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平安
現(xiàn)代高層建筑源于美國芝加哥。1881年,建筑師伯納姆和魯特設計了芝加哥第一幢10層樓房——蒙托克大樓。由此,出現(xiàn)了“skyscraper”,即摩天大樓一詞。
隨后,摩天大樓越建越多,越建越高。不過,人們發(fā)現(xiàn)這些建筑在防火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9·11”之后,美國人對摩天大樓的印象,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興建超高層建筑的興趣銳減。
其他發(fā)達國家對超高層建筑的看法也大體經(jīng)歷了如此變化。有消息說德國政府已經(jīng)決定,不許再新建玻璃幕墻式的超高層建筑。
由于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的防火一直是個大問題,所以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研制出更高效、安全的消防設備。
效率更高的消防工具
國外的電梯業(yè)正在開發(fā)一種專供超高層建筑消防救援使用的消防電梯。這種電梯由雙路電源控制,火災時普通電源中斷,消防電源則正常運轉。消防電梯的載重能力在800千克以上,車廂內凈面積不小于1.4平方米,可同時搭載8名消防員或被困人員。電梯的轎箱是用不燃燒材料制成的,電源線也有熱絕緣保護,耐火極限不低于2小時。這意味著,即使在周邊有火情時,電梯也能正常運行,而且它的行駛速度較快,從首層到頂層的運行時間,不超過60秒。轎廂頂部預留一個緊急疏散出口,萬一電梯開關失靈時,人們也可由此處疏散逃生。
為完成滅火作業(yè),國外目前正在開發(fā)舉高能力更高的云梯車。芬蘭一家企業(yè)不久前制造出有效舉高能力迭110米的云梯車。盡管它比一般的云梯車都高,但也不是完美無缺,特別是當高層建筑外墻燃燒時,大火會從外墻首層直通到頂層。此時,云梯車必須退至距建筑20米以外的地方工作,它的舉高能力也會比實際舉高能力縮減20米,這意味著它的有效舉高能力只有90米。
美國有家公司還研制成一種超大型超高壓滅火噴槍。噴槍配有超大口徑高壓泵,能在極短時間內,噴射出量大力足的滅火水流,或是將滅火泡沫噴至140米的高空。
消防員的“護身符”
消防隊員的個人安危歷來是消防指揮官十分重視的問題。隨時能知道自己隊員所處的位置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狀況如何,是指揮官做出現(xiàn)場指揮、決斷的依據(jù)。
法國目前推出一種名為“救亡”的裝置系統(tǒng),能迅速而及時地反應出一系列信號,表明火場中的消防隊員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為消防指揮官做出相應的措施,提供有益的幫助。該裝置系統(tǒng)由兩部分組成,其中一個是設在指揮中心的一臺中央指令儀,另外一部分是消防隊員個人所攜帶的微型信號機。每臺微型信號機與中央指令儀通過無線網(wǎng)絡進行雙向聯(lián)系。它們之間的最大有效距離是1500米。在滅火搶救中,該裝置每臺信號機會不間斷地傳回與攜帶者個人相關的大量信息。假如消防隊員背負的空氣呼吸器氧氣瓶中的壓力發(fā)生變化,或遇到困難時,可要求上級提供幫助。
機器人消防員
除了上面提到的安全裝置外,發(fā)達國家正在研制開發(fā)用消防機器人替代消防隊員完成救火作業(yè)。
日本人研制出的消防機器人可以冒著濃煙毒氣走上高樓偵察火情。
美國人研制的帶有視頻頭的火場機器人可在有毒氣等條件惡劣的地方代替消防人員搜索被困者。一種叫“安娜·肯達”的搜索機器人,有3米長,共有22節(jié),看起來像一條大蛇。其頂部的攝像頭非常靈活,能轉動33個角度,全方位觀察特定區(qū)域內的情景。
德國人研制的消防機器人外形設計得很像甲殼蟲,配備全球定位導航系統(tǒng),并攜帶數(shù)個水箱,在遙控中心的指揮下,可“自行”前往著火區(qū)域滅火,使消防人員遠離危險。
雖然消防技術和裝備日新月異,在國外超高層建筑中最普及的還是自動消防系統(tǒng)中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自動排煙系統(tǒng)、應急照明系統(tǒng)、非常廣播系統(tǒng)等。有了這些控制系統(tǒng),并經(jīng)常保持其完好有效,大體就不易發(fā)生致人死亡的災難。
[責任編輯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