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蓬 徐 明
【摘要】當前,在新課改形勢下的地理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重“認知訓練”,輕“情感熏陶”;重“競爭”,輕“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們必須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素養(yǎng);變“競爭”為合作,注重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更新理念;探究學習;教師;學生發(fā)展
面臨新的時代對教育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學習探索,嘗試在教學過程中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指導地理教學。
1.首先要感受新課標,樹立新理念
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1.1定準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主動開發(fā)、共同提高的雙向互動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
1.2面向全體:以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為本,兼顧優(yōu)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讓地理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
1.3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開發(fā)的過程,是疑問、困難、障礙、矛盾的暴露過程和心智、個性、成果、喜悅的展示過程的統(tǒng)一。
1.4關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最經(jīng)常、最大量地獲得教育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向課堂45分鐘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學生心往神馳的境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刻領悟:“學地理對生活和終身發(fā)展有用?!?/p>
1.5科學評價:評價機制體現(xiàn)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即實現(xiàn)評價目標多元化與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激勵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互補。
2.新理念對地理教學提出的要求
對于地理教師本身而言,要形成地理的課堂教學,新課改理念對教師提出以下幾個要求,讓我們就這幾方面做一些探究和嘗試。
2.1徹底轉變自己舊的教學觀念,明確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和體系。
2.2善于傾聽自己的教學對話: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將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錄音或錄像,然后收聽或收看自己的教學實錄,分析自己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歸納自己的教學風格,并不斷地進行調(diào)整、改進。
2.3建立班級常規(guī)的學習小組:由于班級人數(shù)多,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建立那么多的小分組,因此成立常規(guī)的幾個學習研究小組,就可以針對小組情況具體提供要探討的問題,使學生對這種分組式的地理教學方式熟悉化和認同化。
2.4建立充滿思考氣息的班級氣氛:班級氣氛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必須從課堂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開始,就要遵循民主教學、以學生為本管理的思路和觀念,對學生課堂學習氣氛進行營造和建設,這是地理課堂教學能否取得實際效果的前提和基礎。
2.5加強自己專業(yè)的提升和發(fā)展:地理是一門不斷發(fā)展不斷前進的學科,地理教學中所需要的素材更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不斷發(fā)展,教學要做到常講常新,要搭建的充滿時代感和生活氣息,方可不斷維系學生的學習熱情。
3.在課改理念下對地理教學的新程序的幾點見解
地理教學一般以課堂教學程序為主線,通過課前預習、質疑;課堂解疑、答疑;課外延展、用疑,充分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新性,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3.1啟迪質疑。
新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讓學生以自己為主體,構建樂于學習的平臺,使教師真正配合學生完成學習目的。這就要求學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目的地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等教學活動,直至完成教學要求。質疑,設疑,解疑,不斷深入,不斷提高,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進入主體的角色。由于地理學源于自然,貼近現(xiàn)實生活,所以地理教學過程,可以充分借助現(xiàn)代媒體手段,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具,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
3.2教學結合。
通過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達到寓教于樂、輕松學習的效果,將極大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計一些恰當?shù)慕虒W活動,通過有興趣的問題,將學生轉化為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fā)現(xiàn)者、參與者的角色,通過思考或操作,得出結論,以達到既學習知識又增長能力的目的。
3.3反饋評價。
在地理教學中,不必要求學生達到同一個水平,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答案,透過多角度、多標準的評價,肯定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只要學生得出的結論符合科學且合理有效,就可以允許有幾個可能發(fā)生的標準答案,而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學反饋評價從更多地關注結果到更多地關注過程、關注知識技能等,使得教學目標的評價更趨向科學化、多元化。
3.4學會學習。
地理既有陳述性、記憶性知識,又不缺乏推理性、實踐性的知識。這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教材進行安排和組織,教會學生整理知識、處理知識、把握知識要點、揭示知識之間的脈絡關系。在地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將教學程序中的各環(huán)節(jié)相互融合相互聯(lián)系,倡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構成“學習共同體”。
總之,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應當根據(jù)新理念對過去的常規(guī)教學觀念和方法進行重新的審視和思考。讓我們應該盡快成長起來,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jīng)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收稿日期:2008-10-30
作者地址:山東省青州市石河初級中學26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