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武國忠,北京孔伯華醫(yī)館首席坐館專家,是近代仙學養(yǎng)生創(chuàng)始人陳攖寧先生的徒孫,當代仙學泰斗、著名中醫(yī)家、針灸大師胡海牙先生的入室弟子。同時,又是意拳(大成拳)創(chuàng)始人王薌齋之女—著名養(yǎng)生大師、宮廷指科傳人王玉芳的入室弟子、義子。曾得到峨嵋丹醫(yī)學派大師周潛川先生弟子廖厚澤先生的傳授,學習丹道醫(yī)家的“大方脈”。
近段時間,由于幾名留學生從國外回來,并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給我們身邊的人群帶來了不小的恐慌。歷史有時總是驚人的相似,去年的汶川5·12大地震過去整整一年了,受到傷害的心靈剛剛得到撫慰,一場席卷全球的流感瘟疫又悄然無息地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給我們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相信2003年的那一場非典,大家都記憶猶新。記得當時有朋友問我:“您從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角度能預測一下這種瘟疫什么時候可以消失嗎?”我當時回答的是6月20日左右。為什么會這樣說呢?我當時就是用的傳統(tǒng)的五運六氣學說對當年的那場瘟疫做了一個簡單的判斷。后來隨著衛(wèi)生部門“感染人數(shù)零報告”的發(fā)布,非典在6月上旬得到了全面的控制,雖然我的判斷比真正消失的時間晚了十天左右,但朋友們對我的這種判斷還是贊嘆不已。
其實從運氣學說的角度來講,今年是己丑年,太陰濕土司天。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也好,還是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他們的高發(fā)期都是在春天,相當于中醫(yī)溫病學中的“濕瘟”?!皾裎痢保话阍谔帩裢了咎斓哪攴莞甙l(fā),主要以脾濕為主,濕屬陰邪,性質(zhì)重濁而黏膩,它能阻滯人體陽氣的運行,妨礙脾的運化。脾的運化失常,就會形成淤久化熱的現(xiàn)象。淤久化熱之熱是虛熱,此時如果過早地使用寒涼藥物,會對脾胃造成新的寒濕之邪。甲型H1N1流感最初發(fā)作時,會伴隨有咳嗽、喉痛、食欲減退、眼結膜潮紅、鼻流清涕、發(fā)熱,體溫在短時間會迅速升高至40.5~42.5度,精神萎靡,食欲廢絕,四肢無力,不愿行動等脾虛癥狀。而這種脾虛癥狀也是濕邪過重、陽氣不足的表現(xiàn)。就像這兩天,北京雖然五月中旬了,但氣溫也相對較低,這樣會導致人的陽氣不足,濕邪過重。這種濕邪,也可以說是濕瘟,這種情況一般在夏至的時候就會有所好轉(zhuǎn)。因為夏為火德之象,火氣燥烈,可以殺菌除濕。古人又有“春瘟怕夏至”的說法。所以一般情況下,這種春瘟在夏至的時候都會得到緩解或者消失。
這些天我收到了不少關于甲型H1N1流感的短信,有的朋友還給我推薦了一個預防這種流感的方法,就是金銀花加甘草泡茶喝,并問我這個方法有沒有效?我的答復是,如果用炙甘草加金銀花泡茶喝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記住一定要是炙甘草,而不能用生甘草,因為生甘草的芯容易造成中濕腫滿。炙甘草是經(jīng)過火炙的,有溫中健脾益氣的作用,配上金銀花,一溫一涼,既能健脾又能清熱,還是相對比較合理的。但從我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太陰濕土司天濕邪過重時,最好是用一些扶陽祛濕的藥物,比如附子理中丸、霍香正氣丸等會更有效。
很多人現(xiàn)在談甲型H1N1流感色變,甚至躲在家里不敢出門,即使出門還要戴上口罩,其實大可不必。從中醫(yī)學的角度來看,這場流感并沒有那么可怕,所謂“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正氣充裕,是抵御一切外邪的根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體的陽氣充足,就足以應對病邪瘟疫對人體的襲擊。
首先要有一個正確平和的心態(tài)來面對它,不要過度擔心恐慌,草木皆兵,心神損耗過多,反而損傷正氣;
其次飲食要清淡合理,盡量少食寒涼生冷油膩的食物,保證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失常;
再者要保證睡眠充足,盡量不要熬夜,增加人體機能的抵抗力;
最后要有適度的運動,比如站站養(yǎng)生樁,做做脊柱健身操,或者是其他舒適平緩的運動,以身體微微發(fā)熱舒適不累為度。
此外,給大家介紹一下薏米紅豆湯在應對這場瘟疫時的妙用。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里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干,造成糊底。我建議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后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里悶半個小時,再加火,燒開后再悶半個小時,紅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家里不常用的保溫瓶洗干凈,把薏米和紅豆放在里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蓋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jié)省能源,不用去熬。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么熬都不會發(fā)黏發(fā)稠,總是底下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在湯里。由于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很多,這些湯可能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爭取把它喝完,因為到下午就餿了。沉底的那些薏米和紅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覺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點白糖。這不是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嗎?
薏米紅豆湯雖然是祛除人體濕邪的,但是作為治療和預防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還不夠,故此我對該方的配伍做了調(diào)整和加減,更方便大家使用。調(diào)整后的方法即為:將原來的薏米和紅豆1:1的配比,改為1:2,就是一份薏米,兩份紅豆,再加上適量的薄荷、干姜和炙甘草熬湯喝,就可以了。
此方也暗合了醫(yī)圣張仲景“甘草干姜湯”扶陽祛濕的方意,干姜和甘草合用,古人認為是辛甘化陽,化陽的同時,也可以除濕。所以我認為扶陽除濕法是應對這次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方案之一,寫出來僅供大家參考。
行文至此,想起了《法句經(jīng)》中的幾句話送給大家: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
滿足是最好的財產(chǎn)。
信賴是最佳的緣分,
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愿大家在彼此信賴的基礎上,把心安下來,獲取健康這最大的利益,共同度過這段非常時期。人與人和諧了,人與天地和諧了,瘟神自然就會遠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