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蘭
摘要高職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政治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枯燥理論、滿堂灌輸?shù)冉┗虒W模式扼殺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與高職教育宗旨背道而馳。因而,正確把握高職院校政治課教學難點,積極創(chuàng)新,探索出具有高職特色,適應時代、社會需求,能夠切實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教學策略,對高職院校來說非常迫切。
關鍵詞學生本位互動式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1-326-01
當前高職院校政治課教學盡管有一定的成績,但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教師在教學中的滿堂灌,空洞的理論說教,授課內容與實際脫節(jié),學生學習政治課熱情不高等等。為改變高職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心理抵觸現(xiàn)象,筆者認為政治課教學應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手段、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以激發(fā)學生政治課學習興趣,切實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
一、樹立學生本位觀念
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本位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和學習興趣出發(fā),采取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接受的教學方式,與學生進行觀念、感情的交流碰撞,以實現(xiàn)政治課教學目的。我們學校在新生開學時就要求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聊天、談心,掌握學生學習、生活等基本情況。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亦可了解學生對政治課教學的各種看法。比如,不少學生提出以前的政治課教學太過枯燥,理論講解過多,要求多開展討論,多講些課外內容,進行趣味教學等。樹立學生本位觀念,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學,這對我們政治課教學不無裨益。
二、強化政治課學習意識
學生學習政治課積極性不高既與政治課教學長期存在的僵化教學模式有關,也與政治課理論學習“無用論”盛行不無聯(lián)系。高職院校注重培養(yǎng)的就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政治課教學中講授的多是學生看來空洞、教條的理論,與學生專業(yè)課學習、社會實踐無甚聯(lián)系。要激發(fā)學生政治課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政治課學習意識尤為重要。我們在政治課首次授課時,就可請學生發(fā)表一下他們對政治課學習的看法,談一下他們對“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的見解,并結合事例講解,引導學生意識到政治課學習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的政治頭腦觀念。
三、開展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能夠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請學生介紹與本次課有關的新聞事件、熱點問題并闡述自己的觀點,亦可開展課堂小討論,從而促使學生敞開思維,充分講解自己的觀點,注意分析別人的觀點。教師在講評、總結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思路,使學生暢所欲言,在積極思考中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同時,還可以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增強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四、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教師如能在教學中積極探索,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供給學生更為直觀生動的影音資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主要依托課堂、粉筆與書本的單調、死板的缺陷,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增加錄像、錄音、影音資料、幻燈片等,以此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更易被學生接受。我們學校在教授毛澤東思想時,就播放了《長征》、《日出東方》、《延安頌》等經(jīng)典電視劇,并讓學生講感受,寫小論文,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毛澤東,深刻掌握其理論思想。
五、巧妙設置作業(yè)
作業(yè)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形式的多樣性與靈活性,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政治課作業(yè)布置,可以根據(jù)授課內容,靈活采取多種形式,如口頭作業(yè)、書面作業(yè)、討論作業(yè)、社會調查、撰寫小論文等,以全面考察、提高學生的能力。如我們在學習了客觀規(guī)律與主觀能動性后,要求學生結合所學內容,談一下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學習了科學發(fā)展觀后,寫一篇對于家鄉(xiāng)建設建議的小論文,以做到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六、注重實踐教學
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是高職院校政治課應遵循的一個重要教學原則。政治課社會實踐的內容很多,可以根據(jù)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如邀請知名學者、教授針對國內外重點、熱點問題舉辦高水平的專題講座,培養(yǎng)學生關注國家大事,深入分析時世的政治頭腦觀念;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圣地、歷史紀念館等活動,使學生了解歷史,增強愛國熱情;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活動等,提高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創(chuàng)新師資隊伍
“辦學之道,師資為本”。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嚴把教師隊伍素質關。政治課教學不僅不能局限于課堂,也不能僅限于政治理論教師,可聘請專家、學者、企業(yè)領導等為政治課的兼職教師。他們可以用淵博的知識,給學生以做人、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的啟發(fā)與引導。比如我們學校就嘗試在校內聘請各學院有專長的領導、教師、輔導員等為學生的思想政治導師,每周六下午固定抽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與學生座談,了解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并解疑答惑。這樣的政治課師資隊伍將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工作,增強政治課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總之,高職院校的政治課教學創(chuàng)新,需要在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jīng)驗,需要院校領導的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與支持。只要我們僅僅遵循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密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積極進行政治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選擇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主動地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那么,政治課就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會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