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民族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構成民族差別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民族一般來說使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語言則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特點。我們識別民族往往首先從語言入手,至少可以從語言上取得最初的線索。索緒爾指出:“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常會在它的語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構成民族的也正是語言?!泵袼椎母鱾€門類都在民間語言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因此,語言與民俗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統(tǒng)一體。
關鍵詞語言民俗西藏人名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1-349-01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chuàng)造了獨特而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一直為世界所矚目,尤其是藏族人名以它悠久而獨具特色的風格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以獨特的方式體現(xiàn)了西藏的民族習慣。
一、獨具民族特色的藏族姓氏
關于藏族姓氏而言,當下藏族一般無姓,只有名。但藏文史料上記載藏族早期有姓氏。早期藏族姓氏僅僅表明家族關系,并不意味社會地位的不同?!昂蠛搿逼诤?藏傳佛教達到其鼎盛,產(chǎn)生了政教合一。由此,藏族姓名的構成開始復雜化,達官貴族為了使自己的家族世代相傳,光宗耀祖,決定把家族名作為己姓,便有了自己的姓。如噶爾·東贊玉宋。同時,人們還把地名、封號名、自己的名字前面。名前加封號名的如: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他的名子是“卻吉堅贊”,“班禪額爾德尼”為封號,使原來的封號仿佛有了姓的性質。名字前加地名的如:宇妥·云丹貢布、拉魯·次旺多吉。
由于藏族的名字字數(shù)多,再加上姓氏,稱呼時很不方便,所以經(jīng)常只呼名,不稱姓。由此可見,藏族人今天重名不重姓,雖知有其姓而不常用,是有淵源的。因此當下藏族老百姓之中幾乎無姓。
二、藏族名字
七世紀以后,佛教在西藏盛行,一切都被染上佛教的色彩,人們的名字也喜歡請活佛來取。
藏族對取名的含義沒有特別的限定。只要擇定吉日后,父母把小孩抱到喇嘛或活佛的座前,請求給孩子取名。取名者根據(jù)孩子的屬相、性別,男孩多取象征權力、勇猛和具有陽剛之氣的名字,女孩取名則多含有美麗溫柔之意。無論是男孩或女孩,其名字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A以佛、菩薩、保護神的名號命名。如強巴即彌勒佛、拉姆即仙女;B以佛教法器來命名。如多杰即金剛。這類名字不僅有祝愿平安吉祥的意思,還有寄托榮耀之意。
在給孩子取名時父母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如家中若只生女孩父母想要個男孩時就給小女孩取名為“普赤”即招弟,若父母想結束生育,便給小孩取名“倉木決”,即終止。“窮達”即最小,表示再不要小孩。當下拉薩更流行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諾布”即寶貝。要是父母希望兒子長壽,便給孩子取名為“次仁”,如:次仁德吉,“次仁”長壽之意,“德吉”幸福之意??梢姼改笇⒆右簧钠矶\是如此的真誠。有時為了使孩子容易成長,故意給小孩取一些很低微的名字,如:其加即狗屎、帕加即豬屎等。有時父母希望孩子心胸寬廣就取名為加措即大海,希望女孩美麗動人,就取名為美多即花朵。
三、以生日、星期和自然物來取名
南卡(天空)、嘎瑪(星星)、尼瑪(太陽、星期天)、達娃(月亮、星期一)、米瑪(火、星期二)、拉巴(風、星期三)、普布(木、星期四)、巴桑(金、星期五)、邊巴(土、星期六)、朗嘎(三十日)、梅朵(鮮花)等。
四、日常人名及綽號
由于當下藏族中重名的較多容易弄混。所以以職業(yè)、生理、性別加以辨別。
(一)以職業(yè)來區(qū)別人名
安吉白曲即醫(yī)生白曲,格甘德吉即德吉老師,尼巴赤賴即出納赤賴。幸索扎西即木匠扎西,拉日巴晉美即畫師晉美等。
(二)以生理特性來取名
藏族在按生理特性來起名時一般上都不是自己的真正名字,而是后天按自己的生理特性來有別人來再起一個名字,即“名奪”(綽號)。如:跌布朗嘎即矮子,達娃帕珠即胖子達娃、卓瑪狹勾瞎子卓瑪、扎桑即好頭發(fā)。
(三)以性別和大小來區(qū)別人名
藏族有的名字是男女通用的,如達娃、尼瑪、巴桑等等名字是通用的,為了便于分辨習慣上在名字前加個大小和男女性別,普大巴桑(男大巴桑)、普母小巴桑(女小巴桑),但一般意義上男女姓名不會重。男孩一般取晉美、多吉、貢嘎、扎西等。女孩一般取名為拉姆、卓瑪、美多等。
五、漢藏結合的藏族人名
解放后,有些藏族地區(qū),出現(xiàn)了藏漢名字混合,即在藏族名前加上漢族姓,如李達珍即姓李名達珍、杜晉美即姓杜名晉美等。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二是與漢族通婚所致。
六、講究在名字后加“啦”字
“啦”字沒有什么直接的意思,但藏族很講究這一點。就如日本人名字后經(jīng)常加上“君”字,如:太郎君,“君”字是表示禮貌及親近。同樣藏族的“啦”字一般上也表示尊敬對方,學生喊老師時在老師的名字后面加上“啦”字,表示對老師的尊敬,甘扎西拉即扎西老師,其中有尊敬的成分。小輩喊長輩不僅要加稱謂而且還要加“啦”字,表示長輩的尊敬。
七、藏族的稱謂
藏族的稱謂有些地區(qū)簡單,有些地區(qū)卻稍微復雜,并不統(tǒng)一。如拉薩地區(qū)的稱謂而言,一般的稱呼是根據(jù)年齡的大小而定。如:阿佳尼瑪即尼瑪大姐、覺決邊巴即邊巴大哥、波羅布即羅布爺爺、莫拉姆即拉姆奶奶、古肖扎西即扎西先生、索母德吉即德吉姨媽,阿相達娃即達娃舅舅等等。
西藏拉薩人對親戚的稱謂與漢族有許多不同之處。漢族對親戚的稱呼有嚴格的區(qū)分,但是藏族就沒有那么嚴格,凡是父親的的兄弟,都稱“阿古”;凡是父親的姐妹,都稱“阿尼”。漢族對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的稱呼具有嚴格的區(qū)分,但藏族就不同。
總而言之,藏族的姓名能充分的表現(xiàn)出藏民族獨具特色的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西藏的風俗習慣。從藏族的名字中我們可以感覺到語言與民俗的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