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巖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望”;“聞”;“問”:“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09)05(B)—0042—01
一、“望”——捕捉學情的源泉
要順利完成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就得把握好“望”的時機。提問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表情,確定提問對象,用期待的眼神等待學生回答,然后進行合理的評價。當學生的情緒波動較大時,教師不能操之過急,而要針對學生回答時出現(xiàn)的錯誤,“以誤導悟”,從而使其掌握知識,提高認識。教師要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分析學生的情感體驗,憑借直觀感知來揣摩學生的思維活動,判斷他們接受知識的情況。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調(diào)節(jié)語速,用眼神進行示意,或通過提問等方式來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課后,教師還要及時了解情況,弄清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與障礙,及時為他們解疑釋惑。在運用知識的教學中,展示例題后應稍作停頓,讓學生對例題的內(nèi)容有個初步印象。在分析解題思路時,要通過學生的表情判斷學生的理解情況。課堂練習、課外輔導、試卷講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適時而“望”,這樣才能對教學信息有準確的了解和足夠的認識。日積月累,教學就會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學經(jīng)驗也就會逐漸豐富起來,在以后的教學中就能輕松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教學質(zhì)量就會穩(wěn)步提升。
二、“聞”——教學反饋的基礎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diào),教學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師生之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當學生把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及學習需求毫不保留地向教師提出來時,教師應該耐心聽取,及時幫助學生解疑釋惑。通過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僅可以為備課取得第一手資料,還能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三、“問”——師生溝通的渠道
平時,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要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調(diào)控教學;另一方面要學會換位思考,放下架子,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備課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習慣,之后結合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教案。上課時采用低起點、小步子、慢節(jié)奏、重落實的方式施教,多用啟發(fā)式教學,加強師生互動。課堂提問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隨意性。采用師生互動式教學,既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又能活躍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持之以恒,就會糾正學生認識不深刻、理解不到位、思維不靈活、學習不得法等弊病。
四、“切”——教學檢測的途徑
教學效果的檢測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高三數(shù)學復習的不同階段,“切”的次數(shù)和時間不可等同,應各有側重,“切”的內(nèi)容要根據(jù)教學進度進行適當?shù)陌才拧5谝浑A段的單元過關要以知識體系為重點進行命題,目的是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數(shù)學方法的掌握情況。第二階段的專題復習檢測題的設計要針對高考考點,在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試題要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目的是“切”中要害,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第三階段的檢測題要模擬高考,試題應盡量體現(xiàn)綜合性、靈活性、預測性,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強化他們的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