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倉頡
四年級的兒子來問語文題。自從他媽媽走后,他還很少主動找我問問題。老師也說這孩子內(nèi)向,愛自己琢磨事兒。今天怎么了?
我一看,是“根據(jù)下列句子的意思補充成語”。前面是一排給出的成語釋義,后面一律是“×言×語”,讓你補充完整。諸如:“很少的幾句話”,是什么言什么語:“說了很多的話”,是什么言什么語:后面還有“自己對自己說的話”、“豪邁雄壯的話”等等。這些題目大都比較好答,兒子也都填對了。只有最后的兩個空著:“無根據(jù)惡意中傷的話”——×言×語:“毫無根據(jù),誣賴誹謗的話”——×言×語。
天知道!這兩個意思竟然還有區(qū)別?以前我單知道,它們都指向一個成語“流言蜚語”的。不由得暗嘆應試教育的迂,為畸形的基礎語文教學捏把汗。
我卡在那里,半天沒說話。兒子耐心地等著。
我舉棋不定:“這后一個,應該,應該是流言蜚語:前一個,應該……”應該了半天,也沒應該出來。
兒子看我猶疑,小心翼巽地試探:“是不是風言風語?”
“哦,風言風語倒帶點意思,只是程度上有些輕了?!蔽艺f。心里頗有幾分不甘——我連這都沒想到。
“那,閑言碎語呢?”
我一驚,原來這小子竟藏著掖著!這條成語盡管不是特別合適,但也是里面最貼切的了。
我沒馬上肯定,腦子飛快地旋轉(zhuǎn),搜索更符合的成語條目。自然是沒有。
只好點點頭:“嗯,這條比較合適。你怎么想出來的呢?”
“爸,你就是聽了別人的閑言碎語,才對媽媽冷言冷語的。媽媽好言好語地解釋,總是被你惡言惡語地打斷。后來,你一說話就是污言穢語,她慢慢地寡言少語了。最后,你們不言不語了。媽媽也走了。媽媽走后,你對我總是只言片語,我只好自言自語……”
兒子不緊不慢地說出一大堆“言語”,我聽得呆住了!瞪大眼睛,看著慢慢長高慢慢陌生的兒子……
“爸?!眱鹤优e起我的手機,遞到眼前?!敖o媽媽發(fā)個短信吧,用你的那些‘甜言蜜語?!?/p>
我接過手機,一把將兒子拉進懷里。
編輯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