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蓮 李智宏
在外語教學法的歷史中一直存在著翻譯法與直接法兩大派的斗爭。到60年代,這兩大派發(fā)展成為“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和“聽說法”(audio-lingual approach)。一些教學法專家認為,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如聽說法強調句型操練、培養(yǎng)語言習慣;認知法強調理解,主張有意義的學習和操練。因此可以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的綜合利用,進而產生了新的教學法—“認知習慣法”。下面談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認知習慣教學法的應用。
在教學中,我根據“以閱讀為主,對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也有一定要求”的教學目標,按照認知法的三步曲(即①語言的理解②培養(yǎng)語言能力③語言的運用)使用雙語(即英語和母語)進行教學。經過一年來的反復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
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我企圖擺脫母語,完全用英語授課。但由于操之過急,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而碰到了第一顆“釘子”,并由此認識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逐步誘導、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教學。在第一個學期,我采用了1:1的雙語教學(即一半外語,一半母語)。我先用英語講授語法知識和生詞、詞組(必要時加入適當?shù)哪刚Z),其目的有兩個:1.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2.用英語解釋生詞與詞組可以擴大詞匯量,并能著手改造思維,試圖使學生開始用外語進行思維。在講解課文時可適當使用母語,可首先讓學生將課文逐字逐句地翻譯成母語。盡管這種翻譯有時候違反母語的語法結構,但卻是對原文內容及形式保持忠實的一種翻譯方法。從教學角度來看,這種翻譯的優(yōu)點是可以進行外語與母語的對比,找出兩種語言的異同,達到對原文更加真實的理解。
認知習慣法認為,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母語的利用仍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因為無論外語還是母語,都是人類語言,它們都有某些共通的、相同的東西。實際上,外語語言結構(外語表達習慣)中有一部分技能是和母語語言技能的思維結構相同的,這些技能是可以利用母語的思維結構來遷移的。只要將這些母語技能遷移到新的(即外語)語言材料上來并形成外語語言,便成為外語技能,例如:漢語中的“愛情是不能勉強的”,“禍不單行”,“活到老,學到老”,同英語中的“l(fā)ove can not be forced”,“misfortunes never comes single”,“l(fā)ive and learn”的言語結構就一樣,思維結構也相同。只要教師點出來,學生學起來和用起來都比較省力。而在翻譯課文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與母語言語技能的思維結構截然不同的部分則要與學生一道進行分析、比較,從而使他們意識到漢語與英語表達習慣的差異,同時也有助于思維的改造。例如,當我讓學生翻譯“you can not be too modest”。這句話時,他們立即異口同聲地用漢語說:“你不能太謙虛了”。這句話全班幾乎沒有一個人翻譯正確。這是因為學生只是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這句話,而他們卻不知道“cannot……too……”這個句型的真正含義(應為:無論怎么樣也不過分)。經過教師的分析、比較,學生才意識到,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有的一致,而有的卻一差千里。根據英語的表達習慣,上面那句話的正確譯文應為“無論你怎么樣謙虛也不過分”,或“你越謙虛越好”。
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內容也相應增加。這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語言的運用”上去,即著重發(fā)揮認知—習慣法的第二功能—習慣法的作用。為了避免“填鴨式”(duck stuffing)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機會開口講英語,我在第二學期開展了一定比例的課堂討論活動(class activity)。即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讓他們就課文的內容用英語展開討論,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復述課文(guided retelling)或回答問題。討論的題目各具特色,盡可能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所學的科學、社會知識相結合。例如,在講到“The Antarctic”(南極)這一課時,我就在班上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就南極的地理特征、氣候、自然資源以及如何開發(fā)利用南極等一系列題目進行了討論。又如,當我講到“crime and punishment in Britain”(英國的犯罪與懲罰)一課時,就讓學生針對我國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展開了討論。討論以后,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或者復述課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此時,盡管學生開口講英語還不習慣,但這畢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很多學生興奮地說:“這種方式很有意思,有刺激、有壓力,我們很喜歡?!?/p>
我為學生所選擇的大部分補充閱讀主要出自“百科全書”(encyclopedia)和“名人錄”(who is who)。背景介紹的編寫主要也是依靠查閱這些參考資料。學生對此表示滿意,他們說:“這樣可以使我們既學習了英語,又增加了知識,真是一舉兩得?!?/p>
綜上所述,“認知習慣法”就是充分發(fā)揮認知法和聽說法的優(yōu)勢,將兩者有機融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在教學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責任編輯 李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