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懷
[摘要]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發(fā)展了很多年,但仍然存在著嚴重的重復教學等問題,同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自身的特點也發(fā)生著變化,結合現代學生特點以及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教育改革“90后”課程體系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20186-01
一、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
計算機基礎教育內容涵蓋廣泛,不僅包括計算機使用的基本常識,還包括常見應用軟件的使用、數據庫及編程和專業(yè)CAD類軟件使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計算機基礎教育在我國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目前我國普通中小學普遍開設了信息技術課,來教授一些計算機使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常識;各類大中專院校普遍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除了教授一些計算機使用的基本知識和常識外還對一些常用應用軟件進行較為系統的學習,另外根據大中專院校學生所學專業(yè)的不同還選擇性的開設了一些諸如數據庫、編程、AUTOCAD等課程。
但在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情況下,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也還存在一些問題:(1)管理者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2)軟、硬件資源配置不合理,分布不均;(3)課程設置不合理,重復教學嚴重,教學內容亟待完善和更新;(4)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研究;(5)整體師資水平有待提高;(6)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地區(qū)和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開展,嚴重影響了被教育者適應未來信息化生活的能力,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普及。
二、學生特點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新時期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及國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我國出現了所謂的“80后”、“90后”現象,這些極具特點的年輕人和孩子現在正是我們教育實施的對象,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千禧娃及新世紀的孩子們又將給我們教育帶來新的沖擊,任何拋開學生心理特征及特點來進行的研究都不能保證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因此我們要來研究和觀察學生心理特征及特點,尤其是“90后”這些大部分沒有成年的孩子,了解他們的知識結構和水平,預見性的根據學生情況的發(fā)展趨勢提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90后”的孩子目前多數就讀于小學中高年級和中等學校,在不久的將來即將進入高等學校學習。“90后”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他們出生在中國的改革開放結出初步成果的時代,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無疑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加之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更使他們成為了家庭的中心,這些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就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圍,這使他們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或多或少的都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同時在知識的廣度上是以往的孩子所不能比擬的;“90后”的孩子又是不幸的,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使他們的承擔能力變得異常脆弱,家庭的中心地位使他們自私、敏感、不善與人交往,網絡拓展他們知識面的同時卻使他們脫離了來自家庭及學校的監(jiān)管,接受了太多非主流和個性化的知識,使他們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烈、愛好古怪。
三、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及方法
計算機基礎教育應當以讓學生掌握計算機使用的基本常識、掌握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引導學生充分合理的利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這一資源載體、防止網絡沉迷,大中專院校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本專業(yè)及相關領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等內容為目標。
基于這一總體目標以及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和學生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計算機基礎教育進行改革:
1.提高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對計算機基礎教育必要性的認識水平。聯合國重新定義新世紀文盲標準,將文盲分為三類:第一類,不能讀書識字的人,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盲;第二類,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即地圖、曲線圖等常用圖表)的人;第三類,不能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擺脫文盲的地位,而根據聯合國對新世紀文盲的定義不會計算機就是文盲,這一點一定要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銘記于心。
2.重點扶持農村及貧困地區(qū)的中小學,配備相應教學設備。計算機基礎教育是一門對硬件設施依賴性較強的學科,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教育資源特別是硬件資源的分配不均導致一些農村和貧困地區(qū)的中小學無法保證計算機基礎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這也間接導致了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而這些學校往往經費緊張無力改變現狀,這就需要由政府或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加大投入幫助這些學校完善教學設施,至少保證能夠使用筆記本與投影儀進行教學,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在有條件的學校及相關單位應普遍設立專為學生提供上網等服務的網絡教室,并配備專門的網絡輔導老師,在家長和全社會的配合下,監(jiān)督和管理學生的網絡行為、了解和掌握學生接觸知識的范圍,達到防止網絡沉迷、盡量降低非主流意識對學生影響的目的。
3.完善課程體系結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計算機基礎教育涵蓋內容較為廣泛,知識更新速度快,特別是應用軟件更新換代頻繁。而計算機基礎教育由于起步較晚,起步初期為了盡快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在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開設了起點式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所學知識的重復率很高?,F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完善,這種重復的起點式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不再適合我國的被教育者,特別是對于中高等院校,有些知識學生已經學過不止一遍,這種重復的教學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厭學情緒和反叛心理。為完善課程體系,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避免重復教學,我們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可以分為信息技術、計算機文化基礎和計算機應用技術三個層次,由小學、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分別完成。
4.以任務式教學為手段,以應用為落腳點,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任務式教學是一種已被證實的能夠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學生交際能力、克服自私自利、孤僻等不利性格、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處理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
5.加強師資培養(yǎng)力度。師資,一個亙古不變的教育問題,作為教師、作為一個解惑者,需要廣博的知識、精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高尚的品德、正確的人生觀,計算機教師也不例外。加大對師資的培養(yǎng)力度,為教師提供各種各樣的平臺,以提高師資質量是保證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參考文獻:
[1]劉軍、程全洲、張文鵬,《我國中學計算機教學現狀探析》,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2卷,第09期.
[2]周淑梅,《論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與探究》,長江大學學報,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