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杰
摘要隱私權是公民(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權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一般情況下受到各國法律的嚴格保護。但是國家官員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其某些個人生活隱私應當受到限制。因此應當明確國家官員隱私權的限制范圍和限制程度。
關鍵詞國家官員隱私權知政權限制保護
中圖分類號:D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1-224-02
隱私,也稱個人生活秘密,是指公民個人生活中不愿公開且不愿為他人知悉的秘密。如個人日記、生活習慣、財產(chǎn)狀況。隱私權(the right to privacy)是公民對自己個人生活和以個人生活自由為內(nèi)容,從根本上排斥他人干涉的一種人身權利,是人格權的一種。 隱私權這一概念是十九世紀末美國法理學家路易斯D·布蘭迪斯和塞繆爾D·沃倫提出豍,他們在當年第四期《哈佛法學院評論》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隱私權》的論文,而該文的面世標志著隱私權理論的誕生。美國亦是在立法上最早確立隱私權的國家。目前多數(shù)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個人隱私權或者人格尊嚴權予以較為充分的保障。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并無提及隱私權字眼的明文條款,但我國法律卻從多方面保護具有隱私權意義的公民人格權力,如我國憲法第38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第39、40條和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明確將隱私權作為名譽權來進行保護。國家官員最基本的身份就是社會公民,應該享有普遍意義上的隱私權。但由于其是由受政府委托而代行政府職能的,其掌握和行使國家權力,比一般公民更加“強大”,如不對其行使權力施以嚴格的限制,其權力極易淪為暴虐的工具,破壞公共利益。早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的一個判例即指出,“公職候選人私生活狀況對選民公開,乃為公共利益所需要,在此情況下,該權(即隱私權)并不存在。獻身公共事業(yè),其私人生活亦無法與所從事之事業(yè)完全分開者,則該權利不存在?!?/p>
一、國家官員隱私權應受限制的主要原因
公眾知政權與國家官員隱私權的沖突及其保護的價值取向是限制國家官員的隱私權主要原因。
(一)公眾知政權與國家官員隱私權之間存在沖突
知政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知道國家活動,了解國家事務的權利。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依法向公民和社會公眾公開自己活動的義務。知政權是知情權中最重要的一項權利。根據(jù)知政權,作為社會主體的公眾有權了解政府國家官員,尤其是政府高級國家官員的出生、年齡、學歷、經(jīng)歷、道德、能力等情況。而政府國家官員,尤其是高級國家官員,他們首先應是社會生活中道德的模范遵守者,對一般公民起表率作用。但一些行為背景不佳、或財產(chǎn)來歷不明、品行不端的政府國家官員有希望借隱私權來隱瞞其身上的污點。這時候就會產(chǎn)生知政權與國家官員隱私權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二)公眾知政權與國家官員隱私權沖突的本質(zhì)
當公眾的知政權與國家官員隱私權發(fā)生沖突時,我們不能簡單的把這種沖突視為兩種權利或民事權利之間的沖突,不能簡單地把沖突中的各方——一般公民和國家官員作為私法或民法上的主體來看待。而應該“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清醒地注意到國家官員在社會中的獨特角色和作用,認識到公眾知政權在民主政治中的意義。只有這樣,我們就會很清晰地看到,公民知政權與國家官員隱私權之間的沖突,在表面上是權利之間的沖突,而在實質(zhì)上是權利(right)與權力(power)之間的沖突?;蛘哒f,它表現(xiàn)為兩種私法或民法主體的利益沖突,而在沖突的背后蘊含著公民的民主權利和國家官員的公共權力之間的沖突。
(三)處理公眾知政權與國家官員隱私權沖突的應然價值取向?qū)е卤厝灰拗茋夜賳T隱私權
在民主進步的法制社會,政府越來越趨于扮演服務者的角色,其行政行為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公眾利益的最大化。而就公民而言, 其要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當公眾知政權與國家官員的隱私權發(fā)生沖突時,法律應該首先傾向于對公眾知政權的保護,除非糾紛所涉及到的國家官員的隱私與其所擔任的職務和公共利益沒有關系或者對其擔任職務的適應性不應產(chǎn)生任何影響。正如美國沙利文案的判決給人們的啟示一樣——1960年3月29日,《紐約時報》整版刊登了64人簽名的宣傳黑人權益廣告,列舉了蒙哥利馬市警察虐待黑人的一些例子,其中有很多不實之處。蒙市管警察的國家官員沙利文以誹謗罪告報社和4名黑人牧師,初級法院判給他50元賠償,高級法院支持這一判決。但最高法院“一致”通過推翻了初級法院的判決,宣布:當公職人員遇到不實批評受到傷害時,不能以誹謗罪要求賠償,除非他能證明這是真實的惡意。具體來說,那是因為國家官員的品德、能力、健康等個人情況不可避免的對其執(zhí)行的公共事物產(chǎn)生影響,他們的私事就不是純粹的個人私事,其隱私的性質(zhì)也就改變了。這種隱私以不具有純粹的個人私事的根本屬性,也不再成為隱私權保護的對象。總之,這種法律上的價值取向必然要求對公眾知政權進行傾斜保護和對國家官員的隱私權進行限制。
二、對國家官員隱私權的限制
(一)對國家官員隱私權進行限制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國家官員人格尊嚴不應受侵犯。我國憲法第38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惫珯嗔θ俗鳛楣裢瑯酉碛腥烁褡饑啦皇芮址傅臋嗬?。在行使公眾知政權時涉及國家官員隱私, 不得以傷害其人格尊嚴為目的。其隱私權不應受非法侵犯。因此新聞媒體為滿足公眾知政權的需求,應注意保護其作為公民的隱私權不受侵犯。在這樣的限度和范圍內(nèi)才能獲得免責抗辯條件,否則構成侵權。
第二,對國家官員隱私權的限制不應絕對化。必須首先承認國家官員的隱私在整體上是受法律保護的,只有在具體的案件或事例中,針對個案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國家官員的這一隱私是否與其與所擔任的公職的適應性有影響或直接間接的涉及到社會公共利益。如果國家官員作為原告,以隱私權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應承擔證明自己的隱私與其所擔任公職、執(zhí)行的公務和社會公共利益沒有任何關系的舉證責任,或者說國家官員應首先證明這一隱私完全屬于純粹的私人領域的范疇。
第三,對不同級別或不同種類的國家官員在限制其隱私權的問題上應有所區(qū)別。因為國家官員的種類或級別不同,其職務、權力、待遇及對公共事物或公共利益的影響程度是有很大差異的。因此,對他們隱私權的限制理應有所區(qū)別??偟膩碚f,經(jīng)選舉或任命產(chǎn)生的全國性國家官員,對其隱私權應做較多的限制,而經(jīng)考試錄用的一般國家官員(文官),對其隱私權應作相對少的限制;對主要領導干部,其隱私應作較多限制,對一般干部,其隱私權應作相對少的限制;對級別高、權力大、收入高的國家官員,其隱私應作較多限制,對于級別低、權力小、收入低的國家官員,其隱私權應作相對少的限制。豏
第四,國家官員個人可自愿擴大限制范圍。在個體與社會他人接觸中會將一部分個人信息透露給他人, 進行信息(下轉(zhuǎn)第235頁)(上接第224頁)交換。這些信息也就進入一定的公共領域, 成為公共信息?,F(xiàn)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商品化的社會,傳媒力量在世俗生活中的急速膨脹, 出賣一些個人信息獲利, 已不少見。公民對其個人信息有著處分的權利,這本身就是隱私權權能的一部分,國家官員同樣出于某種利益考慮自行擴大隱私權公開范圍,將個人隱私透露給公眾,以博得信任。因此作為限制的邊界,就國家官員一方是可以充滿彈性的,其在不涉及政府機密的情況下可以擴大披露范圍。
(二)對國家官員隱私權限制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一,年齡、學歷、履歷等個人基本情況。對于國家官員來說,這些信息的公開使公眾了解國家官員,進而判斷其是否適合所任公職的前提,它是公眾知政權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內(nèi)容。
第二,私人財產(chǎn)狀況及數(shù)額較大的債權債務狀況。必須公開國家官員的家庭財產(chǎn)、住房情況、個人收入;國家官員就數(shù)額較大的債權債務狀況應做適當?shù)纳陥蠛偷怯?在與此有相關的行政活動中引入回避制度。這有利于監(jiān)控并防止國家官員腐敗行為的發(fā)生,有利于保證政府的廉潔和權力的有序運行,有利于獲取公眾對公權的信任。我國《刑法》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chǎn)或者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巨大的,可以責令說明來源。”。在某些情況下,有必要讓公眾了解高級國家官員家庭成員及身邊工作人員的品行、道德、財產(chǎn)、工作狀況,以便更好地對他們進行輿論監(jiān)督。
第三,私生活中某些不當行為或不道德行為。他們的不良行為或不道德行為,如婚外戀、嫖賭等,嚴重影響黨和國家機關形象,新聞媒介可以而且有責任予以公開披露,以警示社會,發(fā)揮教育作用,維護黨和政府的崇高威望,促使各級國家官員嚴于律己,保障社會公共利益。
第四,與社會公共利益有關的社會活動及家庭生活。社會影響力大的國家官員因其特殊成就、才能、地位為公眾所熟知和關注,他們的生活一般成為社會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對于他們的私生活的報道成了新聞媒體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法律對這些公眾人物保護私生活秘密的權利一般都作了一定的限制。但社會影響力大的國家官員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純私人生活應享受隱私權保護,不得隨意披露。法律不允許新聞記者為追求獵奇、刺激去披露與公共利益無關甚至帶來不良社會影響的名人隱私。
(三)對國家官員隱私權應有的保護
雖然如前所述,對國家官員隱私權進行限制是必要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絕對化的理解為對國家官員隱私權的徹底剝奪。相反,國家官員的部分隱私權仍應與其它公民同樣的受到法律的保護。
第一,國家官員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和侵擾。國家官員的住宅屬于其私人領域,他有權享有私生活的安寧。對于國家官員的住宅,沒有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是不能強行侵入和隨意侵擾的。這不僅是國家官員本人應享有的權利,而且是他與其家庭成員所共同享有的一項重要權利。
第二,國家官員的私生活不受監(jiān)聽和監(jiān)視。任何沒有法律依據(jù)的監(jiān)視監(jiān)聽行為都是非法的,無論其對象是什么人,國家官員當然也不例外。國家官員在公開場合或在從事公務活動的過程中,出涉及國家機密的情形外,是應被公眾所知悉的,但對于其私生活則不應監(jiān)視或監(jiān)聽。
第三,國家官員享有通信秘密與自由。通信秘密和自由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自然人隱私權中的重要內(nèi)容。國家官員的通信只要不涉及腐敗、道德和政治丑聞,則應獲得法律的保護。
第四,夫妻兩性生活不受他人的干擾和調(diào)查。夫妻性生活是完全屬于私人領域的范疇,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應受他人的干擾和調(diào)查。
第五,其它與社會政治和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事務仍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