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英
摘要針對2008年北方各省高溫干旱,降水偏少,氣溫比往年偏高,小麥在越冬后提前返青的苗情,提出鎮(zhèn)壓、中耕、補水、補肥、秸稈覆蓋、防病蟲害等田間管理措施,以期保證2009年夏季糧食大豐收。
關鍵詞小麥;干旱;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S51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8-0152-01
2008年小麥越冬期間氣溫持續(xù)偏高,是近幾年少見的天氣。據最近麥田考查,土壤表層蒸發(fā)耗水較為嚴重,沒有冬灌麥田小麥分蘗節(jié)已處在干土層中,一旦遇上早春寒流和低溫,易發(fā)生凍害。據多年生產經驗,2009年小麥凍層較薄,大約在20cm左右,預計凍層化凍較常年早,小麥會提前返青。小麥生產存在群體充足、個體健壯、苗子均勻、返青較早等4個有利因素;但也有冬前氣溫高、積溫多、部分麥田苗情偏旺、溫高水少、生長量大、點片黃苗、越冬氣溫高、病蟲草害有加重趨勢等不利因素,并且在之后的小麥生產上還存在倒伏和倒春寒兩大威脅。
由于2月份氣溫回升較快,小麥返青時間提前,加之部分麥田生長偏旺,天氣干旱嚴重,勢必造成壯苗田、弱苗田、旺苗田、干旱田等多種類型麥田共存。因此,2009年小麥管理必須強調根據苗情、墑情、地力,實施分類指導管理。
1進行早春軋麥、耙麥和鋤劃鎮(zhèn)壓
軋麥作用:一是塌實凍融蓬松的土壤,使小麥根系與土壤密接,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二是保墑提墑,使凍層的土壤水分蓄在根層,有利于小麥返青發(fā)育;三是可以防御早春低溫凍害。在地表解凍尚未“返漿”前進行軋麥,軋麥后要及時耙松,以達到彌補裂縫、增溫通氣、防止水分蒸發(fā)的目的。
對適時偏早播種、底肥多、群體大、仍有旺長趨勢的麥田,適時鎮(zhèn)壓摟麥,在小麥返青期和起身期鎮(zhèn)壓,能控制地上部生長和過多分蘗發(fā)生,在早春氣溫偏高的情況下能抑制小麥生育進程過快,避免過早進入拔節(jié)期,是控旺轉壯的有效措施,鎮(zhèn)壓后要及時摟麥、積極運用中耕鎮(zhèn)壓等傳統(tǒng)農藝措施,千方百計保住墑、保好墑,提高水分利用率。對已進行冬灌的麥田,要適時中耕,破除板結,消除裂縫,增溫保墑;對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提倡秸稈覆蓋、中耕鎮(zhèn)壓,提墑、保墑、增溫。早春鋤劃鎮(zhèn)壓,鋤劃有良好的保墑、增溫、除草效果,有很好的促根壯蘗作用;鎮(zhèn)壓可壓碎坷垃、破除板結、密封裂縫,使土壤和根系密接,有利于養(yǎng)分和水分吸收利用,減少水分蒸發(fā)。
2頂凌追肥,補肥促壯
對沒有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的,在注重鎮(zhèn)壓、鋤劃和化控的前提下,可推遲到拔節(jié)期追肥澆水;對播量偏大、播種偏早、單株分蘗少(一大二小分蘗)的“假旺苗”,要在起身后進行第1次肥水管理,具體施肥應采取前輕后重的方法,分2次施用;對有脫肥現(xiàn)象的,要提早在新葉長出、新根噴出后將春季追肥量的40%~50%進行開溝小水追肥或對水施用,其余在拔節(jié)期結合澆水施用。同時要根據地力適當調節(jié)第1次和第2次追肥比例,對底肥不足、地力稍差的可提高第1次追肥比例;對底肥充足、地力較高的可降低第1次追肥比例,并適當加大總追肥量。
3春季適時限水灌溉
2009年天氣持續(xù)干旱,降水偏少,對貧水麥區(qū)要立足抗旱,抓緊抓早,搶抓水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源,爭取多澆麥,特別是對于擴澆地、澆水無保障的麥田,要堅持有水即澆,澆后及時鋤劃。對于沒有進行冬灌、土壤表層缺墑嚴重且麥苗已發(fā)黃的麥田,要千方百計進行澆水補墑,確保小麥正常生長發(fā)育。在澆水時要把握好2點:一是把握好澆水時機,要選晴好天氣中午前后進行澆水(氣溫3℃以上,或夜凍午消)。二是把握好澆水方法,采取小水細澆、快澆,確保澆后的麥田傍晚前田間不留積水,避免發(fā)生凍害。總之,要做到既科學澆水補墑,又不因灌水形成不應有的凍害。三是推遲春一水,控制無效分蘗過多增長。對壯地、群體適宜的可推遲到拔節(jié)期追肥澆水;對地力稍差或群體稍顯不足的,可推遲到起身中期或后期追肥澆水。四是對于干旱嚴重、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的要及時澆水。
春澆1水,灌水時間從起身到孕穗期,可延續(xù)1個月之久,在此期間灌水,產量可達到6 000kg/hm2的目標。這一灌水時期增穗作用最大,單位面積總粒數(shù)最多,總耗水量最大。拔節(jié)期灌水對葉面積增長的影響很微弱,增穗作用介于起身水和孕穗水之間,增穗粒數(shù)作用最大。孕穗期灌水,千粒重最大。春季灌水對緩解水資源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最佳灌水時期的選擇要參考具體條件,冬春干旱多風,起身期0~20cm水分已經嚴重虧缺時;播種期偏早,或基本苗偏少需爭取較多的分蘗成穗時;或冬季凍害嚴重需增大前期生長量時,采用起身期灌水可獲得最佳效果。春季多雨年份直到拔節(jié)期不出現(xiàn)上層水分虧缺時,孕穗期灌水可獲得最佳效果。一般降水年份可灌拔節(jié)水。
春季灌兩水,最佳灌水組合為拔節(jié)水+開花水。春季灌水后還應及時而認真地疏松表土,盡量減少蒸發(fā)耗水,提高實效耗水比例。
4麥田秸稈覆蓋
據大量生產調查認為,在小麥種植行間采取秸稈覆蓋,對抑制土壤水分蒸發(fā)、保墑防寒、培肥土壤有重要的作用,是旱作和節(jié)水技術的重要措施,今后應大力推廣。
5加強病蟲草害防治
一般情況下,干旱年份病害發(fā)生較輕,但小麥抗病性品種之間有差異,一定要注意監(jiān)視病害的發(fā)生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白粉病或銹病等病斑,應立即采取防治措施進行防治,避免病害對干旱雪上加霜,造成更大損失。干旱年份蟲害發(fā)生嚴重,一定要注意蟲害的防治,尤其是麥蚜和紅蜘蛛,干旱往往伴隨著紅蜘蛛的大發(fā)生。因此,在防治麥蚜的同時要注意配合殺螨劑聯(lián)合防治紅蜘蛛;蚜蟲的防治指標掌握在平均百株蚜量達到80頭(每株8頭)是防治的最佳時期,同時注意水量不能太少。由于此期正是小麥的成株期,水太少,藥液噴布面積少,對害蟲防治不徹底。蚜蟲防治注意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如吡蟲啉、啶蟲咪等。一定要注意防治徹底,否則由于氣溫高,蚜蟲繁殖能力強,很容易造成蟲口反彈,還要重新進行防治,造成勞力和資金的浪費。
要采取鎮(zhèn)壓、鋤劃、化控和合理安排實施第一水的綜合措施防止倒伏。特別是對旺長麥田,要特別注意。針對2009年雜草比較重的情況,要采取鋤劃和化學除草等措施控制雜草危害。對近年來逐漸擴展和加重的禾本科惡性雜草,要在早春選用除治禾本科雜草的對路農藥進行除治,或及時人工拔除。要密切重視、及時測報、科學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對紋枯病、麥蚜、麥紅蜘蛛、吸漿蟲要密切監(jiān)視。要通過鋤劃鎮(zhèn)壓、控旺轉壯、噴施生長調節(jié)劑等措施,防止和減輕倒春寒危害。
6噴施抗旱劑
黃腐酸、FA旱地龍、抗旱劑1號等抗旱劑能促使小麥葉片氣孔關閉,降低作物蒸騰和水分消耗,同時增加小麥植株的水分吸持能力和增加光合作用,對小麥抗旱增產有明顯的作用??稍诠酀{階段噴施黃腐酸類抗旱劑1~2次。
7預防干熱風
高溫干旱的天氣往往伴隨干熱風發(fā)生,所以在小麥灌漿后期要注意噴施葉面肥、黃腐酸類抗旱劑或0.2%的磷酸二氫鉀,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干熱風,促進粒重增加,降低干旱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