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冬
玉,是一種具備色澤、聲音、紋理、質(zhì)地等條件的美石。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美石也?!敝袊税延褚暈橥ㄌ斓刂`器。從遠古的先人們開始,就把玉制成禮器、圖騰來祭拜,把玉做成傳說中的神物佩帶在身上來避邪。而后來的人又把玉作為君子之物,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征佩帶于身。今天人們則把前人對玉的所有理念集合而一:佩戴、欣賞、把玩,追求著清雅脫俗的生活品質(zhì)。
我國比較著名的玉石是遼寧省岫巖縣的“岫巖玉”、河南省南陽地區(qū)的“獨山玉”、陜西省藍田的“藍田玉”和新疆和闐的“和闐玉”。其中,品種最多、質(zhì)量最好、產(chǎn)量最大的玉石是新疆的和闐玉。
玉的成分與色澤
我國各地的玉石有著不同的成分與色澤,獨山玉的成份以硅酸鈣鋁為主,它是一種包括有數(shù)種礦物的巖石,比重3.29,硬度達摩氏6~6.5。多數(shù)是不透明或半透明,呈玻璃光澤。獨山玉顏色以綠色為主。上好的獨山玉有“南陽翡翠”之稱;藍田玉的主要成份是一種蛇紋石化透輝石,比重2.57,硬度為摩氏4.5左右,不透明,色有翠綠、黃綠、青藍、黑綠等;岫巖玉主要成份是一種蛇紋石,比重為2.5~2.8,其硬度變化較大,為摩氏2.5~5.5之間,半透明或不透明,蠟狀至油脂狀光澤。岫巖玉的顏色有白、黃、淺黃、粉紅、淺綠、綠、雜色等;和闐玉屬角閃石類,摩氏硬度6~6.5之間,比重2.96~3.17。它分山玉和仔玉兩種,結(jié)構以纖維狀為主要特征,表面經(jīng)琢磨后呈現(xiàn)不等的光澤。和闃玉按顏色不同又可分為:白玉、黃玉、碧玉、墨玉、青玉等。白玉質(zhì)地較純、色白,光澤像羊的油脂一樣,白而滋潤,稱為“羊脂玉”。黃玉:是一種黃色的玉石,其顏色由淺到深。在古玉玩家中有雞油黃、栗子黃、雞蛋黃、秋葵黃、香黃等名稱,它是玉材中較少見的名貴品種,色澤純正的黃玉極為難得。宋代到清代之間通常被皇家所壟斷。
無價的玉石
常言道: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就說明了玉器的材質(zhì)以及其作品的藝術性是難以估價的。正因如此,對玉器的鑒賞也應從材質(zhì)與藝術性兩方面來入手。古往今來,人們在玉器的鑒賞上總結(jié)了許許多多的經(jīng)驗,但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四點:一看玉質(zhì)。所謂玉質(zhì),是指玉的種類,玉的光澤度、顏色的純正度和滋潤度(俗稱油性)。新疆和闐玉分仔料和山料兩種。仔料俗稱“子兒料”。它是山玉由于山洪暴發(fā)、冰雪融化等原因被沖入河中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浸泡、滾動、分裂,由數(shù)十千克變成數(shù)千克,這數(shù)千克的玉料便是仔料。因此,仔料全部都是圓滑的。由于長期在水下浸泡,它的表皮會呈現(xiàn)各種皮色,尤以紅色為多。其胎質(zhì)堅潔細膩,厚重溫潤。因產(chǎn)量很低,所以特別貴重;二看琢工?!坝癫蛔粒怀善鳌?。雕琢,在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塊較差的玉,如果琢工好,也會使其身價倍增。玉器琢工的好壞不在于繁瑣和工藝的難度,而是恰到好處。良工琢玉,蒼勁有力,一氣呵成,干凈利落,決無拖泥帶水之處,而且根腳清爽,給人以硬朗的感覺:三看年份。可從琢工和形制來判斷。年份越高,價值相應就高。不同年代由于制玉工具的不同,其雕刻手法也不同。如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時期是以線、砂來開片打磨為主,所以這時期的雕刻,為精細的陰刻線和減地陽雕(淺浮雕)法。而到了明清時期,制玉工具則有了帶有鑲金剛石的鉆頭、鎪弓子和解玉砂。這時的玉雕工藝非常高。許多鏤空的玉雕都是在這時出現(xiàn)的。特別是到了乾隆時期玉雕工藝達到了巔峰;四看形制和題材。古玉器分禮器(如玉璧、玉琮)、葬器(如玉衣、玉蟬)、佩器(如玉璜、玉蟠螭)、陳設器和實用器。而題材則有歷史傳說、人物的,有借諧音祈福的等等。
何為盤玉
“玉不盤則不潤”。盤玉指的是手或肌膚與玉器摩擦。我們常常見到一些收藏古玉的人將玉系于腰間,空閑時便解下用手把玩,漸漸地蒼舊的古玉就會變得鮮明潤澤,寶光瑩瑩,收藏古玉器的真正樂趣很大一部分便在于此。無論新玉舊玉,都需把盤,盤玉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急盤、緩盤、意盤。
急盤:每天都要把玉器帶在身上,不停地用人氣養(yǎng)著,并經(jīng)常用手揉搓,數(shù)月后,玉器的質(zhì)地就會稍微變得硬一些,那時就可以用舊的棉布擦拭。再過一段時間以后,就可改用新的棉布擦拭,棉布要選用白色的粗布,不間斷地擦,不久,玉器上的灰土、濁氣、燥性就會自然退去,受到色沁之處自然凝結(jié),顏色愈斂愈艷,“珠圓玉潤”的效果自然顯現(xiàn)。
緩盤:必須把玉器經(jīng)常系于腰間,借以人氣養(yǎng)著,過二三年后,玉器的色澤稍微發(fā)生變化,再過幾年,色即鮮明,佩戴十多年以后,或許可以復原,這是對于入土1500年左右的南方潮濕地區(qū)的秦漢玉器而言的。如果是良渚、紅山時期的古玉,不佩戴六七十年是不易奏效的。玉器大都是埋入土中越久,盤出的時間就越長,難度就越大,因為玉器受到地氣的侵蝕已深入玉骨。
意盤:意盤即是把玉器握在手中把玩,有空就去摩,意想玉的美德足能化我的氣質(zhì),陶冶我的性情,使我一身純正而不會受到私欲的蒙蔽。至誠所感,金石為開,這樣玉器自能恢復到原狀。這種意盤的方法與急盤、緩盤不同,因為此面壁工夫能做到的人不多。
出土的古玉以恢復原狀為最貴,想要古玉還原,非通過盤玩不可,但是,盤功有難易的區(qū)別,容易盤出的,其質(zhì)地輕松,所以色沁雖濃,也較易盤出;難盤的玉器,其玉質(zhì)堅實,盡管色沁較為單薄,也難以盤出。所以,三代的古玉器色沁雖單薄,不經(jīng)過幾十年的盤玩,仍然是不會見功效的。
凡是酷愛玉器的人,都想親自盤玩,從中享受到樂趣。尤其是出自生坑的古玉器,比起那種出自熟坑的玉器,美妙非常的感覺又不相同。因為經(jīng)過自己親手把玩盤出的古玉器,時間越久,對它產(chǎn)生的情感就會越深。把玩盤出的古玉器有一種生命的感覺,絕非金銀翠鉆所能相比。
玉器的禁忌
玉器有幾怕:一是怕火,如果玉器常與火接近,那么其上的包漿馬上就會退落;二是怕冰,常與冰接觸,色沁就顯得不活:三是怕驚氣,佩帶者不謹慎把佩帶的玉器掉落在地,如果落在磚石上,重則損傷,輕則玉的肌理含有微細如發(fā)的裂紋,雖用肉眼看還不易發(fā)現(xiàn),但終究是有瑕疵了;四是怕臟水、污濁,如果玉器與臟水接觸久了,色沁之處就會暗淡無光,重者則渾身遍布麻點,污濁會使玉石的經(jīng)脈堵塞,玉里的灰土不能退出,即使日玩日盤,也難以生效。五是忌化學成分的物品。像化妝品、洗滌靈等。玉和這類東西接觸,容易腐蝕傷害玉質(zhì)。六怕油。有些玉由于粘有油膩,使清光不能透露出來。有些人玩玉喜歡在臉上蹭或用油浸泡等,以為這樣便可以使玉油潤。其實油膩阻礙古玉透出精光,使其浸蝕而不能使之溫潤。所以,我們在把盤玉器和佩帶玉器時,要隔段時間就用熱水或清水沖洗。使玉經(jīng)常保持光潤。
玉石在中國已有7000余年的歷史,古往今來,玉器以其特有的溫潤、高潔的美質(zhì)令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收藏、把玩。因玉而生的贊美之詞亦數(shù)不勝數(shù)。喜歡玉的人,除了要懂得有關玉器鑒賞的知識,更應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喜玉者應戒貪?!熬颖鹊掠谟瘛?,玩玉本是君子之雅好,平心靜氣,守身如玉,學習玉的品德、內(nèi)涵,不可以一味去滿足自己的欲望、嗜好,以至于玩物喪志。玩玉亦應隨緣,有德有緣者方能得之,正如《詩經(jīng)》中所寫:“樂而不淫,方為達人”。
[責任編輯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