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雪芳
在現(xiàn)代社會的交際活動中,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越來越凸顯出它的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呢?幾年來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說”的三級跨越——敢說
1.從大聲說到大膽說,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交際心理。由于交際的直面性,學生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口語障礙。聲小語低,吐字不清,不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人聽不清楚;有的學生因為準備不足無話可說;有的因為怕說不好被同學嘲笑;也有的因為缺乏交際興趣而“甘于寂寞”。這些消極因素的存在,阻礙了口語能力的正常發(fā)揮,進而影響健康的交際心理的形成。因而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聲說話,大膽發(fā)言,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獨特個性。每天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結合給出的話題自言自語,或同桌交流,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要有任何思想顧慮,能用多大聲音就多大聲音。另外,針對學生在“說”中出現(xiàn)的語音不準確、吐字不清晰,語調不得體、體態(tài)不自然等情況,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立足課文指導學生朗讀。
2.從“濫竽充數(shù)”地說到在公開場合發(fā)言。低起點,嚴要求,讓學生先想后說。即每天提前給個題目,讓學生稍作準備后再當眾說話。同時,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出題,讓其有話可說。如“你的愛好是什么?”“雙休日怎樣安排?”“你最喜歡誰?”等等;訓練進行到一定階段,提高要求,讓學生現(xiàn)想現(xiàn)說。如開展微型辯論會,圍繞一個主題,讓學生各抒己見。訓練學生說(輸出)的同時,還應重視抓其課外閱讀(輸入);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以達到“思風發(fā)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的境界。在朗讀課文時,還需指導學生注意語氣、語速的恰當運用。
3.有表情有手勢的表達。一個人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有豐富的表情和恰當?shù)氖謩菽芨痈腥救?打動人,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我平時要求學生學會用眼神交流,比如疑問的眼神,贊許的眼神,責備的眼神等,同桌交流看是否能會意。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豐富的表情和手勢給學生起著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我在講魯迅的《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一文時,在讀到“如果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以全體,那簡直是污蔑”時,我一拳重重地擊在講桌上,很好地把魯迅當時的憤怒之情表達出來,學生印象深刻。然后我讓他們模仿,逐漸學會這種表達方式。
二、強化思維訓練、培養(yǎng)語言組織能力——會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智力的核心
思維越嚴密,語言表達就越準確。說要做到說之有據(jù),即說的內(nèi)容要有根據(jù),否則就空洞;說要做到說之有切,即說的要準確,不能詞不達意;說也要做到說之有序,即邏輯性要強,否則就失去了威力。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要重視讓學生不斷積累較多的語文基礎知識,更能準確地表達出心中思想、練就能言善變的口才,為以后踏入社會與人交往,尋找理想工作奠定基礎。那么怎樣強化思維訓練、培養(yǎng)口頭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呢?
1.復述、講述是過渡。讀和聽雖然可以為說話打下一定的基礎,但能讀不一定會說??谡Z表達要把內(nèi)部語言轉化為外部語言,而且要達到言辭與思想一致,這是一個復雜過程。為了降低難度,給學生以憑借物,進行復述、講述的訓練,為由讀向說的方面發(fā)展鋪路搭橋。對于一些較好的文章,要求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把課文的內(nèi)容加工、整理后,有條理、有重點地復述出來。學生一般都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講故事的能力,應先講情節(jié)簡單的故事,逐步學講一些較長較復雜的故事。
2.思維訓練是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回答問題、復述、講述時,有的思路混亂、條理不清,有的思路阻塞或狹窄,本來心里明白,但要用語言表達出來時,就發(fā)生了障礙,這就是思維活動沒有條理性;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說失去興趣,產(chǎn)生畏懼感。所以,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大有必要,進行思維訓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完整性、敏捷性、批判性。思維訓練是語文教學較高層次的任務,是說話能力形成的關鍵所在。
三、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說成功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
1.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口語交際的禮儀性。如果說話文明得體,有禮有節(jié),往往能獲得對方的好印象,有利于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訓練中,我們將生活中的某些不文明、不禮貌的交際現(xiàn)象加以典型化后搬到課堂上,組織學生就具體的情境開展“假如是我怎么辦?”的討論。
2.細處入手,體驗口語交際的情感性?!案腥诵恼?莫先乎情”,真情是交際之本。而現(xiàn)代情感教育是一個盲點,造成學生不知道關心體貼,自私自利,不知道互敬互愛,感情淡薄。為此,我們從最基本的抓起,開展“學會說有人情味的話”的活動,即“親友生日,會說祝福的話;探望病人,會說安慰的話;同學進步,會說祝賀的話;同學掉隊,會說鼓勵的話;發(fā)現(xiàn)別人有困難,會說關心的話;不能給予幫助,會說抱歉的話……”
3.走出校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不放過任何一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活動:學生到“小天鵝批發(fā)市場”做過調查; “普通話宣傳周”走上街頭向市民們宣傳“推普”的意義;曾作為小記者采訪過老師和校園小名人;走進店鋪調查用規(guī)范字的情況……
以上介紹的幾種做法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的。所以,要想在訓練學生“說”的能力時取得好效果,只依賴其中的一種做法是不明智的,而應該根據(jù)實際選擇和綜合運用多種做法,做到多種做法的最優(yōu)結合??傊?在語文教學中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立足課堂,努力向課外延伸,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說”的時空,培養(yǎng)學生敢于說話的勇氣,善于說話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