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力
英國人彼得·格雷的《愛爾蘭大饑荒》引用愛爾蘭的一句諺語說:“窮人的餐點——除了小土豆就是大土豆?!痹?9世紀40至50年代,嚴重依賴土豆為生的愛爾蘭人遭遇了一場土豆歉收的大饑荒,結果造成約110萬人死亡,幸存者中大量的人移民到美國和加拿大,這使得美國的人口成分發(fā)生了重要的改變,美國前總統(tǒng)肯尼迪和克林頓就是愛爾蘭移民的后裔。
尋找致病基因
愛爾蘭大饑荒的原因有很多。不過,研究人員一直在探討是什么樣的致病菌導致了當時的土豆歉收。導致土豆大量死亡的元兇是一種病菌。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它的基因。這種探索有點像追蹤1914年至1918年導致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的病毒基因一樣。致使農作物患病的病原菌如同致人患病的病菌一樣,都可以從基因上探索它們致病力的強與弱、傳播的途徑和危害性。盡管農作物患病歉收導致人類的災害是間接的,但有時候并不亞于直接致人以死亡的疾病,愛爾蘭的大饑荒就是如此。因此,這樣的研究在今天可以為防止這兩類大災難提供有益的知識、經(jīng)驗和教訓。
愛爾蘭大饑荒中的土豆歉收過去一直認為是農作物的晚疫病菌(一種真菌)所引起。晚疫病菌是卵菌或水霉菌的一個成員,在遺傳上它與瘧原蟲有著更為親密的關系。
今天,研究人員終于發(fā)現(xiàn)這種晚疫病菌的遺傳秘碼,并將研究結果發(fā)表于英國的《自然》雜志上。晚疫病菌的基因組要比一般的真菌大很多,它的外部裝裹了額外的DNA,使得它能很快適應環(huán)境,以進攻宿主,如土豆,造成作物大量死亡。
進行這項研究的美國麻省理工和哈佛聯(lián)合學院的查得·努斯鮑姆指出,晚疫病菌的基因組比它的一些同類細菌還要大得多,原因在于它擁有一些復制其自身的跳躍基因。
晚疫病菌的基因組約75%充滿了重復的DNA,這好像是一種快速的進化。這種進化使得病菌能迅速演化出可以進攻植物宿主的基因。這也能解釋為何晚疫病菌能毀壞在遺傳上對晚疫病有抵抗力的土豆。多年來,晚疫病一直對作物造成嚴重的危害,即使在今天人們可以使用大量的殺蟲劑,但也只有少數(shù)殺蟲劑能對付它們。
晚疫病通過孢子傳播,對全球的糧食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在美國,從邁阿密到俄亥俄州,晚疫病是目前家庭花園中土豆和西紅柿的主要殺手,并威脅到這些地方的商業(yè)和農場。這種病導致土豆綠葉上環(huán)形的綠霉或棕色斑點,并且讓桿莖發(fā)黑,在幾天之內就讓莊稼毀滅。
基因的比較
為了弄清晚疫病菌為何有如此大的殺傷力,研究人員破譯了它的基因組并與其兩種親屬——大豆疫霉病菌(P.sojae)和橡樹疫霉病菌(P.ramorun)的基因組進行比較。大豆疫霉病菌主要是感染大豆,而橡樹疫霉病菌則會導致橡樹和其他樹突然死亡。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晚疫病菌的基因組是它的兩個親屬的基因組的2.5到4倍大,而且有兩個顯著的區(qū)域成全了它的攻擊性。一個區(qū)域充滿了產生迅速變化的DNA拷貝,是一個富含重復基因的區(qū)域。這個基因密集區(qū)域也包含大量對感染植物起重要作用的基因,例如它們與損害作物的霉菌屬基因有共同點。而另一個區(qū)域則包含著數(shù)百萬年進化以來所保留的基因。
由于晚疫病菌的基因變異非常迅速,它們能對作物產生更大的攻擊性,對作物的致病力也更強。變異基因當中有一種關鍵基因稱為“效應器”基因,它能瓦解和破壞作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能為自己的生存建立一個根據(jù)地。但是,晚疫病菌的這些基因也可能促發(fā)作物的免疫系統(tǒng)產生反應,從而把這些基因當作晚疫病菌感染的最初目標來防御。
正是由于作物的免疫系統(tǒng)的抵抗作用,使得晚疫病菌啟動了基因的快速變化來反制作物的免疫系統(tǒng)。晚疫病菌的富含大量重復基因的區(qū)域就像一個孵化器,使得能對作物感染的病菌的關鍵基因快速地產生,又迅速地死亡。結果,這些致病的關鍵基因就既能隨時起作用,又隨時丟失,作物的免疫系統(tǒng)也就難以識別和打擊它們,因而難以抗御病菌的入侵。
對晚疫病菌基因的分析和對比也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它們的“效應器”基因來識別以前尚不知的其他致病“效應器”基因,特別是可以識別兩組重要的致病基因,如RXLR基因和哥倫比亞根癌線蟲(CRN)基因。RXLR基因是鐮刀形瘧原蟲向人類紅細胞中轉移所需要的基因,而CRN基因也能導致土豆染病并歉收。這對今天防止土豆、西紅柿和橡樹等植物的病害也有重要意義。
晚疫病菌的基因分布反映了它的生存戰(zhàn)略,它能迅速產生成千上萬的攻擊性基因,這些基因又比其他寄宿于農作物的病菌進化得更快。因此,晚疫病菌有強大適應性和突變能力。
早在2001年6月7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植物病理學家瓊·里泰諾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fā)表報告說,引起1845年到1850年間愛爾蘭土豆大饑荒的不是過去所認為的來自墨西哥的US-1的菌株,而是另外一種菌株。里泰諾和同事們對英國保存的大饑荒土豆枯葉進行研究,分析了上面遺留的晚疫病菌的DNA,證明這些DNA特征與US-1菌株并不相同。今天,研究人員終于初步弄清了晚疫病菌的基因組,這對于防治今天的土豆疫情也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但是,僅僅弄清土豆的致病原因還不夠,因為這不足以解釋當時歐洲普遍出現(xiàn)土豆的晚疫病,但卻只在愛爾蘭產生大饑荒的現(xiàn)象。這就要從農業(yè)指導思想和社會關系上找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愛爾蘭人把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里,或者說,他們只有一種食物可以依賴,這就是土豆。
晚疫病菌的強致病基因固然是土豆歉收的重要原因,但種植的單一和經(jīng)濟的貧困才是愛爾蘭大饑荒的更重要的原因。(文章代碼:2106)
責任編輯張?zhí)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