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華棟
“超越描繪混亂而達到智慧”
談到現(xiàn)代歷史小說,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在中國,歷史小說源遠流長,我們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但是在20世紀,歷史小說的外延和內(nèi)涵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這才發(fā)現(xiàn),漢語小說中的歷史小說更多的是一種歷史的傳奇,在現(xiàn)代語境下,已經(jīng)喪失了真實性。當代漢語歷史小說更是泥沙俱下,大都以帝王將相和王妃名妓為主角,卻沒有現(xiàn)代小說的精神與聲音貫穿其間。在這樣的情況下,閱讀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則是必須的事情了。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是法國20世紀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我看也是文學史上最杰出的女性小說家之一,可以和她比肩的,我認為只有幾個人,比如日本的紫式部、英國的弗吉尼亞·吳爾夫、瑞典的塞爾瑪·拉格洛孚等等。
尤瑟納爾對20世紀小說史的貢獻,主要在于她對歷史小說的新理解和新探索。不過,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自稱是一個古典主義者,在她看來,各種打著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旗號的文學探索,都是舍本逐末,把文學本身搞得更加混亂了,她對各種文學實驗都不以為然。她說:“對智慧問題的關注在當代文學中只扮演了一個很小的角色,在我們這個時代最敏銳的那些人中,大多數(shù)只停留在描繪混亂的狀態(tài),超越這種狀態(tài)達到某種智慧,一般說來似乎不是今天的現(xiàn)代人的做法了?!彼芮逍训乜吹搅爽F(xiàn)代主義小說的問題,那就是,長于描繪混亂,而不是去以更高的視野和更寬闊的歷史維度去表現(xiàn)混亂之上的智慧。那么,什么是“超越混亂的智慧”呢?我想,可能是來自歷史和時間深處對當代的問題和困境的一種回答。而瑪格麗特·尤瑟納爾一生都在致力于描繪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基本問題,描繪歷史情境中人的基本處境。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在20世紀法國文學史上可以說是一個另類,她從不參與任何文學流派,比如和“超現(xiàn)實主義”、“存在主義”、“新小說派”、“新寓言派”都沒有關系,她甚至主動地和這些過于“現(xiàn)代”的流派保持距離,但是,她的寫作卻有著強烈的現(xiàn)代精神,頑強地開辟出小說的新方向,給歷史小說在20世紀的發(fā)展引出了一條線索。
1903年,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出生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她的父親是法國人,母親原籍比利時,但是生下她僅僅10天后,就因為產(chǎn)后腹膜炎和產(chǎn)褥熱而去世了。因此,父親就將小尤瑟納爾帶回到法國北部老家的莊園里生活。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的父親是法國北部一個非常古老的家族的后裔,他喜愛讀書,知識淵博,自妻子去世之后,他就親自指導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學習各種歐洲語言,閱讀文學和人文書籍。同時,在他家的莊園里,還有多個管家、家庭教師都對她產(chǎn)生了影響,加上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的勤奮和刻苦自學,自小她就掌握了英語、希臘語、拉丁語和意大利語,受到了歐洲古典文學和文化的深厚熏陶?,敻覃愄?尤瑟納爾的父親喜歡到處游歷,靠著家族財產(chǎn)和妻子的遺產(chǎn),他帶著小尤瑟納爾四下走動,因此,小尤瑟納爾就跟著父親在歐洲很多國家生活過,見識廣博,視野開闊,加上知識積累也非常豐富,這最終造就了未來的學識淵博的小說家瑪格麗特·尤瑟納爾。1980年,77歲的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被接納為法蘭西學士院的院士,她接替的是一位去世的博物學家的位子,因此,她就任院士所宣讀的論文是關于石頭的研究。在法蘭西學士院的歷史上,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是第一個女院士。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很早就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最早出版的作品是一首對話體長詩《幻想的樂園》,取材于歷史傳說故事,創(chuàng)作于1919年,時年她才16歲,兩年之后的1921年,在她18歲的時候,由父親出資幫助她印刷出版了。這一年,她就雄心勃勃地開始寫作一部關于父親和母親的家族歷史的長篇小說,但是,一方面她覺得自己有些力不從心,難以駕馭,另外她在小說的技術上還不成熟。這部手稿的大部分后來都遺失了。十多年之后,她將三個殘存的片段整理收集到《死神駕車》里,于1934年正式出版?,敻覃愄亍び壬{爾早期還寫下了很多詩歌,1922年,她出版了詩集《眾神未死》,將少女的想象與希臘神話中的眾神結合起來,顯示了她在詩歌寫作方面的歷史主義傾向。從此,對歷史、神話的探究,尤其是對古代希臘羅馬時期歷史和文化的研究成了她的最愛,最終小小的萌芽發(fā)展成大樹,其文學理想在她后來的小說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1929年,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摯愛的父親去世了,她感到了無比的痛苦,她一方面繼續(xù)在歐洲游歷,另外一方面堅持寫作。這一年,她發(fā)表了中篇小說《阿歷克西》,這是一部同性戀題材的小說,因為尤瑟納爾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一個同性戀。小說是書信體的形式,描繪離開了妻子和孩子的同性戀者阿歷克西的性苦悶,他離開家庭之后,向自己的妻子傾訴了自己的心靈折磨。小說在當時的出版環(huán)境里自然帶有叛逆色彩,因為同性戀在當時的法國也還是一個禁忌。1931年,她又出版了一部篇幅不大的長篇小說《新奧里狄克》,以想象的筆調(diào)描繪了處于婚姻之中的男人的處境,反映了法國獨特的社會環(huán)境帶給人的內(nèi)心壓力。1932年,她出版了一部研究古代希臘詩人品達羅斯的專著,同年,還寫了中篇小說《一枚傳經(jīng)九人的銀幣》和畫家評傳《丟勒之意》、《格里高之意》、《倫勃朗之意》,從藝術家的生平來書寫她對歷史和藝術的獨特理解。
除了這些中長篇小說和藝術家評傳,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間隙,瑪格麗特·尤瑟納爾還出版了三個顯示了她卓越的小說才華的短篇小說集:第一部是我前面提到的、出版于1934年的短篇小說集《死神駕車》,在小說中,她開始轉向?qū)v史情境的探詢,所運用的材料是自己父母親的家族史,殘存的三個片段后來又被她用為素材,寫成了長篇小說《苦煉》、中篇小說《安娜,姐姐……》、《默默無聞的人》、《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等小說。瑪格麗特·尤瑟納爾似乎從來不浪費自己的寫作資源,她的內(nèi)心里的文學火種可以從童年時代一直燃燒到老年,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去書寫,最終到了后期,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文學之花。這是她的過人之處。
1936年,她出版了由9篇短篇小說所構成的第二個集子《火》,這9篇帶有散文體特征的虛構文體很難歸類,而我把它們看成是短篇小說,因為這些文本里首先有虛構,其次有獨特角度的敘述,這是小說才有的特征。在這個集子里,分別以“阿喀琉斯或謊言”、“安提戈涅或選擇”、“薩?;蜃詺ⅰ?、“斐多或幻境”等命名,全部以古代希臘神話和歷史傳說中的人物為材料,讓他們直接說話,或者是內(nèi)心獨白,或者是直接描繪他們的處境,重新用當代的語調(diào)和語言來講述他們的故事,從而使這些歷史傳說和神話中的人物變得栩栩如生,他們的故事也更加可感,像可以觸摸到一樣逼真。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接著在1938年出版了第三個短篇小說集《東方故事集》。這是她的最好的小說集,標志著她在短篇小說寫作上所能
達到的高度。這個集子也成為了整個20世紀里最重要的短篇小說集之一,我認為是能夠和《都柏林人》、《騎兵軍》、《平原烈火》、《虛構集》相提并論的一本短篇小說。尤其在如何運用一些歷史材料、古代傳說和文化典籍上,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發(fā)揮了她處理材料和與想象力結合的天才,寫出了10篇爐火純青的作品,將自己的視野和材料的運用上從古代希臘羅馬轉向了東方國家。對于歐洲來說,東方,就意味著歐洲以東,特別是伊斯坦布爾以東的阿拉伯、俄羅斯遠東和亞洲的廣大地區(qū)。這個小說集就取材于上述地區(qū)的歷史傳說和文化典籍?!稏|方故事集》里一共收錄了9個短篇小說——這個集子最早的版本有10個短篇小說,但是,倒數(shù)第二篇取材于歐洲的荷蘭,是寫一個荷蘭畫家的故事,主題與小說集的名字“東方故事集”不符合,再版時就被她取消了。9篇取材于東方歷史故事和文化典籍的小說,分別以中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印度、日本等國家為地理背景,算是一部標準歷史題材的小說集。從體裁上看,介于歷史傳奇和短篇小說之間,也是對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原型所進行的重寫,帶有強烈的顛覆性。對歷史的當代顛覆和詮釋,在后來的小說家那里,越來越擴大了,尤其是美國一些后現(xiàn)代派小說家,在這條路上走得很遠,比如約翰·巴斯、巴塞爾姆等人。不過,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用她獨有的語調(diào)和語言,來重新講述那些歷史上有過的故事傳說,卻帶來了新的韻味和感覺,給歷史小說增加了一種新的聲音,這是她對歷史小說的主要貢獻。
以上三個短篇小說集昭示了瑪格麗特·尤瑟納爾過人的才華,也是她逐步尋找到自己的實驗探險之作。1938年,她還出版了以自己的夢作為解析對象的書《夢與命運》,描繪她自己的夢境,以及這些夢境引發(fā)的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
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夕,她還出版了中篇小說《一彈解千愁》,小說描繪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一個德國人到俄國參加白軍的故事。在俄羅斯,他和一個女人的愛情走向了悲劇的結尾。小說流露出廣闊的時間感和有些茫然的歷史感——在大歷史面前,人的命運和選擇是非常盲目的,最終導致了無數(shù)人生悲劇的發(fā)生。這一年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突然爆發(fā)了,戰(zhàn)火在歐洲點燃,她感到了惶惑和恐懼,因為她所鐘愛的歐洲文明正在納粹的鐵蹄下瓦解和被焚毀,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就逃到美國去了,在美國東部的一些城市從事教師、記者和翻譯的工作,主要居住在紐約東北部的芒特德塞島上。不久,她就開始和一個美國女記者、她的同性戀伴侶格雷斯·弗里克住在一起,兩個人的感情維系了很多年都不曾中斷。
在美國期間,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寫作了話劇《阿爾塞斯特的神話》、《埃萊克特或面具的丟失》,改編安徒生的童話的歌劇《小美人魚》,一邊在美國的一些中學教書。
“一幅用聲音去描繪的肖像”
我想象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有著一顆堅強的靈魂和一份堅忍的耐心。她一方面在紛繁復雜的20世紀大歷史的變動中穿行,一方面又能夠向古代希臘羅馬和東方遙遙相拜,在時間和歷史的帷幕中來回穿梭,鎮(zhèn)定自若,處變不驚。痛苦的、毀滅性的“二戰(zhàn)”結束之后,1949年,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回到了歐洲,立即投身于長篇小說《哈德良回憶錄》的寫作,這時,她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了一種歷史小說的語調(diào),因此就快馬加鞭,奮力前行。小說出版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xiàn)在看來,《哈德良回憶錄》是瑪格麗特·尤瑟納爾一生中主要的代表作,我覺得,它和長篇小說《苦煉》、三卷本自傳式小說《北方檔案》、《虔誠的回憶》、《什么?永恒?》共同組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長篇作品。
1951年,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出版了《哈德良回憶錄》這本以古羅馬皇帝哈德良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在小說中,虛構的部分緊緊地圍繞著歷史上的這個有名的哈德良皇帝的生平來展開,小說的語調(diào)是這部小說最重要的特征,也就是說,歷史小說以聲音的方式展開了全新的形式。小說以哈德良的回憶錄的形式,以一封長信——他寫給后來的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展開了哈德良從自己臥病在床開始的對自己一生的回憶。我們知道,哈德良皇帝的繼任者馬可·奧勒留,是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哲學家皇帝,他留給后人的著名作品是《沉思錄》,在2008年的中國,仍舊是一本暢銷書,這是由于有溫家寶總理的推薦——他曾經(jīng)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的枕邊有這本書,很快,三個版本的《沉思錄》就都出來了,都成了暢銷書。對于古代羅馬帝國的歷史,如果我們?nèi)ラ喿x英國歷史學家吉本的多卷本大著《羅馬帝國衰亡史》,就會發(fā)現(xiàn),古代羅馬皇帝的繼承多少有些禪讓的味道,是由皇帝來選擇賢者繼承皇位,而不是直接讓自己的直系親屬和孩子來繼承。哈德良皇帝沒有子嗣,他首先宣布安東尼為自己的繼承人,而他又讓安東尼收養(yǎng)了馬可·奧勒留作為養(yǎng)子,解決了自己的皇位繼承權問題。公元138年,哈德良去世了,安東尼即位,安東尼后來在公元161年去世,馬可·奧勒留和安東尼的兒子維魯一起即位,169年,維魯去世,馬可·奧勒留獨自執(zhí)政,一直到公元180年。根據(jù)史料記載,哈德良和馬可·奧勒留是羅馬帝國幾個最有名和最有作為的好皇帝,也是古代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的強有力的統(tǒng)治者。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很早就謀劃了這部小說的寫作,她說:“這本書從1924年到1929年期間,從我20歲到25歲之間,就已經(jīng)開始醞釀,并以各種不同的樣式,整體地或者部分地寫成了。只是所有的手稿全部被毀掉了……1934年,我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我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探究。寫出來被認為是定稿的有15頁左右。我曾經(jīng)想過很長的時間,讓這部作品以一系列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以便把當時所有的聲音都反映出來。但是,不管我怎么做,細節(jié)總是優(yōu)先于總體。各個部分在損害整體的平衡,哈德良的聲音淹沒在所有這些叫喊中。我無法去組織這個被一個人看見和聽見的世界……不管怎么說,我太年輕,有一些書,在年過四十之前,不要貿(mào)然去寫,我必須利用這些年頭去學會準確地計算在這位皇帝和我之間的距離?!本瓦@樣,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反反復復地多次拿起筆,又多次放下,這樣一直到了1948年,她過去的一只裝滿了手稿的箱子被運到了美國,送到了她身邊,她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那些手稿中,一些反復寫過的歷史札記重新激發(fā)了她的創(chuàng)作興趣。而這個時候,經(jīng)過了“二戰(zhàn)”浩劫的她已經(jīng)45歲了,對萬事萬物的理解也大不一樣了。忽然,她茅塞頓開了,她感覺自己找到了如何寫作這本書的路徑:“一幅用聲音去描繪的肖像。我之所以選擇用第一人稱去寫這部《哈德良回憶錄》,就是為了讓自己盡可能地擺脫任何中間人,哪怕是我自己。哈德良可以比我更加堅定地,并且更加細微地講述他的生平。我很高興地一再去描繪一個幾乎是賢者的肖像?!?/p>
《哈德良回憶錄》最重要的特征,是突破了以往歐洲歷史小說的形式局限,它首先使歷史
奮不已。在她對自己延伸了數(shù)百年的家族歷史的清理和挖掘當中,她似乎聽到了神秘的血緣連接與血脈的汩汩流動聲,使她感到了自己體內(nèi)隱藏的聲音和歷史的回聲相呼應。于是,經(jīng)過了多年的準備,經(jīng)過了反復的斟酌和修改,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個由三部長篇作品構成的系列。
第一部是《虔誠的回憶》,以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的母親生育她的時候的難產(chǎn)寫起,她的去世對她和父親的影響,一直追溯到母親那遙遠的家族大樹,然后,一一描繪了母系家族譜系中各個成員的故事,和時代變化對他們?nèi)松木薮笥绊?,最后,講述了父親和母親的相遇、結婚,在結尾的地方,這本自傳體小說仿佛繞了一個大圈子,重新回到了起點上,以嬰孩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的誕生和母親的難產(chǎn)和死亡結束。在這本書中,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用了“虔誠的回憶”來作為書名,表明她對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的深切情感。在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的生活中,她父親對她的成長至關重要,而母親的影響似乎是血液中的遙遠的呼喚,她通過這本書將母親的聲音、容貌和動作重新地喚回到人間,喚回到她的身邊,并且和父母親溫情地相聚。
第二部《北方檔案》中,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則把目光投向了父親的家世,從16世紀開始追溯,其中主要描繪了她的祖父在1848年法國革命和“巴黎公社”中的活動,以及她的父親在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的一些親身的經(jīng)歷,把法國從19世紀到20世紀激烈的社會變革呈現(xiàn)了出來,使我們看到,盡管每個生命個體似乎都在努力地擺脫著歷史的局限,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一種更大的命運。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以“蒙昧時代”、“譜系網(wǎng)”、“馬雷街”、“宿命”等作為小題目,可見,她伸展開一面廣大的人物關系譜系的時候,還表露出她對歷史的觀察和所下的結論。比如,對“宿命”這個詞語的使用,就非常大氣而決絕,以凝視的眼光使家族歷史成為歷史琥珀中的蠓蟲。
1988年,距離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告別人世后一年多之后,由一家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她的這個自傳系列的第三部《什么?永恒?》,這是她沒有完成、但也可以當作完成的作品出版的一部書,據(jù)說,離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最后完成它還差幾十頁的樣子了。在這本書中,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繼續(xù)追溯父親的一生,他在生命最后一些年的經(jīng)歷,將20世紀里歐洲的混亂不堪和它的根源,做了一些深入的、文化性的探討,并以面對永恒的堅強發(fā)問,把靜止的歷史和動態(tài)的人相對應,表達出懷疑主義的態(tài)度。在這里,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終于從一種古典主義的幕后來到了現(xiàn)代主義的前臺,在追求人類永恒價值的同時又質(zhì)疑了它的存在。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能夠?qū)Ω鞣N文學文體都駕輕就熟。1963年,她出版了詩集《阿爾西帕的慈悲》,收錄了55首詩歌,大多以古代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故事,來影射或者隱含著當代人的感情,特別是她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的曲折表達。在這一點上,她的詩歌風格和希臘現(xiàn)代詩人卡瓦菲斯有異曲同工之妙,后者的詩篇也大都以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做依托,來表達他內(nèi)心的隱秘感情,因為,卡瓦菲斯也是一個同性戀。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對他的詩歌寫過一篇熱情洋溢的評論,可見他們互相之間的呼應熱烈,影響深刻?,敻覃愄亍び壬{爾多才多藝,她對歐洲各種門類的藝術如數(shù)家珍,是博物館的???。除了小說和散文寫作,瑪格麗特·尤瑟納爾還在1971年出版了《戲劇一集》和《戲劇二集》,將她那些“只適合閱讀,而不適合演出”的劇本收集了進去,一共有六個劇本。1979年,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出版了一部翻譯自古代希臘詩人的詩歌集《王冠和豎琴》,顯示了她追蹤和敬仰希臘文化母體的一貫姿態(tài),因為,一切西方文明的根源都來自希臘,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是這個根源的膜拜者。她把自己的文學想象力都放到那個時代的文化之根上進行拓展和呈現(xiàn)。1983年,她出版了自己的隨筆和文學評論集《時間,這偉大的雕刻家》,在這本書中,她論述了很多她心儀的作家和藝術家,從里面可以看出她的師承和基本的文學觀。其中,收錄的主要文章有論述杰出希臘詩人卡瓦菲斯、日本現(xiàn)代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德國作家托馬斯·曼的評論,還有一篇《歷史小說中的語調(diào)和語言》,可以看做是她對自己的歷史小說寫作的一次經(jīng)驗性總結,一個創(chuàng)作綱領性的宣言,是她的文論中最重要的一篇。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說:“假如時間允許,我將一直創(chuàng)作,直到鋼筆從我的手上滑落?!?987年11月8日,她的腦血管病突然發(fā)作,鋼筆從她的手上真的滑落了,一個杰出的女性作家就這樣終止了呼吸。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本質(zhì)上屬于歐洲現(xiàn)代主義范疇,她非常善于用20世紀的文學觀念來處理歷史題材,她的小說題材涵蓋了古代歐洲尤其是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地中海文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和20世紀初期的歐洲社會三個歷史時期,這三個歷史時期是她小說要表現(xiàn)的主要內(nèi)部時間的背景。她以對歷史的巨大激情,以地毯編織工般強大的敘述技巧,將歷史豐富的花紋和花邊都織進了她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吃驚的小說,帶給了我們一個活的、由細節(jié)和心靈的悸動、靈魂的氤氳和歷史風云滾滾膠合所構成的世界。她的這個歷史小說的世界是外部闊大、內(nèi)部精細繁華的。她以這些杰作既改寫了女性作家的歷史,又將一個我們不曾預見的文學世界帶給了我們。
(責編:吳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