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巫 戚 娜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
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務(wù)平臺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研究院曾以抽樣方式向本市2000戶有未成年人的家庭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今年公布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3.1%的家庭可能存在關(guān)愛不足的問題,47.3%的家庭關(guān)愛適中,29.6%的家庭存在關(guān)愛過度的現(xiàn)象。
為人父母,當然愛自己的孩子!事實上,由于社會、家庭和自身的原因,眼下很多年輕父母雖然愛孩子,卻并不知道怎么來愛。
Where不會愛孩子,問題在哪里?
來自社區(qū)學校的報告——
那些平時忙于工作、疏于關(guān)心孩子的家長,是不會承認自己不愛孩子的;那些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長,是不會承認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有問題的??墒?如果等到孩子將來產(chǎn)生學習障礙、心理問題,乃至罹患精神疾病再來檢討,恐怕為時晚矣。
社區(qū)學校里有不同年齡、不同情形的孩子,每天放學后,孩子們會一起做功課,接受輔導;那些遇到育兒問題的父母,也樂于與老師溝通,以期找到問題癥結(jié),尋求解決之道。
例1:什么都“無所謂”
奇奇小時候一直隨爺爺奶奶生活,“無所謂”是他的口頭禪,也是他的“行動指南”。爸爸媽媽覺得主要是由于他們工作忙,對孩子一直關(guān)心太少才導致他自顧自、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漠不關(guān)心的性格。媽媽說,“幼兒園時,老師為了不讓奇奇影響上課,就讓他坐在班級的最后面,和其他小朋友隔離開。”
上小學后,媽媽將奇奇接到身邊,發(fā)現(xiàn)他喜歡自言自語,不愿和人交流,好像活在自己世界里;他對榮譽有追求,但不想努力,如果達不到就會表現(xiàn)出什么都無所謂的態(tài)度。
分析:“工作忙”不是父母疏于照顧孩子的借口和理由,既然生養(yǎng)了孩子,就要給予他足夠的關(guān)心和愛?!昂孟窕钤谧约旱氖澜缋铩?用這樣的話形容孩子是很可怕的。孩子好性格的養(yǎng)成是需要父母言傳身教的。如果父母對孩子事事“無所謂”,孩子自然也就“什么都無所謂”。
例2:“爸爸,我怕!”
王奕佳怕水是出了名的,教練和小朋友都知道,她是迫于爸爸的“淫威”才來上游泳課,只玩不游。爸爸自己游泳很棒,出于安全的考慮,一定要女兒學會游泳,“孩子水性好,我們就不用擔心她溺水了?!眱蓺q的時候,奕佳就跟爸爸進泳池了??赡苁且淮螁芩慕?jīng)歷,讓小奕佳對游泳望而卻步。爸爸說她不是真怕水,因為在淺水區(qū)玩一點兒沒事,把她扔進深水區(qū)就怕得要死,只要堅持一定行的。
分析:很多父母的出發(fā)點都是“為孩子好”:因為怕孩子凍著,就給穿得暖暖的;因為擔心孩子的將來,非要他現(xiàn)在就學這學那。這位爸爸,因為怕女兒溺水,所以一定要她學會游泳。想法似乎有那么點道理,但爸爸太自信,高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做法也過于偏激。孩子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恐懼心理,不是偶然的。如果早期處理不當,其影響可能會一直延續(xù)到成年,相信這是愛女兒的爸爸最不愿意看到的。
例3:大棒打出“笨”孩子
劉振很小的時候就隨父母來上海生活。因為沒有戶口,家里也沒有很多錢,他沒有上過一天幼兒園,基本上就是在父母的小攤旁自由自在長大的。
今年,7歲的劉振踏進上海小學的大門,因為以前沒人教,很多習慣都沒有養(yǎng)成,他上課打瞌睡,一下課就瘋玩,自己的東西不知道保管,還時常把同學的東西放進自己書包里,同學們害怕,不愿意和“小偷”同桌。爸爸得知兒子在學校的種種不是,回家不是打就是罵,“偷別人東西?我打死你!”劉振邊哭邊說:“人家拿錯了嘛?!?/p>
老師說壞習慣可以慢慢改,但這個孩子反應(yīng)太遲鈍(教他寫自己的名字要花兩個小時),成績總是全年級最差,怎么辦?老師的信心和耐心被一點點磨去,“是智力低下吧?!”
分析:孩子的錯,不是他的錯,錯在父母早年的疏于教養(yǎng)和發(fā)生問題后的打罵相加。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這個孩子,他不是小偷,拿人東西是物權(quán)概念沒有建立,好習慣的養(yǎng)成落后于同齡人;他也不是弱智或笨蛋,只要家長和老師愿意付出時間和愛心,他的進步會很明顯。
對于如何才是愛孩子,相信100個人會有100種說法。幾乎所有的父母(包括上述忙于工作的爸媽、逼女下水和恨鐵不成鋼的爸爸在內(nèi))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問題出在
對真愛的認識存在偏差,以及愛的方法不當。
What真愛是什么?
愛是什么?很多人會回答,愛是一種美好的感情。然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派克醫(yī)生(Dr.M.Peck)說,“愛不是一種感覺(感情),而是一種行為。光有感覺的愛還稱不上是真愛。很多懷有愛的感覺并且基于愛的感覺而行動的人,會做出各種各樣非愛以致毀滅性的行為。”
原來,真愛不是一種讓我們神魂顛倒的感覺。真愛是一種忠誠堅定的、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的理性決定。
真愛是付出
我們愛孩子,就需要延伸自己以撫育孩子的心靈成長,同時也撫育我們自己的心靈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克服懶惰心理、驅(qū)除內(nèi)心的恐懼、摒棄固有的思維慣性、接受新的觀點和挑戰(zhàn),我們需要勤奮努力地勞作,多花時間和精力來陪伴、照料孩子,這是真愛的前提之一。
這種付出是心甘情愿、不求回報的。
真愛是一種自律
這是真愛的另外一個前提。愛本身需要自律,不自律的愛不是真愛。真愛孩子的父母會嚴格把握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刻為撫育孩子心靈的成長做出最大的貢獻。
真愛是關(guān)注
真愛最重要的付出手段是關(guān)注。關(guān)注是一種源于意愿的行動,是一種抵抗我們思維慣性的工作。只有通過關(guān)注,我們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捕捉到孩子隱蔽的細微的需求,及時滿足和訓育孩子。我們需要放棄一些原有的計劃、重新安排我們的時間、積極地轉(zhuǎn)移我們的注意力,并且心甘情愿、毫無怨言。
真愛是傾聽
付出關(guān)注的最重要手段是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它是一門需要用心學習才能掌握的藝術(shù)。真正的傾聽,無論時間多短,都需要巨大的努力。真正的傾聽需要全神貫注,而不是一邊處理自己的事情,一邊捎帶著聽。你愿意付出這樣的努力,是告訴孩子你珍惜他的最好最確鑿的證明。
真愛是一種勇氣
當我們從未育之人變成父母時,我們走進了一扇嶄新的人生大門。我們需要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們需要改變自己。這些都會讓我們感到緊張、焦慮甚至害怕。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反抗我們、讓我們生氣或者失望;最終他們成熟之后,會離開我們獨立生活,我們則會感到失落和痛心。真愛的代價是痛苦,收獲卻是無與倫比的快樂,你準備好承受這樣的風險了嗎?
真愛是鼓勵獨立
真愛的核心是讓對方進行自由的選擇,而不是對自己言聽計從。依賴型的父母恐懼孩子的心靈成長,會想方設(shè)法阻止孩子的獨立。具有真愛能力的父母則鼓勵孩子邁向成熟、把握自己的命運,而把握自己的命運往往會令人面臨痛苦的抉擇,需要極大的勇氣。只有真正愛自己的人才會有足夠的勇氣直面生活,不受他人、社會或者傳統(tǒng)勢力的左右,敢于改變自己。這種愛自來源于父母無條件的接納——“你是一個美麗的可愛的人,做你自己非常好,無論你做什么,我們都愛你,只要你對自己以誠相見?!?
真愛是接受分離
小寶寶從離開母體的那一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有著獨特個性的、完整的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根深蒂固的養(yǎng)育誤區(qū)之一就是“親子一體性”,即父母不將兒女當作獨立的、與自己分離的個體,而是把他們當作自己生命的延伸,通過孩子來生活、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來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為了養(yǎng)育出身心健康、幸福成功的孩子,我們必須打破傳統(tǒng),認可并接受孩子與我們是完全不同的、獨立存在的個體這一事實,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選擇。
真愛是履行諾言
履行諾言是所有真愛關(guān)系的內(nèi)在基礎(chǔ)。父母對孩子的愛必須貫穿如一、始終一致。父母對孩子做出愛的承諾,并且保證履行這個承諾:無論如何,我們永遠無條件地愛你、認可你、接納你、支持你。
真愛是改變自己、促進自我以及對方的心靈成長
既然孩子不斷地在成長,他們的需求不斷地在改變,我們也必須跟著他們一起成長和改變。有些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期,他們是稱職的父母,然而一旦孩子步入青春期,他們就變得束手無策,因為他們不能夠針對已經(jīng)長大、已經(jīng)變化了的孩子來改變和調(diào)整自己的態(tài)度。從孩子身上學習,是大多數(shù)人保障自己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晚年的絕佳機會。令人痛心的是,大多數(shù)人拒絕這個機會。
真愛是律己的質(zhì)問
對于孩子,父母擁有強大的權(quán)勢。當面質(zhì)問孩子,告訴他:“你做錯了,我是對的,你應(yīng)該改變,聽我的。”這個舉動在多數(shù)父母來說,不假思索、信手拈來。撫育孩子心靈的成長,需要我們時時刻刻采用最有效的手段來完成這項任務(wù)。我們首先要進行嚴格的自我檢驗,檢查自己的理念和價值觀,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和道德水準,確認我們知道什么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其次我們必須體貼入微地考慮孩子的個性和承受能力,選擇對孩子最有效的方式進行面質(zhì)和訓育。
看到這里,也許你會感到壓力很大:原來真愛這么麻煩!要求這么高!這多困難啊!我做不到怎么辦?一位媽媽就曾問我,“你能每時每刻做到你所列舉的那些真愛行為嗎?”
我回答她,“我每天都在努力。我不能保證完全做到,但是我不會停止或者放棄我的努力。派克醫(yī)生說過,生活多難,愛不是容易的事情。這不要緊,只要我們努力,就是最好的結(jié)果?!?/p>
揭開“非愛行為”真面目
1.有條件的愛
“你必須服從我、遵照我的指令去做、按照我的設(shè)計去成長,否則我就不愛你?!币恍└改笧榱丝刂坪驼加泻⒆佣鵂奚袅藧?他們的收獲是孩子對未來懷有過度的恐懼。
2.不負責任的愛
無休止地包辦孩子的生活起居,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很多人把這種感情當作一種富有犧牲精神的值得稱贊的“愛”,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毒害。這種“愛”,遠非無私,而是極端自私。深深隱藏在“愛”的旗號背后的,是施“愛”者對受“愛”者強烈的控制欲望。
3.依賴的愛
人們通常對愛最大的誤解之一就是將依賴誤認為愛。孩子萬一有個閃失,父母就活不下去。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就顛倒了,孩子變成了父母的精神保姆。
4.永遠無法滿足的愛
孩子考試得了98分,“怎么沒得100分?”孩子謙讓,“你怎么這么窩囊?”孩子打架,“你怎么這么野蠻?”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父母的期望像一個黑洞,永遠填不滿。
5.犧牲者討債的愛
父母把自己放在一個“烈士”的位置上,整天嘮叨自己為了孩子“犧牲”了什么,抱怨孩子沒有償還這些“債務(wù)”,而且還動不動就被孩子“氣”病了,“你這個沒良心的東西,要氣死我啊?”生育子女是父母自由的選擇,養(yǎng)育子女是父母應(yīng)盡的職責,為子女而放棄一些事情也是父母自由的選擇,談不上“犧牲”。
6.要求回報的愛
溫柔一些的對孩子說“爸爸媽媽養(yǎng)育你多不容易啊,你可不能辜負我們的期望!”嚴厲一些的則要求孩子“我們養(yǎng)著你、供著你、伺候著你,你可要給我們爭口氣!我們這輩子就指望著你呢!”這些父母把對孩子的愛和養(yǎng)育當作一種投資,期待著高利率的回報,這樣的愛不是真愛。
*以上內(nèi)容摘自《和孩子劃清界限——成功訓育兒童自律的法寶》,作者小巫,美國Rutgers大學教育學碩士,國際母乳會哺乳輔導,兩個孩子的媽媽。近年來致力于兒童發(fā)展、家長心理及親子關(guān)系方面的研究和咨詢工作。
How怎樣做到真愛?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真愛不易,真愛是需要付諸行動的。為了孩子,也為了你自己。請從今天開始努力吧!
第一步:自我測評
請逐項打“√”,看看能得多少分!
第二步:自我成長
平時多翻閱一些科學育兒的書籍和雜志,是父母自我提高較方便的途徑。你們可以此填補自己的知識盲點,提前預知孩子一兩年后可能發(fā)生的心理、生理的變化,因為通過觀察別家孩子的情況來預判自己孩子的將來,是不科學的。
此外,每個月定期參加社區(qū)交流、集體親子游戲等活動,能及早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問題,及時地尋求解決之道。市圖書館、社區(qū)學校會不定期地舉辦“家長講座”,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安下心來聽聽專家的解析,不要等遇到育兒困擾或問題了,才來思考和尋求良策。
關(guān)于孩子,你需要知道的——
●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生理變化,不同季節(jié)可能遇到的健康問題。
●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學習目標和內(nèi)容會有所變化,能力將有提升,家長須及時跟進。
● 認識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和不同時期的心理需要。
●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桑標教授說過,孩子有“玩的權(quán)利”和“犯錯誤”的權(quán)利。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寬容孩子的小缺點,不要事事包辦;請允許孩子玩耍,將快樂的童年還給孩子。
● 孩子出現(xiàn)心理或精神問題,多半是由于父母的不良情緒轉(zhuǎn)移或波及到孩子身上,使他過早體會到沮喪和焦慮。因此,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心理問題時,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時,不要諱疾忌醫(yī),很多心理疾病可控可治。
第三步:嘗試溝通
溝通其實不簡單。“今天你在幼兒園里學了什么呀?”“中午飯都吃了些什么?”如果你認為這噓寒問暖的兩句話就能代表與孩子有溝通的話,那就錯了。真正的溝通是學會仔細聆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于細節(jié)中找到閃光點和問題。
溝通需要技巧。漫無目的的溝通效率極低,我們不需要。你可以和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你認為……好么?”“你覺得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循循引導之下,孩子一般都能侃侃而談,盡管答案可能是我們已經(jīng)預知的,但這么做的好處是給一個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的效果,遠比“媽媽代勞”“爸爸告訴你”有效得多。
在民主與尊重的前提下,與孩子親切溝通,可以導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愛的方式。美國心理學家曾經(jīng)就“專斷”、“強橫”、“民主”、“平等”、“自由”、“回避”6種育兒態(tài)度,征詢了7000名孩子的看法,結(jié)果是“民主型態(tài)度”受到普遍而熱烈的擁護。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下,孩子一天天成長,于父母潤物細無聲的關(guān)心中,習得真愛的技巧與內(nèi)涵。
可以嘗試的小妙招——
● 科學研究證明,兩人一起吃飯9個月以上,情感就會變成感情。工作再忙,也要和孩子一起共進早餐和晚餐哦!
● 定期開小型家庭會議,讓孩子擁有團體歸屬感。
● 每天,請向孩子大方地表達你的愛,“早上好”“謝謝”“我愛你”……話語簡單卻很有力量。同時,別忘了在孩子面前贊美你的丈夫或妻子,3個人一起擁抱一下,撫摩一下,讓愛流入孩子的心田里。
孩子的降生是父母的快樂之源。簡·B·布魯克斯在《為人父母》中反復強調(diào):要看到養(yǎng)育過程中快樂的一面,在快樂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真愛不簡單,但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年輕父母懂得了真愛,并能充分享受養(yǎng)育過程的時候,就不會再抱怨種種的煩惱;當年輕父母能智慧地根據(jù)孩子的階段性發(fā)展特點確定目標,選擇恰當?shù)酿B(yǎng)育策略的時候,是真正的愛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