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 之
社會保障一般認為是現代社會的做法,其實,社會保障制度在中國早已有之,并長期行之有效。中國人注重親情、注重家族、注重孝道,不光是感情上的依托,同樣也是社會保障的方式之一。但是。這些方式的文化色彩更重一些。中國歷史上另有一些鮮明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被現代很多人忽視的。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在后世的評價中,經常會出現互相矛盾和對立的現象,連孔子這樣的人物都不例外。但是,范仲淹似乎是個特例。除了在他去世后不久,王安石曾經批評過范仲淹外,此后歷朝歷代。直到今天,人們對范仲淹的評價幾乎都是正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范仲淹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念,并身體力行地實踐了這個原則。而且,范仲淹還是大力推行教育的重要人物。他可以說是全世界第一個建立和推廣普及教育制度的人。除此之外。范仲淹還有一項不太為人所知的偉大貢獻,就是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社會保障制度,并延續(xù)了900年。
公元1049年,范仲淹用自己的俸銀在蘇州買了1200畝地,建立了“范氏義莊”。他親自訂立章程。規(guī)定義莊的收入用于贍養(yǎng)同宗族的范氏子孫。此后,經過歷代范氏子孫的屢次捐獻,到清朝宣統(tǒng)年間,范氏義莊公有“義田”5300多畝,并且運作良好。在范仲淹制定義莊規(guī)則的時候,蘇州范氏子孫數量還不多,僅90多人,因此,范氏義莊的資助是人人有份,公平對待,屬于小范圍的普遍福利。到清朝,由于范氏后代數量增多,義莊的資助主要針對特殊對象,例如家庭貧困者、寡婦、上學、結婚、喪葬等。因此,人們也把范仲淹稱為中國最早的慈善家,或者最早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中國政治家。
類似的社會保障制度在西方出現,大約是在范仲淹去世后800年的德國首相俾斯麥執(zhí)政時期。當然。俾斯麥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政府行為,范仲淹建立的制度是民問行為。然而,西方國家一般面積較小,人口數量不大。在工業(yè)化的經濟狀態(tài)下,比較容易實現政府主導的全民社會保障制度。而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像范仲淹時代由政府、民問共同組成社會保障制度,應該是更可取的辦法。以宋朝來說,政府的社會保障有常平倉等制度。這些制度的救濟行為主要針對災荒年景,即所謂“救急”。而范仲淹制定的義莊制度,則是常年如此。雖然范氏義莊只針對范氏子孫,似乎沒有涉及全社會,但是,自從范氏義莊建立后,范仲淹的“義莊”便成為各地仿效的對象。據能夠收集到的資料表明,宋元之間記載的義莊約70多個。明代約200個,清代已有“義莊遍天下”之說。清朝末年,僅蘇州地區(qū)就有義莊200多個,這些沿襲自范氏義莊的各地眾多的義莊,成為中國民間社會保障制度的穩(wěn)固基礎。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制度有三個來源,一是政府,現代西方社會多采用這種方式。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如前文提到的“常平倉”,也就是災荒年間的“開倉放糧”。只不過,中國古代政府沒有像現代政府一樣大包大攬,而是針對最困難的狀況提供救濟。南宋時期的“社倉”制度,是介于政府保障和民間保障之間的社會保障方式。二是宗教機構的慈善。第三個來源,就是民間。
很多社會都有民間臨時性的救濟方式,全世界唯獨中國在900多年前就將民間的社會保障嚴格地制度化。這種民間社會保障制度是中國特色,它很好地彌補了政府社會保障的不足,同時也避免了政府所提供的保障,在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難以公平、全面、足夠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自從范氏義莊出現后,中國古代政府對于義莊這種民間社會保障方式,都采取了免除賦稅的政策。也就是說,民間不用把義莊的賦稅交給政府,再由政府統(tǒng)一派發(fā)社會保障,而是政府就專門的項目減免賦稅,讓利于民,并監(jiān)督這些讓利專門用于社會保障和慈善事業(yè)?,F代西方理論經常提出“小政府大社會”概念,其實,減免賦稅的義莊制度,就是“小政府大社會”的一個具體例證。
范氏義莊除了為特定對象提供社會保障外,在很多方面也是非常先進的。例如,到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時,他將田產交給了義莊。按照現代公司法的概念。義莊就是獨立法人,范氏后代捐獻的田產,不再屬于任何個人,也不屬于政府。而是集體所有制。再如,范氏義莊很早就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制度,經營管理由專門人員獨立運作,范氏宗族內部的人,如要插手義莊管理,可以告官,由政府處理。同時,對于義莊“獨立經理人”的行為,由全體族人共同評議,或者肯定其業(yè)績,或者解除聘任,甚至連薪酬收入,都在全體族人的監(jiān)督之下。這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基層社會的民主。
對于今天的中國社會來說。政府和民間的社會保障制度都應該建立。其實,對殘疾人企業(yè)的減免稅政策??梢钥醋鍪侵袊糯耖g社會保障制度的延續(xù)。但這還不夠,當今中國還應該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鼓勵民間形成固定的社會保障方式,政府對這些行為應予以鼓勵,并將其規(guī)范化、制度化,同時在稅收等政策方面給予優(yōu)惠。在政府讓利的情況下,形成政府和民間共同建立社會保障網絡的局面。當然,現代社會保障,再靠義莊這類土地資源,明顯是不能適應現代的需要,但是,手段可以推陳出新,范氏義莊的理念在今天依然能發(fā)揮作用。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