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 文
2001年10月,9名意大利自行車愛好者,為了紀念馬可·波羅的東方之旅,歷時96天,騎自行車從威尼斯出發(fā)來到了中國北京。車手們用9輛車上的零部件重新組裝了1輛自行車,捐贈給了北京2008奧組委,以表達對中國舉辦奧運會的支持和聲援,并希望中國的自行車愛好者,能夠在2008年前完成從北京到意大利威尼斯的回訪。
為了接受這個特別的邀請,也為了證明、禮儀和挑戰(zhàn),一個由8名騎手及5名后勤人員組成的遠征隊,在2004年6月成立了。這是一支由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組成的隊伍,他們當中有的是運動員,曾經參加過長跑,也有人曾在國內騎自行車旅行過。面對著將要開始的征程,他們雄心勃勃,興奮不已,仿佛已經看到了等待著他們的鮮花、掌聲和閃光燈。遠征隊需要一名隨行的醫(yī)生,于是那名已經42歲、開始曾報名參加但未能入選的中年人最后被選中了,有幸以隊醫(yī)的身份參加。
他們給這場即將開始的旅行賦予了很多崇高的意義——他們將向外國人證明,歐洲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能做到。
出發(fā),前進,每天以150~180公里的速度行進在祖國的公路上。穿過一座又一座的城市,穿過平原、沙漠和河流,把一座又一座的小山拋在了身后。他們體驗到了旅行的快樂,但更多的是旅行的艱辛。當他們一路行進,終于進入到祖國的大西北——新疆時,有4名騎手突然決定退出。
他們沒有說退出的理由,給人們留下了一些猜測?;蛟S是他們認為這樣旅行的意義并不大,很累而且很愚蠢,完全可以采取更快捷、更省事的方式;或許是他們忽然覺得創(chuàng)造這樣的紀錄沒有意義了,因為在這之前已經有人創(chuàng)造了比這還遠的紀錄。總之。這是一場自愿參加的旅行,沒有人強迫他們必須走完全程。中年人既理解也尊重他們的選擇。剩下的人繼續(xù)他們的行程。一次意外,中年人的左膝蓋處劃開了一道又長又深的口子,血流不止。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中年人自己給自己縫合了7針。與在國內相比,國外的旅程遇到的困難更多了。陌生的人群和文化;亞洲中部高原艱難的山路使有的隊員途中遇險受傷;伊朗沙漠酷熱的高溫,使隊員們手臂上冒出的不再是汗水,而是一層細白的鹽類結晶體。仿佛所有的困難都來考驗他們,但他們繼續(xù)前進著。
當他們西行到愛琴海邊,將要乘船進入意大利時,最后的幾名隊員因身體原因已無力再堅持了。他們打算退出了,他們感覺慚愧,向中年人道歉,并希望中年人與他們一起回去。但他不想屈服。就這樣,在即將到達終點時,只有那個中年人在按事先的計劃堅持著。
行百里者半九十。也許從現(xiàn)在開始,真正的旅程才開始。沒有伙伴的旅程才是最困難和孤獨的。中年人既是領隊,也是隊員,還是醫(yī)生。中年人一邊騎車,一邊給自己打氣:克服的困難越多。成功的價值也會越大。他認為一個人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會是各種各樣的,但最大的困難卻是來源于自己。人向困難低頭時的理由看起來很多,而實際上最后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屈服,自己向自己屈服。
終于,中年人到達了意大利,品嘗到了勝利的喜悅。他就是42歲的錦州醫(yī)生鄭義。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那些年輕的隊員沒有走完全程,而只有他堅持到了最后時,鄭義說:“這沒什么,或許是因為我當過兵,或許是因為我比他們年齡更大一些吧?!逼鋵?,是勇氣和信念讓他選擇了堅持,他相信這次的困難不會比以前更多,跋涉的艱難變成了中年人腳底下的路,這何曾不是他人生中經歷過的最壯美的風景!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