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童話大王”之稱的鄭淵潔,小學四年級自動退學,靠父母的輔導和自學,獨自一人撰寫《童話大王》風行中國20多年。不僅如此,他成為父親后,將小學畢業(yè)的兒子鄭亞旗領回家自己培養(yǎng),從扛雞蛋到報社部門主管,再到辦公司請父親打工,兒子似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父子二人共同演繹了極具童話魅力的家教故事。然而,正當家長們極力效仿和推崇童話大王的教育方式,將越來越多的孩子領回家自己培養(yǎng)之時,鄭淵潔卻將自己的小女兒主動送進學校,并且期望女兒“一直讀到博士”。從慫恿兒子“脫軌”正常教育渠道到將女兒送上正規(guī)教育渠道,這中間,童話大王經(jīng)歷了怎樣的心靈歷程呢?
1983年,兒子鄭亞旗出生了。面對著剛出生的兒子,我這個做父親的心里充滿了喜悅,說實話,我比任何父親“望子成龍”的期望都迫切。
父親的使命感促使我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事業(yè)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要求。雖然我的童話作品散見于各報刊,但是所獲稿費不多。這時我想到了辦一本《童話大王》,可是一連找了很多家出版社,都連連碰壁,所有的人都說這是不可能的。那時候家附近有一條鐵路,郁悶的我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帶著兒子來到鐵路旁,就等火車來,一趟一趟地看。
看著呼嘯而過的列車,我感到很悲哀:雖然火車表面看氣勢磅礴、風馳電掣,但它們終生被禁錮在固定的軌道上,每天重復著周而復始的路線……
一天下午,在抱著兒子觀看了十幾列火車疾馳而過后,我這個父親首先決定“脫軌”了,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嘗試一個人寫一本期刊,于是就有了1985年誕生的《童話大王》。
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我本來也打算讓兒子亞旗接受正規(guī)教育。但兒子上小學后,因為特立獨行的行為和千奇百怪的想法經(jīng)常得到老師的訓斥,他經(jīng)常痛苦地發(fā)出慨嘆:“為什么小孩子非得要上學呢,要是能不上學該多好??!”
為了學生能考出高分數(shù),鄭亞旗學校的老師年年期末考試都故意漏題給學生。這樣的教育有什么意義?在故意讓兒子考了60多分拉了全班的后腿后,我毅然將兒子領回了家,讓兒子與正規(guī)學校教育也脫了軌。
雖然力排眾議將兒子領回了家,但是我在心里是十分忐忑不安的。在家教育孩子也沒有成功范本可循,要是自己的教育失敗了怎么辦,我不是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于是我一方面自己潛心研究教育方法,憑借自己的強項,用童話的手法給兒子編教材。另一方面拼命寫作,我就想著:萬一我的教育要是失敗了,我得掙下一筆家產(chǎn),讓兒子將來也有個保障。
兒子15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不靠我來養(yǎng)活了,又是炒股,又是辦公司,忙得不亦樂乎。而完全靠我一個人支撐的《童話大王》也已經(jīng)走過了17年的風雨??梢哉f,我對兒子的教育實現(xiàn)了“雙贏”??吹浆F(xiàn)在許多家長為了教育孩子,當了全職母親或者父親,我是十分不贊同的,當父母的首先要以身作則,以自己事業(yè)上的成功來激勵兒女,而不是全天守著他們,要求他們這樣那樣去做。
在兒子開始獨立后,我的小女兒亞飛也出生了。因為兒子教育模式的成功,加上又有現(xiàn)成的教材,我開始也沒有打算讓女兒去上學,連幼兒園也不想讓她去上。兒子幼兒園被關黑屋的經(jīng)歷讓我心存余悸。
也許是從小就在女兒面前提將來不讓她上小學的事情,反而大大加大了女兒的“逆反”心理,在女兒鄭亞飛心里,上幼兒園和上學是一件很好玩兒的事情??晌疫€是擔心學校教育會扼殺女兒的天真與活潑。
一件小事打消了我的顧慮。一天上網(wǎng)瀏覽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篇童話被某考生“借用”,成了滿分高考作文,掛在網(wǎng)上被當成范文。要知道,我以前替兒子寫的一篇作文,可是被老師判了零分的。從這件小事上,我深感到經(jīng)過這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國教育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更加注重孩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既然女兒適應和喜歡這種方式,就應該讓她在學校里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成長。于是,我放心地將女兒交到了學校,讓她入了正規(guī)學校的“軌”。
讓兒子出軌與讓女兒入軌,雖然看起來截然相反,但是我的教育理念是不變的:那就是“無為而治”,讓孩子們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軌道。我和兒子就像兩匹烈馬,不適合在一條固定的軌道上跑,所以我們脫軌了。女兒適合這條軌道,我就讓她在上面跑,如果我硬把女兒拉下適合她的軌道,她可能會找不到方向。
我曾問女兒,你對上學這么有癮,想讀到什么時候???女兒想也沒想,就回答:“我要讀到博士?!?/p>
我在很多場合說過:“判斷一個國家有沒有前途,就看這個國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歡上學?!辈坏珜ε畠海覍业那巴疽渤錆M了信心。我還計劃以女兒亞飛每天的學校經(jīng)歷為素材,寫一部日記體文學著作,全面記錄分析我國學校教育的長處與短處。這部書我計劃一直寫到2025年。
人們總問我,什么樣的家教才是成功的呢?真想給天下的父母一個測驗自己是不是合格父母的辦法,請你們問自己的孩子一個問題:“倘若人死后可以再生而且能夠選擇,你下輩子還愿意給我們當孩子嗎?”從孩子的答案上,父母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爸爸媽媽。也許,這個問題不只適用于父母,也適用于所有的老師,以及和孩子們打交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