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亮
寫下這個標題,怕遭人譏笑:都什么時代了,還寫信?
我知道現(xiàn)在已很少有人寫信了,大量的電腦打印、排版印刷的廣告、宣傳資料或公函。在我們手中拆開,看到的也都是電腦打印、排版印刷的。出于什么樣的想法,大多數(shù)人愛用手機短信、QQ解決溝通交流,我不得而知,反正我是屬于那種極少數(shù)人的,習慣于用筆寫信與親友交流,對比較親近、敬重者,更喜歡使用毛筆書寫。
其實,這只是個個人偏好而已。人的一生,結(jié)交三五知己摯友,貼心交流,彼此鼓勵,相互慰藉,其作用往往遠勝于家庭親人。若是異處兩地,則沒了朝夕相伴,也沒了一傳到位、相聚小酌、把酒臨風、徹夜暢敘。于是,我選擇傳統(tǒng)的聯(lián)系方法——寫信。入夜,燈下,鋪紙捉筆,或喜或怒,或休或戚,思如泉涌,一如執(zhí)手促膝,真情流露,暢訴衷腸,一吐為快。洋洋數(shù)千字,揮灑而就。完畢,裝入信封,填寫詳盡地址、郵編,工整貼足郵票。仔細玩味,心滿意足,余興不減。次日,交由綠衣使者遞送。常言道,文如其人,見字如面。這封手書的字里行間映透出情真意切的信簡,遠方友人展閱,把讀再三,能不感慨良多、溫暖無限、萬種風情襲上心頭?抑或知悉友人有收藏之好,信中夾帶幾張珍郵、門票、火花,夾寄幾張近期趣照、剪報資料,倒也不失錦上添花之妙。
自我感覺,毛筆、鋼筆不論,親筆所書,總是百般盡心,是為熱信;機器印制或網(wǎng)絡(luò)傳遞,終嫌冷漠,不如一信在手,猶見友人之面。故而,我又有收集友人信函的喜好,積年累月,裝訂成冊,偶爾翻看,思緒如絮,浮想聯(lián)翩,情懷難釋。