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 劉文輝
活動設想 :此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旨在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認識、了解蒲公英,并通過讓學生到野外去挖蒲公英、師生齊動手做涼拌蒲公英,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寫活動總結或心得,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長特點、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
過程與方法:在采集、調查、搜索、親手制作涼拌蒲公英和撰寫總結心得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搜集處理信息、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及書面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體驗家鄉(xiāng)野菜之美,體味勞動之樂,提高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1.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或雙休日,以小組為單位,去走訪當地的老中醫(yī),了解蒲公英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也可上網搜集)。
2.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室查找蒲公英的相關資料
3.準備涼拌蒲公英所需的相關用料。
4.擬定活動方案。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主題
上課伊始,伴隨著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用多媒體播放家鄉(xiāng)自然風光的錄像資料。
導語:同學們,我們的家鄉(xiāng)在東北,東北的山野菜資源十分豐富,不僅品種繁多,而且產量很高。因山野菜生長在山野林中,沒有化肥的污染,因此營養(yǎng)豐富,具有獨特的清香。咱們家鄉(xiāng)的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大葉芹、黃花菜、黃瓜香、莧菜等。其中最尋常的就是蒲公英?,F在,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蒲公英綻放著它的美麗。今天,我們活動的主題就是“春來蒲公英美”。
(新課伊始,在愉快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展現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觀,讓學生立刻置身于熟悉的情境中,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從而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自主探究,認識蒲公英
1.春來蒲公英香,那么蒲公英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
圖片欣賞:多媒體課件展示蒲公英的美麗。
師生沉浸在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中,聆聽、欣賞課件展示的優(yōu)美圖片。
2.引導學生說出蒲公英的外形特征:形狀、顏色、大小……
如果我們到了田野里,怎樣才能很快找到蒲公英?(教師適時出示有關蒲公英的實物)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長特性。通過觀察,同學們了解了蒲公英的外形特征,你們知道蒲公英有什么生長特性?(課前布置學生到圖書室或上網查詢、搜集蒲公英的生長特性,并記錄下來)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適時多媒體展示。
(蒲公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婆婆丁。蒲公英根為紡錘形或圓錐形,地上莖不明顯,全株被白色疏軟毛,含白色乳汁。葉呈蓮座狀,葉片倒卵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具有清熱解毒、消痛散結的作用。蒲公英在我國的分布很廣,華北、華東、東北等區(qū)的許多地方,均有蒲公英生長。)
4.了解蒲公英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效。蒲公英不是一種普通的野生植物,它不僅是一種清香味美,營養(yǎng)豐富的烹飪佳肴,還具有藥用保健之功效,是難得的佳蔬。(讓學生交流走訪老中醫(yī)或上網搜集來的有關蒲公英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的材料)
小組代表匯報。
(營養(yǎng)價值: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鈣、胡蘿卜素等;藥用價值:性寒、味甘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退黃之功效。)
5.教師小結。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欣賞圖片、走訪老中醫(yī)、去圖書室或上網搜集資料,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對蒲公英的生長特性、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有了更深認識,使學生活動興趣不斷高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三、親身實踐,挖蒲公英
教師帶領學生到田野里去挖蒲公英。(學生興趣高昂,但活動前教師一定要講清注意事項并做好安全教育。)
四、動手操作,涼拌蒲公英
1. 涼拌蒲公英。師生共同將挖來的蒲公英摘凈、洗凈,將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鐘,瀝出,用冷水沖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
2.品嘗。師生共同品嘗涼拌蒲公英的味道,清香、微苦。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鍛煉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協(xié)調、合作的能力。通過嘗蒲公英,體會到家鄉(xiāng)野菜之美和享受勞動成果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五、總結提升,寫蒲公英、贊蒲公英
1.教師總結活動情況。
2.學生寫蒲公英、贊蒲公英。(選做)
①指導學生將這次活動過程中的調查資料整理寫成調查報告。
②寫蒲公英的樣子、生長特性、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
③寫這次活動過程中的感受或收獲。
(以書面表達的形式寫出這節(jié)課的感受,既培養(yǎng)了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