如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沒有理由放棄,沒有任何理由不鼓勵學生學好自己的母語。只要找準病源,對癥下藥,相信學生的語文水平一定會提高,“有志者,事竟成”。
那么,怎樣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語文水平呢?我認為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努力:
1.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魏書生說:“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提高語文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通過多種渠道使學生對語文學習一旦產(chǎn)生了興趣,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上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zhuǎn)了?!比绾闻囵B(yǎng)學生的興趣呢?其一,加強教師自身語文水平和教學技能的提高,是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的基礎(chǔ)。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教師的不學無術(shù)。”一個教學效果優(yōu)良的老師一條重要的經(jīng)驗就是知識豐富。語文教師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信息的采集者,不斷吸收各種知識,引入知識活水,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加強對學生的熏陶,誘導(dǎo)學生學好語文。其二,經(jīng)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比如:課本劇的表演,朗誦比賽,背詩歌比賽,成語接龍,對聯(lián)搜集,謎語猜測,板報比賽等。讓學生學會查找資料,搜集資料,整理資料,養(yǎng)成勤動腦、動手、動口的好習慣,在競爭中領(lǐng)略成功的喜悅,刺激學生學語文。其三,多表揚,多鼓勵,多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為學生每一個優(yōu)點喝彩,為學生每一次進步叫好,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不斷前進,增強學生學語文的信心。其四,利用第二課堂讓學生欣賞名家名篇、名段、甚至好歌詞,讓學生領(lǐng)悟其中豐富內(nèi)涵,領(lǐng)會語文學科的博大精深,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
2.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語文課程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chǔ),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與理科相比,語文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語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時間的限制,地域的約束,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生活處處有語文。教好語文就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學生學起來就輕松了。“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成好的習慣?!币虼?教師要不斷鼓勵并適當要求學生長期堅持利用工具書自學的習慣,長期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長期堅持多觀察、多思考、多練筆、多積累的習慣,長期堅持誦讀文章的習慣。只要學生堅持做到多聽、多看、多說、多讀、多寫,具有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一定能提高農(nóng)村學生語文的綜合水平。
語文學習的方法不只這些,教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農(nóng)村學生的語文水平一定會大有改觀。
面對時代嚴峻的挑戰(zhàn),語文教學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會有更多的老師用自己更多更先進的方法,激發(fā)農(nóng)村學生禁錮的熱情,激活他們沉睡的潛能,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放飛他們囚禁的情愫,使他們真正體會到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是色彩繽紛的花園,讓人流連忘返。
(責編 李 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