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玉梅
一、“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任務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特點和教學目標要求,精心設疑、巧設懸念,把學生引入一種與本節(jié)課題有關的情景中,激起學生的疑惑感和好奇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參與學習的強烈意識。
以“西亞”一課為例,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創(chuàng)設恰當情景,使學生產生一些“認識沖突”或“心理需求”。首先播放一小段當今世界的一些重大戰(zhàn)爭: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聯(lián)軍轟炸伊拉克、美英聯(lián)軍進入巴格達、薩達姆銅像倒下及薩達姆被美軍捕獲、以色列狂轟爛炸加沙等視頻導入戰(zhàn)爭發(fā)生的區(qū)域。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在這里發(fā)生了多次戰(zhàn)爭,很多強國都想控制這個地區(qū),以便從中獲利。你知道這是什么地區(qū)?他們?yōu)槭裁匆肟刂七@個地區(qū)?控制了這個地區(qū)會獲取哪些好處? 通過聯(lián)系當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從學生愛關注的戰(zhàn)爭問題入手創(chuàng)設情景,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
2.設計活動、參與探究
活動設計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被采用的有角色扮演、課堂討論、查閱資料、演講辯論等。同時還可以表現(xiàn)出其它特色鮮明的教學形式,如幻想假設、游戲比賽、模擬操作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形式,可以使所有參與者對所討論事物的態(tài)度、感情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形成活躍的交流氣氛,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西亞”一課為例,分析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參與活動,進行探究。
教師活動:為了明確西亞的范圍、石油資源的特點、分布及運輸線路,教師出示“西亞的國家圖”、“世界石油分布圖”、“世界主要國家石油儲量扇形統(tǒng)計圖”、“世界十大儲油國統(tǒng)計表”、“西亞部分國家石油儲量表(1995年)”,增大底圖“西亞在世界的位置圖”,讓學生在“西亞在世界面積之小”和“西亞石油蘊藏量之多”之間形成一種反差,引導學生討論、角色扮演。
學生活動:運用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分組討論了解西亞的戰(zhàn)略地位。從西亞石油的產量、儲量、出口量等方面認識西亞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明確西亞是名副其實的石油寶庫。運用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角色扮演(運輸員)找出西亞石油的輸出路線及主要輸出國。獨立思考石油輸出帶來的好處(體現(xiàn)在工業(yè)、農業(yè)、第三產業(yè)等方面)。
3.鼓勵點拔、討論驗證
在這個階段,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或者辯論,相互啟迪,通過交流與討論,促進學習主體進一步梳理自己的感受,使知識內化、鞏固。特別在一些讀圖分析中,學生觀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反省思考,使其能將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問題發(fā)生沖突,通過個人思考或者團體討論,得到體驗內化。
以“西亞”一課為例。教師可設問:①為何西亞阿拉伯半島上沒有河流? ②以色列為什么要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然后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說出西亞的自然地理條件,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將自己的想法與其他人交流,在交流中發(fā)生想法上的碰撞,得到升華,對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作出判斷,將得出的結論與全班同學交流;最后教師評價,給予積極肯定,并對部分錯誤的想法予以糾正。
4.總結升華、鞏固提高
在參與體驗學習的最后階段,教師要針對學生容易暴露的問題,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景,使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將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真正把別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仍以“西亞”一課為例。西亞的發(fā)展給我們有所啟示:我國大西北與西亞在自然條件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氣候干燥、沙漠廣布、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西北地區(qū)豐富的石油資源)。現(xiàn)在黨和國家把經濟發(fā)展放在重要位置,隨著大西北的進一步開發(fā),我們都面臨著一次千古難逢的機遇與挑戰(zhàn),請同學們想想能否從西亞地區(qū)的發(fā)展中借鑒適合我們的經驗?
二、“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的運用成效
1.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也因為他們的主動參與而生動活潑。從調查結果來看,“參與—體驗”地理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很多同學都說:“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一上課就無精打采,甚至昏昏欲睡,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和真正意義,而‘參與—體驗地理教學模式能促進其自覺學習并且有一種學習的欲望?!边@些說明真正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的不僅僅是教師,更主要的是學生自己。因此,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學生才能主動去思考、愛發(fā)現(xiàn)和會學習。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fā)展
首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意識。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是小組的成員,自己的參與和努力都將決定小組是否能夠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因此在這樣的學習中,同學們感觸很深:“‘參與—體驗地理教學模式讓我們一起討論問題,大家都積極思考,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自己沒有想到的,其他同學想到了,然后綜合起來,使得出的答案更加全面、準確。在討論過程中,即使有相互沖突的想法,我們也盡量克服、協(xié)調?!畢⑴c—體驗地理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我們相互尊重、相互鼓勵的意識以及相互協(xié)調能力?!?/p>
第二,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當教師提出比較難的問題時,學生的目光總會不由自主地投到幾個優(yōu)秀學生身上,等著他們回答,而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在他們心里,難的問題不是自己能回答的,只有優(yōu)秀學生才能回答?!皡⑴c—體驗”地理教學模式設計“設疑、破疑”環(huán)節(jié),旨在傳遞一種觀念給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意識。調查結果也顯示出絕大部分學生對本模式的信心。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教會了學生思考,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善于深思、思維敏捷的人。
第三,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參與—體驗”地理教學模式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讓自己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還給出時間,甚至動手組織各種形式讓學生討論、探索和解決,而以前的課堂基本上都是讓學生做練習題。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更重要的是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怎樣去獲取知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