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蓉
摘要進行地膜玉米施用沼肥、化肥及農家肥試驗,結果表明:與施用化肥、農家肥比較,沼肥可提高玉米單產,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結構,在沼氣推廣應用的恩施山區(qū)應大力提倡施用沼肥。
關鍵詞沼肥;玉米;土壤改良;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3;S1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8-0125-01
沼肥為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等經過厭氧發(fā)酵后的殘渣和廢液,其水溶性大,養(yǎng)分損失少,蟲卵病菌少,是一種高效、優(yōu)質、無污染、無公害的速效肥料[1]。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中,鄂西山區(qū)絕大多數(shù)農戶建設了沼氣池,但對沼肥的應用不夠廣泛。為推動沼氣的綜合利用,筆者進行了沼肥應用于地膜玉米的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地點設在宣恩縣甘溪村,該地海撥760 m,年均氣溫19.5℃,年均降水量982.5mm。供試土壤為耕種普通黃壤和砂土,有機質9.9g/kg,全氮0.64g/kg,堿解氮77.2mg/kg,有效磷20.5mg/kg,速效鉀87.8mg/kg,土壤容重1.22g/cm3。供試沼肥為該村農戶正常產氣1個月以上的沼渣,沼渣含有全氮0.382g/kg,全磷0.176g/kg,全鉀0.286g/kg,速效氮170mg/kg,速效磷12.4mg/kg,速效鉀176mg/kg。供試玉米品種為恩施州農科院選育的“恩單2號”。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2006~2008年進行,設5個施肥處理,分別為沼肥、化肥、農家肥、沼肥+化肥和農家肥+化肥,重復3次,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18m2(3m×6m)。以地膜覆蓋栽培,播幅寬60cm,種植2行,每幅間距為40cm,保苗6.75萬株/hm2。沼液、沼渣出池后在空氣中堆漚一段時間,以沼渣、過磷酸鈣和硫酸鉀作基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和拔節(jié)后各追肥1次。其他田間管理按常規(guī)措施進行。收獲時記載玉米經濟性狀并計產,收獲后取土化驗。
2結果與分析
2.1沼肥對玉米經濟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施用沼肥的處理(沼肥+化肥,沼肥),玉米經濟性狀和產量都高于其他3個處理,說明施用沼肥效果良好,且配合施肥優(yōu)于單施。
2.2沼肥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土壤容重小表明土壤疏松多孔,結構性良好;反之,土壤容重大則土壤緊實板結,缺少團粒結構。由表2可知,無論是單施還是配施沼肥,土壤結構都優(yōu)于農家肥和化肥。
2.3對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施肥前土壤養(yǎng)分含量相比,單施化肥全氮含量變化不大;單施沼肥和農家肥全氮都有所提高;配施,全氮與有效磷提高幅度最大,堿解氮略有上升,速效鉀基本持平。
3結論與討論
沼渣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氮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試驗表明,施用沼肥,玉米營養(yǎng)生長旺盛,葉面積增大,生育期延長,主要經濟性狀明顯提高,產量顯著增加。有研究表明[2],不僅是玉米,水稻、黃瓜等農作物施等氮量沼肥效果好于施等氮量化肥,配合施用又優(yōu)于單施。此外,沼肥中含有較全面的養(yǎng)分,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在改善土壤容重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越性。因此,在沼氣推廣應用較普遍的恩施山區(qū),應大力提倡施用沼肥,并盡可能將沼肥與農家肥進行配施,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有研究表明[3],施用沼肥比施用農家肥更有利于提高水稻單產和改良土壤,但對高山水稻種植是否有效,作追肥是否適宜,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4參考文獻
[1] 周孟津.沼氣生產利用技術(第二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
[2] 王美娟.沼肥改土壤的試驗效果分析[J].河南農業(yè),2008,17(9):27.
[3] 鄧家琴,羅紅劍,張文菊.沼肥與畜糞作水稻基肥的效果比較[J].農技服務,2008,22(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