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言飛
【摘要】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負面影響,我們許多教師總是津津樂道于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述.卻忽略了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性。筆者在經調查研究以及相關文獻查閱基礎之上對此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
Of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Ma yanfei
【Abstract】 long time, because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he rate of one-sided pursuit of educati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many of our teachers always talked about in the classroom to talk about. Has neglecte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The author in the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available on this issue based on a brief analysis.
【Key words】Secondary 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chuàng)新的教育,創(chuàng)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創(chuàng)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語文學科也不例外,語文教學應如何依據(jù)學科特點,找出創(chuàng)新教育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教育觀的基本特點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長期以來的應試傾向已使學生形成一種保守心態(tài),習慣于某種固定模式的學習,學生思維的惰性和單向性積習已成常態(tài)。因此,教師應首先更新教學觀念,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圈子跳出來,具備明晰而深刻的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質疑、多發(fā)現(xiàn);在閱讀與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要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線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創(chuàng)造精神,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上來,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
1.1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
我們的初中生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說;總怕錯,不說,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fā)言,然后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其實語文教學中很多題目都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后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在他們發(fā)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于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散步》教學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說一個關于親情的故事;一個關于一家三代一起散步的故事;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尊老愛幼的故事;一個珍愛生命的故事……。他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很多種答案,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這樣的發(fā)散思維中已或多或少的滲入了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內容,這樣不但使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能力。
1.2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1)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這是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標志,可一期一訂,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證切實可行。(2)指導學生獲得基本閱讀方法。教給他們默讀深思、朗誦吟詠、背誦記憶、精讀提煉、速讀獵取等方法,以達到開卷有益。(3)指導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必須從內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內容反復深化,并適時使用工具書,(4)閱讀后要及時寫出體會、心得。(5)要指導學生適時檢查閱讀情況。用以上方法達到創(chuàng)新閱讀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1.3突出“思”字,變學生的“學答”為“學問”
一直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把學生當作被動的知識獲得者,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過程進行學習。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教師指疑多,學生質疑少。顯然,這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發(fā),不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重要的是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要把學生的活動變?yōu)椤八季S體操”,強調學生“跳起來摘果子”。課堂上,根據(jù)學生實際設疑或讓學生互相設疑,啟發(fā)學生多思解疑,讓學生學會深思善問。如講《愚公移山》后,教師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確性,然而學生有逆向思維,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還通過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如講《小抄寫員》時,我讓學生大膽質疑,有學生說:“盡管這篇課文的課前提示中說敘利奧的父親是一個關心、疼愛孩子的人,可是孩子連續(xù)為他抄了四個月的簽條,他居然沒有發(fā)現(xiàn),他怎么會是一個稱職的父親?”氣氛寬松了,有價值的問題接連提出,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樣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1.4在語文教學中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審美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guī)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春》是一種自然美,《風箏》是一種人性美,《月亮上的足跡》是一種社會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可結合教師講評提高鑒賞美的能力,進而來創(chuàng)造美,用語言行動來秒度時描繪生活,發(fā)現(xiàn)美,提高美的創(chuàng)造力。教育理論上曾說到“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可見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jù)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xiàn)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并且語文教師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從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2.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chuàng)新教育
教師授課一直擁有得失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兩袖清風。近年來有多了一塊小黑板,稍微豐富了一點。伴隨著教改的轟轟雷聲有多了投影器、配了錄音機,這一改革的確為課堂增色不少,但總吃菠菜豆腐總會膩的,因為投影片總是永恒不變的幾種顏色,時間久了,也就索然無味了。隨著信息技術的大沖浪,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于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的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接受
與創(chuàng)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chuàng)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chuàng)、樂創(chuàng)、變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一代新人。
3.改進教學方法、滲透創(chuàng)新教育
傳統(tǒng)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毫無關系,因此也就談不 上什么創(chuàng)新教育了。由于沒有注入創(chuàng)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真正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顯得蒼白無力,教師一時口舌快活,而學生裝卻“霧里看花”,臨考總搞題海大戰(zhàn)、時間+汗水、日光+燈光,這樣就幾乎抹殺了家務事所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須改進。要考慮:(1)怎么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叭绻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保ㄓ阡粽Z)興趣對求知對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chuàng)新的先決條件,可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3)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潛意識。(四)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上改進教學方法,要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讓課內長骨、課內長肉,讓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大展宏圖。
收稿日期:20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