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巖
教書育人向來被認為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應遵守的基本原則,也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只要將自身所學的文化知識、專業(yè)知識與社會技能對學生傾囊相授,同時最重要的是在教書之前,先要“育人”,首先要做學生“如何為人的好榜樣”,同時要教育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
當代高職高專院校道德教育面臨的問題
1、“說教”、“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德育教育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目前的大部分院校的德育課程多采用以“灌輸”、“說教”為主而忽視教育主體的教育方式,教師將這些道德條目當作對象性知識來教授、灌輸,之后通過考試和其他方法迫使學生進行強制性學習,而學生方面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單純的記憶背誦,這種模式使得學生對規(guī)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壓力,因此并不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從根本上理解并認同道德觀念,從而使得道德教育與現實生活,與當今社會嚴重脫節(jié)。
2、空泛的德育教育內容。使德育教育無法與現實社會接軌
德育教育在高職高專院校最直接的途徑即一些相關的德育教育課程,而在這些課程的授課內容大多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課本上多是教條地灌輸一些空泛的理論與結論性的話語,而沒有結合現實生活進行實例論證,對學生而言既缺乏興趣又沒有說服力,同時又無法切實地在現今社會中學以致用。
3、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道德困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全球一體化的趨勢逐漸加劇,各個領域越來越多地與國際社會接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隨之而來,而這些都與我國的傳統文化道德有很多的不同點,使得我們的社會中充斥著中西方不同的道德觀、價值觀,也使得青少年、大學生更容易產生迷茫、困惑和疑問。他們中很多人都已經不再恪守一種道德觀而是廣泛的接受著,甚至崇拜著各種不同的道德觀,有些甚至道德觀念模糊易變、道德行為多面和叛逆。
加強與改善高職高專道德教育的建議
1、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應當注重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使其具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與世界觀。同時應加強對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理論的教育學習,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教育,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等。
2、提高教師這支德育教育隊伍的素質
教師在指導和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接觸最為廣泛與密切,通常在學生中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其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感召力,直接影響著學校所培養(yǎng)的人才質量。因此,首先,必須要加強德育工作者的自身德育素質,提高理論水平,積極掌握認識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與自身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積極建立一支擁有高素質、樂于奉獻的專業(yè)德育隊伍。其次應該提高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從事德育教育的教師自身首先就要具備高素質,熱愛自己的工作與學生,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樂于奉獻。再次,要具有較高的工作能力。德育教師應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擁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還需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與技巧。即使在日常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也應該時刻發(fā)揮自己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將德育教育滲透于日常生活中,給學生傳授為學之道、做人之道。
3、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全部德育的最基本手段,是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學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普遍存在課程內容陳舊,單一,毫無時代感可言,因此授課教師必須打破陳規(guī),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高職教育特點,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實施教學。深化教學內容,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從中切身體會到道德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與專業(yè)素質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德育教育是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教會學生為人之道,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同時也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處事態(tài)度。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德育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加以改進,時刻努力優(yōu)化我們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