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幸福
第一個被判死刑的是宋景松
“臺獨”分子陳三興系臺灣高雄人,自幼在高雄念書,1956年進入高雄中學,他組織了一個政治色彩偏獨的“學進會”組織。1958年7月,陳因搞會務(wù)活動太多誤學,并終因成績跟不上而輟學。
陳離校的那天,將“學進會”的主要成員召集攏來開了一個會,并宣布將“學進會”更名為“臺灣民主同盟”。隨后,陳三興與其弟弟一道到臺北市一家牙科醫(yī)院當學徒。
到牙科醫(yī)院不久,陳三興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到醫(yī)院來找人的宋景松與自己的理念相同,便動員宋景松加入他的“臺灣民主同盟”組織。宋景松過去曾犯案,被警方抓捕過,并坐過多年牢,心里對國民黨政權(quán)極其痛恨。
1959年7月,宋景松、陳三興又將在臺灣大學法律系念書的學生蘇禎和、董自得兩人拉入組織。隨后,臺中市一中的“自治互助會”、高雄市中立中學的“亞細亞同盟”“臺獨”組織與“臺灣民主同盟”掛上了鉤。其中,“亞細亞同盟”頭目施明德、蔡財源與陳三興系小學同學。
經(jīng)過幾次聚談,宋景松、陳三興、施明德等人認為,3個組織理念相近、宗旨相同,應(yīng)合并為1個組織,然后選出一個強有力的領(lǐng)導班子。1959年12月,決定3個組織正式合并,組建成“臺灣獨立聯(lián)盟”。
1962年秋,“臺獨聯(lián)盟”在高雄體育場舉行的一次全體成員參加的秘密會議上,提出要開展一個大行動,即在全臺灣開展一次“臺獨”宣傳活動,讓全體民眾認識“臺獨”,支持“臺獨”。
1962年5月,臺灣調(diào)查局發(fā)現(xiàn)“臺獨聯(lián)盟”將有大動作,決定對其下手。在蔣經(jīng)國的親自部署下,調(diào)查局將“臺獨聯(lián)盟”在各地的成員陸續(xù)逮捕。
3個月后,“臺灣獨立聯(lián)盟”案中的25名主要嫌疑犯被警備總司令部軍事法庭分3批起訴,宋景松被首批起訴,并被判處死刑,幾天后就押赴刑場處決。
第二個被槍決的是陳智雄
陳智雄早年在臺灣念書,后到日本留學,通曉日、英、法、西班牙語,因在日本留學的緣故,其思想深受日本右翼的影響。
陳智雄是日本境內(nèi)最早的一批“臺獨”分子,系多個“臺獨”組織中的“外交員”,負責對外聯(lián)絡(luò)。廖文毅的“臺獨”組織“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前后,他甚為積極,并被廖文毅派到東南亞各國擔任“巡回大使”。陳智雄的活動,引起臺灣情報人員的注意。
1960年12月,臺灣當局與日本政府經(jīng)過多輪交涉,提出用交換“日本販毒犯”的方式,換取日本逮捕、遣返陳智雄,日方原則同意臺灣方面的意見,唯一要求是不得判陳智雄的刑。根據(jù)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1960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將陳智雄遣返回臺灣。
陳智雄被遣返回臺灣之初,當局確未關(guān)押他,但對他的行蹤卻一直在跟蹤、監(jiān)視。1961年年底,臺灣調(diào)查局特工在郵件檢查中發(fā)現(xiàn)陳智雄又在籌組“臺獨”組織——“同心社”,十分震驚,認為他是不可救藥、死心塌地的“臺獨”分子,決定將其逮捕。經(jīng)蔣氏父子同意并批準,1962年,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軍事法庭將其起訴,并判處死刑,同案犯戴村德、肖坤旺被各判處有期徒刑8年。1963年5月28日,陳智雄被綁赴刑場槍決。
第三個被槍斃的是鄭評
鄭評系臺灣高雄人,生于1934年。1969年,鄭評從高雄來到臺北謀生,投靠基督教教徒游進龍。
1971年,鄭評因積極參加教會活動,被臺灣基督教教會推選為“基督教赴日參訪團”團員,前往日本參加基督教反共聯(lián)合會舉行的國際大會。
進入日本的第三天,鄭評認識了“臺獨“組織“獨立臺灣會”的主要頭目、著名“臺獨”分子史明。經(jīng)過數(shù)次交談,史明覺得鄭評“臺獨”思想堅定,有為“臺獨”事業(yè)作戰(zhàn)的意愿,決定將其吸收為“獨立臺灣會”的會員。鄭評在日本停留期間,史明等“臺獨!分子對他進行了“臺獨”政治教育和游擊戰(zhàn)的基本行動訓練。兩個月后,鄭評回到臺灣。
根據(jù)史明的指示,鄭評將老朋友、一同去過日本的游進龍及柯金鐘、黃坤能、賴錦桐等人吸收進“獨立臺灣會”組織,并經(jīng)常召集他們舉行秘密會議,學習日本總部的指示,研究擴大組織,如何開展爆破、暗殺活動。幾個月后,鄭評又吸收了第二批成員,使“獨立臺灣會”在臺灣的人數(shù)達20余人。
組織擴大了,活動經(jīng)費也不成問題,“獨立臺灣會”的“臺獨”分子熱血沸騰,干勁十足。幾經(jīng)討論,他們決定在臺灣搞幾個大行動。
鄭評將自己的計劃通過秘密渠道報告給在日本的史明。史明認為太過冒險,不易實現(xiàn),指示他不要冒進。
史明為防鄭評冒進,給“臺獨”組織造成損失,特地安排了3組互不相干的人馬分頭行動。但鄭評覺得史明太過保守,認為武裝暴動時機等不來,要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決定大舉行動。為達目的,他一面安排人籌措資金,一面叫親信黃坤能等人設(shè)法搞武器,另一方面安排數(shù)人到臺灣各地涂寫“臺灣獨立萬歲”的大標語。
正當鄭評等“臺獨”分子蠢蠢欲動時,臺灣調(diào)查局的特工打進來了。他們首先策反了鄭評的好友賴錦桐,然后順藤摸瓜,弄清了鄭評“臺獨”組織的所有內(nèi)情。
為了懲處這幫“臺獨”分子,蔣氏父子曾兩次召開秘密會議,研究如何處理此案。會上,蔣介石、蔣經(jīng)國指示下屬對此案要重處,對為首的“臺獨”分子鄭評要處重刑,把“臺獨”分子的囂張氣焰徹底打下去。
1974年4月11日,此案宣判,鄭評被判死刑;黃坤能、林建中、洪維和被判無期徒刑:游進龍等二人被判10年;到警方自首的“臺獨”分子均免予刑事處分。
1974年8月13日凌晨,憲兵行刑人員將鄭評從獄中提出,然后五花大綁起來,再用囚車押到臺北縣新店安坑刑場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