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軍
物理實驗是傳授科學實驗知識,培養(yǎng)科學實驗能力的教學活動,它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但從當前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看,還存在著不少制約學生實驗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不合理因素,這主要反映在:(1)教材上只給出實驗的儀器、方法、結論和分析,忽視了實驗的理論背景和設計的思想過程;(2)大多數實驗是驗證性實驗,實驗方法“照本宣科”,全班學生同步整齊地按實驗冊上統(tǒng)一的操作步驟機械地完成實驗;(3)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適應21世紀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就必須切實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突出實驗的設計思想
在實驗教學中,對于那些載入史冊的經典實驗,我們要盡量再現其巧妙的設計、獨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引導學生去追溯物理學家思考、研究問題的源頭,從中汲取設計思想的營養(yǎng)。例如,伽利略運用斜面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為什么選用斜面?看似信手拈來,其實獨具匠心,他是以此達到“沖淡重力、放大時間”的目的,從而克服了當時測量工具精度不高的局限。對于教材中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我們絕不能僅滿足實驗結論的重復,而要突出實驗思想上的探索性,盡量再現實驗的設計過程,多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做?”“換一種方法行不行?”以此來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加強探索性實驗
所謂探索性實驗,是由教師給出實驗課題,提出實驗要求,讓學生根據實驗目的,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構思,設計擬定實驗方案和步驟,自己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推理、判斷、總結,得出結論的一種實踐活動。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實驗的探索性,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情境,通過設計一些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探求新知識,親身經歷探索知識的全過程。例如,我們設計了一個“研究橡皮筋的伸長和外力的關系”的實驗。要求用一根較長的橡皮筋,20g的槽碼和槽碼鉤各一只,細繩一段,請學生設計實驗,研究橡皮筋伸長和所受拉力的關系,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提出下列問題: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獲得比20g所受重力更大的拉力?2、如何確定橡皮筋的伸長和拉力的大小?3、請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的伸長和拉力的圖像是什么樣的?4、你準備怎樣處理數據和作圖?5、你作出的圖像有什么特點?怎樣解釋?6、在逐漸加大拉力作出圖后,再逐漸減小拉力,回到原來的初始拉力大小,再作圖像,這兩條圖線是否重疊?這能說明什么問題?在作出必要的指導后,讓學生自己購置橡皮筋,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操作測量,自己設計實驗報告,自己推證有關結論。顯然,這是學生自己探索、實踐發(fā)現的現象、方法、規(guī)律,而不是教科書和其他人塞給的現成的結論。在未來的應用中,自然可以得心應手。
三、充分運用自制教具、先進技術與手段,優(yōu)化原有實驗
單憑教科書的實驗內容,“照本宣科”地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補充、更新實驗內容,使實驗常新,使實驗貼近生活、貼近新科技發(fā)展方向,拉近物理實驗和現代生活的距離。盡可能選用學生所熟悉的材料,最簡單的材料,最常見的材料做實驗,使學生富有親切感、新奇感、熟知感,建立起牢固的物理表象。例如用激光小電筒做光實驗;用塑料可樂瓶做氣體體積與壓強關系應用的實驗;用話筒(傳聲器),收音機(音頻信號放大器)、磁棒、線圈等簡單的零件演示無線電通信等。對于那些由于儀器體積小,可見范圍小,可供觀察的現象有限,或由于實驗現象過快、過慢、過微,學生難以觀察清楚的實驗,我們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模擬實驗,變看不見為看得見,變靜為動,讓學生想象無法親身實驗的現象,使學生獲得具體、明確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思維,為概念的建立、規(guī)律的發(fā)現及其應用奠定必要的基礎。
責任編輯: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