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紅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認真抓好學校的德育工作,廣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將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滲透到德育工作中,動員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把活動的內(nèi)容列成細則,讓學生易于學習,進行訓練,并運用到實踐中,使道德實踐活動在廣大學生中長期開展。通過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極大地推動了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的形成,使學校德育管理工作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平安校園落到實處。
【關鍵詞】素質教育;道德實踐活動;良好行為規(guī)范;和諧校園
To carry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moral code of conduct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Zhang wenhong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a good grasp of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extensiv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develop a code of conduct.Day-to-day code of conduct will penetrate into moral education work, to mobilize al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the activities of various forms of moral practice, the activities rules to allow students easy to learn, training, and applied to practice, so that moral practic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al activities, students greatly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good moral conduct, moral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embarked on a new level. Create a harmonious campus, the campus implemented safely.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And moral practice; Good practices;Harmonious campus
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品質、道德行為及個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在中學階段非常重要。中學生在青春期成長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師的引導和教育尤為重要。
新的形勢,我們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學校的總目標;創(chuàng)平安校園,使每一位同學都擁有快樂,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讓每一位老師都愛崗敬業(yè)、愛校如家、團結和諧。因而,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交往中,在自然、真實、直觀的生活情境中,學會如何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如何與他人共同生存、共同發(fā)展,是新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有責任搞好學校的德育工作,因此我們把德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作為一個重大任務來抓。
1.明確德育的指導思想和德育目標
貫徹學校辦學思想,落實學校工作要點,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為目的,遵循教育規(guī)律,以“中學德育大綱”為準繩,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加強德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注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廣大學生的思想面貌及行為習慣發(fā)生良好的轉變,培養(yǎng)具有優(yōu)秀品質,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進取精神的合格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人”的能力。促進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更上新臺階。
2.德育工作的具體目的
學會做人、學會學習。使學生學會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爭做一個德才兼?zhèn)洹⑵穼W兼優(yōu)的好學生。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以求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在學生的成長中,學會做人比學會學習更重要。要成事先成人,成事中學會成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同學只會寫“人”字,還不懂得怎樣做人,換句話說,還沒有學會做人,具體表現(xiàn)為:自私、不合群、常與同學鬧矛盾、愛計較小事、不懂得尊重關心他人、學習或做事缺乏責任心等等。這些都是不會做人的表現(xiàn)。那么,學會做人,該怎樣做呢?
我們決定先從小事抓起。要做的就是要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小事抓起,貴在堅持 。學生不良行為的形成是多種消極因素長期以來不斷影響并作用的后果,一方面有時一些細小的因素看上去微不足道,老師若不加留心或不加以處理,往往會在這類學生身上導致不良行為。比如學生不穿校服、上課遲到、吐一口痰、講一句臟話,這些都是小事,但卻都是實實在在地每天發(fā)生著,如果不聞不問,熟視無睹,或者認為是小事一提而過,這樣都不行,都會產(chǎn)生不良的效果。這些不良的效果,小而言之是造成這些毛病繼續(xù)發(fā)生,大而言之還會滋長了學生知錯犯錯的觀念。另外由于任何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有一個過程,對一件事情的教育,管理又不能急于求成,抓反復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要有一個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這點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的管理中往往易于忽視。
因此,為進一步深化對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管理,營造“和諧、文明、禮儀”的校園氛圍,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學校政教處、團委聯(lián)合開展了大型的德育教育活動。
3.亮點活動
廣泛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
3.1活動的主題:
將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滲透到德育工作中。道德實踐活動將在廣大學生中長期開展。動員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養(yǎng)成良好習慣,培養(yǎng)高尚品質,做有道德的人。
3.2活動內(nèi)容:
廣泛開展“孝敬父母、能幫就幫”、“和諧校園、能幫就幫”、“互相關愛、能幫就幫”、“勤奮學習、能幫就幫”、“文明禮貌、奉獻愛心”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3實踐訓練
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人才的成長最終要在社會的偉大實踐和自身的不斷努力中來實現(xiàn)。我國的社會生活涌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社會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學生求知鍛煉的大課堂。但是,如果學生不去參與,或有所見聞卻沒有深刻感悟,學校里所獲得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仍舊不能上升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動。
因此,我們把活動的內(nèi)容列成細則,讓學生易于學習,便于班級學生舉行活動,進行訓練,并運用到實踐中去。
班級學生按照《德育教育活動實施細則》進行實踐和訓練。
3.3.1如:孝敬父母,能幫就幫。
(1)主動向父母問好。(2)回家要向父母問候,出門要向父母道別。(3)父母勞作回到家,主動給父母倒開水。(4)吃飯時要主動擺碗筷,給父母盛飯;散席時要主動收拾碗筷。
3.3.2尊重父母的勞動,不浪費糧食,不亂花錢,節(jié)約水電。
(1)和諧校園,能幫就幫。
(2)相互關愛,能幫就幫。
(3)勤奮學習,能幫就幫。
(4)文明禮貌,奉獻愛心。等等都列成細則。
通過實踐活動,加強校園文明禮貌建設,在廣大學生中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深化學生學會做人、講文明的觀念,這樣開展的“做文明學生,創(chuàng)和諧校園”的實踐活動,提高了全校學生的文明水平,增強學生的文明禮貌涵養(yǎng),構建了和諧文明的校園。
3.4文明禮貌用語大演練
一個和諧的社會首先是人人講文明、懂禮貌。學校是育人的搖籃,新時代的中學生應該舉止得體,行為規(guī)范。在和諧的學校里,師生都應該講衛(wèi)生、懂禮貌,對人真誠、尊重、謙和、友愛,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美中不足的是,在我們的校園,在你我身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現(xiàn)象,這不僅影響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而且還會影響到我們中學生的形象。為此,我們向全體同學發(fā)出倡議:積極行動起來,說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為配合這一活動,學校團委在全校開展以“做文明學生,爭文明班級、創(chuàng)文明校園”為主題的文明禮貌用語征集活動,提升全體學生的文明水平,進一步規(guī)范全體學生的言行舉止,凈化校園風氣,營造良好的文明禮貌的育人氛圍。如,禮貌用語順口溜:“您好”不離口,“請”字放前頭(放在請求別人做事的話之前),“對不起”時時有,“謝謝”跟后頭(用在別人幫助我們之后),“再見”送客走。
各班學生根據(jù)禮貌用語進行實踐演練。大家都能以熱情、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活動中去。一句句真摯的語言,道出了孩子們的心聲,校園奏響了和諧旋律,為學生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過這次活動,校園內(nèi)又一次掀起了講文明用語,做文明學生的新風。文明禮貌用語在校園將時時聽見。我們用一份行動使文明禮貌之風永駐校園,營造文明環(huán)境,教育學生使用文明語言,并通過學生督導組檢查實施,使文明禮貌教育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所有場合,讓文明之花處處開放。
3.5活動的效果
3.5.1加強了校園文明禮貌建設,全校學生對文明素養(yǎng)有了更深刻更廣泛的理解和認識。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
3.5.2學生能夠遵守公德、嚴于律己、禮貌待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文明的中學生。文明禮貌用語在學生語言中使用頻率增高。
學?;鞠麥缌舜蚣芏窔F(xiàn)象,不文明語言明顯減少。學生在學校既學知識,又學習做人,并且通過實踐演練,學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美。經(jīng)過這樣的禮儀教育和訓練,學校、社會、家長都反映,學生變得懂事了,變得知書達理了。學生見到老師都能鞠躬問好,文明禮貌語言增多了,學校的校容、校風、校紀有了很大變化。
3.5.3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教育和訓練,不斷規(guī)范課堂禮儀、生活禮儀、社交禮儀。使學生管好自己的嘴,不說粗言爛語;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雜物,不損壞公物,不亂拿別人的東西;管好自己的腳,不踐踏草地,不進網(wǎng)吧、游戲機室。班級涌現(xiàn)了許多“道德踐行小故事”:能為父母端一杯茶的人多了;能主動幫助他人的人多了;愛衛(wèi)生講文明的人多了。同學們碰到老師都能夠很有禮貌的問好,打招呼;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蔚然成風,使學校形成了一種尊師愛友的新風尚。
3.5.4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大大增強。下課很少看見有人逗留、扔垃圾了,教室、宿舍、操場干凈整潔了,學生吃飯、打水、借書秩序井然了,學校面貌煥然一新了。好人好事不斷涌現(xiàn),拾金不昧層出不窮,有學生拾到數(shù)百元數(shù)十元,都能主動交到學校。在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學校學生會率先舉辦賑災捐款活動,籌集捐款,向災區(qū)獻出愛心,這體現(xiàn)了一種可貴的社會責任感,也是一種可貴的時代使命感。
良好的品行是做人的核心,從這一點出發(fā),人才能做得正,路才能走得直。通過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極大地推動了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的形成,使學校德育管理工作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把十七大精神落到了實處。
學生在將會在學校的大家庭里學好做人,學會學習,在這里快樂地成長。
收稿日期: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