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慧
一段語音總是由一串音素組成的,音素就是語音的基本單位,也就是語音的最小音段。按發(fā)音動作的不同狀態(tài)我們可以把音素劃分為開放型和封閉型。
當(dāng)氣流從喉腔、咽腔進入口腔從唇腔出去時,這些聲腔完全開放,氣流順利通過,這種開放型的音稱為元音。如果這條通路的某一部分封閉起來,氣流被阻不能暢通,就產(chǎn)生封閉型的音素——輔音。
還有些音素,雖然聲道基本暢通,但某處聲道比較狹窄,引起輕微的摩擦聲,稱為半元音。例如:i可能讀為半元音,也有些音素本應(yīng)屬于元音,例如漢語拼音中u和i。但它處在音節(jié)之首,發(fā)音時舌位比同步元音的舌位稍緊—些,變成復(fù)合輔音,改記為w和y。實際上y的發(fā)音開始時是i,但很快過渡到y(tǒng),而成為有動程的復(fù)合輔音,或叫半輔音。
一、漢語普通話語音特點
在普通話里,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jié)。音節(jié)由聲母、韻母、調(diào)三部分組成。
聲母:漢語音節(jié)中開頭的輔音為聲母。聲母一般由輔音構(gòu)成,如:“yan”,“y”為聲母。輔音除“ng”不能充當(dāng)聲母外,共有21個聲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也有零聲母,不用輔音起頭而用元音起頭的,他們的聲母稱為零聲母,如: “安an”等。
韻母:一個字音聲母后面的部分叫做韻母。它是音節(jié)中的主要部分。主要由元音來充當(dāng),如:“思si”中的“i”為韻母,也有用元音加輔音充當(dāng)?shù)摹H?an、ang等。普通話韻母有38個,韻的部分又可分為韻頭、韻腹、韻尾。有些音節(jié)具有聲母、韻頭、韻腹、韻尾加上聲調(diào)五個部分。也有些音節(jié)只有某兩個、三個、或四個部分。
調(diào):一個漢字字音高低、升降的變化叫做聲調(diào)。在普通話里有四種聲調(diào):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如: 壓(yā)、牙(yá)、啞(yǎ)、訝(yà)。從以上四個字可以得知,四聲如果不對,詞意也就變了,四聲對于演唱者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所用在處理字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如果沒把四聲處理準(zhǔn)確,唱起來就會“倒字”,字咬倒了,字意也就不對了。
二、元音音色在歌唱中的運用
元音音色在歌唱中是十分有講究的,要唱好一首歌曲,必須唱好歌詞里的每一個元音。
例1:由曹雪芹作詞、王立平作曲的《枉凝眉》中的歌詞: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啊!啊!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1)a是個單韻母低舌面元音,自成音節(jié)〔啊a〕。發(fā)音時,把口張大,唇呈方圓形,舌面的最高點放在口腔中部,舌位下降。拖腔時要始終保持打開a 的口型,并把聲音安放在較高的位置上,切忌純用口腔共鳴。(2)葩〔pa〕字的聲母是雙唇音p要用雙唇相碰并排阻,脫出a 來。(3)花、化〔hua〕、掛〔gua〕的聲母h、g都是舌根音,要從喉著力打口排阻,經(jīng)合口呼u 的音色轉(zhuǎn)向發(fā)a 的音色。
例2:由王德作詞、劉錫津作曲的《我愛你,塞北的雪》中,有幾句歌詞是這樣的:
我愛你,塞北的雪,飄飄灑灑漫天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樣的輕盈,你的心地是那樣的純潔,
你是春雨的親姐妹喲,你是春天派出的使節(jié),……
ê這個元音不易發(fā)準(zhǔn),可拉長聲音多念一念“月”〔yue〕、“夜”〔ye〕這兩個字,或者模仿小羊〔mie〕的叫聲。它們的后半截音就是這個元音,可以試一試,體會這個音的發(fā)音部位和音色。唱這個音時,要半開口,區(qū)別e(俄)音。由于只與i、u相接,所以又要符合齊齒呼、撮口呼的要求,一般音量不會太強,嘴也開得不宜太大,但不能與說話類同,須稍夸張些,以符合歌唱發(fā)音的要求。
例3:由瞿琮作詞、鄭秋楓作曲的電影《海外赤子》插曲《我愛你,中國》中的歌詞:
(引子)百靈鳥從藍(lán)天飛過,我愛你,中國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
(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
我愛你青松氣質(zhì),我愛你紅梅品格。
(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
我愛你家鄉(xiāng)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潤著我的心窩。
(我愛你淙淙的小河,蕩著清波從我的夢中流過。)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我要把最美的歌兒獻(xiàn)給你,我的祖國。啊……
(1) 引子兩句話,要唱得氣勢遼闊清秀,尤其是第一個百〔bai〕字,要唱得有迸發(fā)力,一開口就要把全曲的情緒帶進來,引人入勝。特別是靈〔ling〕字,主要元音〔i〕要延長,使它保持在每個音符上,音色要唱得清、透、亮。(2)“愛”〔ai〕和“你”〔ni〕兩個字相接,也在歌中多處出現(xiàn)。“愛”(ai)的韻尾就是“你”(ni)的韻腹“i”,其聲母“n”是尖舌音,排阻非常方便,發(fā)出“你”(ni)字很容易與“愛”(ai)統(tǒng)一在高位置上。但兩個字要唱得清晰無誤。(3)最后,經(jīng)過“啊”字的襯腔,引出了結(jié)束句。這段要唱得有激情,特別是最后一個國(guo)字,要唱出由強到稍弱收尾,但要弱中有力,延長音〔u〕唱穩(wěn),音色干凈,富有無限的情懷。
三、輔音音色在歌唱中的運用
輔音音色的主要特征是:氣流在發(fā)音器官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或阻塞,氣流較強,發(fā)音器官參與節(jié)制氣流的部分肌肉緊張,輔音發(fā)音時大多不振動聲帶(濁輔音例外),聲音不響亮;輔音的音色較弱。發(fā)輔音時氣流都對發(fā)音器官的某一部位造成阻礙,呼出的氣流只有克服這種阻礙才能發(fā)出音來;發(fā)輔音時只有形成阻礙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別緊張;輔音由于大多只是在排除阻礙的一瞬間發(fā)出的,所以大多數(shù)輔音不能延長。
輔音由于口腔中發(fā)音部位(阻礙部分)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音色,因此發(fā)音部位也是分析輔音的重要依據(jù)??谇恢械淖璧K一般由靜的器官和動的器官構(gòu)成,靜的多在上部,如上唇、上齒、上腭等,動的多在下部,如下唇、下齒、下頜、舌的各部等。軟腭后端的小舌雖居上部,卻非常靈活,它能上下移動而開閉咽通道,由此決定是口音還是鼻音。
雖然輔音屬于噪音,但在歌唱中,它和韻母組在一起,我們也要注意它的發(fā)音。
例1:由曉光作詞、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中的第一句歌詞“我思念故鄉(xiāng)的小河,還有河邊吱吱唱歌的水磨,……”歌詞中的“河”[he] 字,聲母是[h],須在舌根處排阻脫出河[he] 來;磨[mo]字,其聲母是m,用雙唇相合排阻脫出磨[mo] 來。所有這些字的行腔要注意韻的準(zhǔn)確,“腔” 的流暢。
例2:由陳克正作詞、徐露作曲的《故鄉(xiāng)的小路》中的第一句歌詞“我那故鄉(xiāng)的小路是我童年走過的路,路旁盛開的小花,給我換了和幸福。……”歌中的路[lu] 字的聲母是“l(fā)”,唱時,用舌尖觸及上腭排阻;福[fu] 字的聲母是“f”,唱時,用上牙與下嘴唇相觸排阻,緊接著下腭收縮,上腭稍向上前方伸展,同時打開口呈合口呼狀(圓形),大小要適度,發(fā)路[lu]、福[fu],自始至終口形不變。用正確適當(dāng)?shù)臍庀⒅С?把聲音送往兩眉間,即上丹田。其它字類推。
任何一個國家的民族聲樂藝術(shù)都是根據(jù)本國和本民族的語言規(guī)律進行咬字、吐詞和表達(dá)思想感情的。在我國民族聲樂中,歷來就十分強調(diào)漢語語音的清晰動聽,講究“以字行腔”,“字是骨頭,腔是肉”。咬字吐詞清晰,字正腔圓也就成了衡量演唱者水平高低的準(zhǔn)繩,可見歌唱中對漢語語音音色的重視。因此,演唱者在歌唱中應(yīng)該正確地運用語音音色。而如何能夠更好地在歌唱中運用漢語語音音色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歌唱實踐中繼續(xù)努力探討和完善。
(作者單位: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xué)院音樂學(xué)部)
責(zé)任編輯: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