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岳
近日《中國青年報》報道,諸多大學排行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一向飽受非議,天津大學校長龔克透露,曾有一家排行榜的制作機構找上門來索要“贊助”,遭到學校拒絕。無獨有偶,南開大學也曾拒絕與排名機構“合作”,該校新聞發(fā)言人吳志成教授說,學校接到過不少類似的來電及傳真,明示或暗示校方“贊助”可以換取排位的上升,但學校一概回絕,“凡是收費的商業(yè)性排行榜,南開不參加,也不支持”。
我們不否認科學權威、公正準確的大學排行榜,可當排行榜一旦成了捐資榜、腐敗榜和“黑心榜”,成了“學術科舉制度”,如果仍然盲目迎合,就只能導致學術環(huán)境物化、學術行為失范。
這時,被邀排名單位就應該有大膽質疑和說“不”的勇氣,就像某項制度因為操作不夠規(guī)范侵犯了社會公平要受到聲討一樣,大學應該挺身而出,讓物化排行榜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受到抨擊。天津大學龔克校長說:“第一,所有這些排名沒有一家向學校要過數據;第二,所有排名沒有一家請過任何同行專家評議,都是課題組自己排出來的。所以我覺得它需要改進。當然,排名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但我們不能簡單跟著排名走?!?/p>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拒絕提供“贊助”,不僅僅是一種學術信仰的堅守、學術骨氣的坦蕩,更是對學術歪風和學術物化的有力回擊。越來越多的大學在各種物化評比中敢于脫身出來,亮出正直正義的辦學底線和君子做派,那些不良排行榜懾于本真威嚴,就不得不收斂厚黑行為。這對學術風氣的凈化,是一種良好的推動。
遺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大學都能像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那樣,凜然不動,敢于和不良習氣斗爭。特別是辦學實力不強和學術影響力不大的非重點、非名校大學,沒有國內國際影響又需要知名度裝點門面,就在歪門邪道方面下工夫,掏錢買個靠前排名。這就是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批評的,“一流大學”成為指標化和數字里的“一流大學”。自己得到了“金字招牌”,卻將排行榜自身具備的良性導向力給削減了,這是一種不正當競爭,也是公共責任和公共知識分子信仰的淪喪。
大學作為普適性價值理想的栽培者,必須有不為外力所動、不為外力誘惑的坦蕩風度和獨立高傲的精神。也就是說,無論外界的行政干擾、資本干擾多么強大而有威懾力、誘惑力,大學都應該始終將公平精神、公正理念和對制度的堅守放在第一位,“大學和學者都應堅守學術精神和學術傳統(tǒng)”,“作為學術機構和其中的學者,對學術、學術精神和學術傳統(tǒng)的堅守是頭等重要的。只有在‘堅守的基礎上改革不良的學術制度,才能消除學術、個人和學術機構在世俗利益鏈條上的附加的‘增強鏈”。
由此,我想到了“牛筋風度”。據報道,英國首相布萊爾在任期間,曾為一名來自教育落后郡的女孩的入學問題親自向牛津大學求情,因為她“中學畢業(yè)考試成績全部是A,是近百年來當地第一個達到牛津錄取線的畢業(yè)生”,但卻被牛津教授拒絕,因“該學生不具備牛津大學要求的創(chuàng)造潛質,故而拒絕7她的入學申請”。對此,布萊爾滿腹牢騷:牛津大學就像“牛筋”一樣,太倔強、太古板了,要與時俱進,必須進行改革。不料,此話傳到了牛津師生的耳朵里,引起了他們極大憤慨,學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萊爾榮譽博士學位的計劃,并對政府行政干預學校事務提出嚴重抗議。牛津如“牛筋”,折射的正是對學術自由雷打不動的信仰和膜拜,連首相都無法改變牛津教授和高校的決定,高校應該具備的精神信仰、學格高傲和信仰獨立才能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實。從這個意義上說,拒絕物化排行榜也真的具有一種“牛筋風度”了。
要讓我們的大學成為“學術的演練場”、“靈魂的制高點”,就應多一些“牛筋風度”。排行榜再誘人,也不能拿教育良心做交換。讓資本、“學霸”、官僚化的學者,遠離高校,遠離學術,堅守公平,這一點,一刻也不能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